APP下载

瓷器的旅行

2020-06-19王成兰

检察风云 2020年9期
关键词:梅森青花瓷青花

王成兰

丰山瓶,爱尔兰国家博物馆藏

法国凡尔赛宫

1687年6月14日,17岁的萨克森王子奥古斯都来到巴黎,他拜访凡尔赛,参观了路易十四建造的特里亚农(Trianon)瓷宫。瓷宫外墙和屋顶砌以欧洲仿制的蓝白两色“瓷”片,与室内陈列的中式瓷器相呼应。瓷宫被人们反复称颂,法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倾慕与喜爱,让奥古斯都印象深刻。

根据1689年配有精美插图的财产清册,法国国王的儿子、王太子的房间藏有381件中国瓷器。清册中第111号是“一只酒壶形的瓷花瓶”。

根据古文物研究者盖涅画的图样,这件名为盖涅雷斯-方特希尔瓶的瓷瓶曾被添加底座、盖、流、把手等,约1320年至1340年间在景德镇制作,1381年到达欧洲。瓷瓶在列入法国王太子的财产清册前,曾因欧洲各王室、贵族间的外交、联姻而不断辗转易主,后为英国收藏家威廉·碧福所得。这是有档案记载最早抵达欧洲的一件中国瓷器。

这只青白色的玉壶春瓶到达欧洲之际,青花瓷已主宰了它的原产地景德镇的出口贸易。

中国景德镇:天下瓷都

1699年7月24日,天主教耶稣会法国籍传教士殷弘绪经过十八个月的辗转换船后,在中国厦门登陆。此后他得到官方许可,在统辖景德镇的江西饶州传教多年。不仅传教,他还默默观察着景德镇的制瓷情况。

元代,景德镇就以当地较为成熟的青白瓷烧造技艺为基础,用产自西亚的钴料(苏麻离青)进行彩绘,同时采用伊斯兰风格的造型和装饰纹样等,烧造出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格、又以西亚地区为主要销售地的青花瓷器。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青花瓷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葡萄牙人首次直接从中国贩运大量瓷器到欧洲。他们的克拉克商船(Krack)往来于东西方之间,以运输瓷器而著称。当时装载的构图繁密、装饰有扇形或椭圆形开光的青花瓷,因为这种船而获名“克拉克瓷”。1603年2月,葡萄牙“圣卡塔琳娜”号从中国驶向印度,在马六甲海峡附近,遭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舰,船上装载的“克拉克”瓷器也被荷兰人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荷兰人获利巨大,在欧洲引起轰动。

青花八开光花鸟纹盘,明(136—1644),江西省博物馆藏

青花开光鹭莲图瓷盘,明万历(1573—1620),广州博物馆藏

青花芙蓉手鹿纹大盘,1670—1690,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五彩妇人纹剃须盘,1720—1740,日本有田生产,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五彩徽章剃須盘,1700-1750,景德镇生产,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五彩妇人纹六棱大罐,1700—1730,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1600到1700年间,荷属东印度公司每年从中国运出60万件瓷器,其中20%销往欧洲。荷兰人把中国瓷器改造成符合欧洲人饮食习惯、审美情趣的成套餐具,将景德镇瓷器摆满欧洲各国的餐桌。

萨克森王子、后来的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的收藏始于经由荷兰进入欧洲的中国青花瓷。他批量购买康熙瓷,包括大盖罐、瓷盘,景德镇生产的一切。他也购买柿右卫门瓷器,这是由荷兰进口的日本瓷器。这种构图疏朗的瓷器因独特的赤绘即那抹柿红而著名。

日本有田

1610年日本也开始制作生产瓷器。中国明清之际社会出现动荡,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衰退,日本的有田一带生产的瓷器取代中国瓷器成为销往欧洲的主要商品,因为从伊万里港口运出,所以被称为“伊万里瓷器”。

初期的伊万里瓷主要以17世纪20年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克拉克瓷为模型,并因其形似盛开的芙蓉花而称之为“芙蓉手”。景德镇的工匠有一些因为内乱来到了日本,对日本的瓷器生产技术进行了革新。17世纪后期,日本也开始生产五彩瓷。1670年前后,柿右卫门样式成为日本出口瓷器的主流。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解除了禁海令,景德镇恢复生产,中国青花瓷再次占领了国际市场。同时,被称为中国伊万里的瓷器也在中国制造并出口,这类瓷器是景德镇根据东印度公司的订单制作的,因为日本的伊万里瓷器价格较高,所以荷兰转向中国订购。

普魯士国王腓特烈一世(1657—1713)1706年经过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时,也购买了从中国和日本运来的瓷器,这是为了正在建造中的夏洛腾堡宫的瓷器室而采购的。

德国茨温格宫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在柏林夏洛腾堡宫专门建立了陈列瓷器的瓷器室,因为藏品太多,设计师不得不使从地面到天花板的整堵墙上都布满托架。

狂热的瓷器收藏者、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知道这些瓷器后,便萌生了拥有它们的念头。1717年,奥古斯都二世用他的600名萨克森骑兵,同腓特烈一世的儿子——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做了一笔交易,从普鲁士换来151件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这些瓷器体型硕大,配宝珠钮盖,从此被世人称作“龙骑兵罐”,至今仍陈列在德国茨温格宫的瓷器走廊。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因重视军事力量,绰号“士兵国王”,600名骑兵归到他的手下,也是适得其所。

奥古斯都二世一边扩大自己的收藏,一边拼命地想破解制瓷的秘方。实际上在16世纪初,欧洲就开始尝试制造瓷器。但限于材料和技术,生产出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如这件柏林生产的葫芦瓶,不管是器型还是纹样,都是仿制出口到德国的中国瓷器,但它是陶器。

远销到欧洲的中国瓷器,直接刺激和影响了欧洲瓷器的诞生。为制作出真正的“白金”,炼金术士伯特格尔和科学家契恩豪斯在奥古斯都二世的资助、委派下,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1708年破解了制瓷秘方。他们制作出来的梅森白瓷瓶,就是仿造德化瓷,并受到了日本瓷器样式的影响。

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宫的瓷器陈列

蓝洋葱双人用青花咖啡用具

在同一时期,那位在中国景德镇传教的殷弘绪,1712年将他在景德镇获得的瓷器制作流程整理出一封万言信,连同搜集到的原材料样品,寄给了欧洲耶稣会。法国人将这封信公开发表,引起轰动。1722年,殷弘绪又发出第二封信。1710年成立的梅森瓷器厂和中国制瓷技术的西传,使欧洲瓷器在18世纪迅速发展起来。

早期的梅森瓷器深受中国瓷器的影响。最初,奥古斯都二世只是想以此证明,他们的手工工场可以制作与中国瓷器技艺和艺术水平相同的瓷器,想以此摆脱对昂贵的进口贸易的依赖。初期的梅森对中国青花瓷也多有模仿,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清代景德镇制康熙青花,成为梅森青花瓷的参照。但梅森在绘画手法上更加强调细腻的笔触和精致的勾勒,明清民窑中常见的写意手法并没有被接受。

此外,一些纹饰在模仿中还因为误读而产生了别样的表现结果,比较典型的是在梅森青花瓷器上一直流行的洋葱纹,其实最初模仿的是中国青花瓷盘边饰上的瓜果纹,但由于在欧洲罕见类似的形体偏小的瓜果,反因瓜棱纹的出现而将其联系到欧洲常见的洋葱头,蓝洋葱后成为梅森的流行纹饰。

重回景德镇

因为梅森工厂规模较小,产量有限,只能为少量贵宾客户供应商品;而且梅森瓷器价格昂贵,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因而,中国产梅森瓷器作为梅森瓷器的复制件而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的餐桌上。

杯碟和盘是清乾隆年间中国生产的仿梅森风格的瓷器,其主题纹饰都是欧洲商人港口贸易图,这种图案是18世纪20年由德国著名瓷器画师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赫罗德(Christian Friedrich Herold,1700—1779)引进梅森的,在梅森瓷器的早期作品中特别流行。因为青花为釉下彩,而广州只有低温窑,只能烧制施珐琅彩的纹饰,青花纹饰仍然要在景德镇烧制。所以,这些瓷器可能是在景德镇和广州两地烧造的。

中国瓷器不管走到哪里,从未停止过与当地的文化交流,装饰纹样和器型被仿制、改造、融合、重生,随着瓷器贸易,瓷器图案周游列国,有些又带着异域特色回到了中国。

借助于商业交换和各地工匠的巧思创造,17、18世纪的瓷器跨越艰难险阻、无数疆界,进行了寰宇旅行。今天,从齐集上海的这些瓷器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它们在旅途中留下的痕迹,以及因互相借鉴、彼此欣赏而进行的全球性的文化交流。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梅森青花瓷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纯净的青花瓷
青花瓷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