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2020-06-19潘立军
潘立军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普遍种植大豆,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大豆的年产量比较高,并且大豆用途比较广泛,在大豆的栽培和种植中常会受到病虫害问题的影响,大豆花叶病就是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本文针对大豆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大豆花叶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明确大豆花叶病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大豆花叶病的防治方法展开具体的研究。
一、大豆花叶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
大豆花叶病在我国各个大豆产区都比较常见,尤其在南方地区,大豆花叶病的病害主要严重,大豆花叶病的发病会严重损害大豆的叶片,出现叶片退绿黄化的问题,多沿叶脉发生,随着大豆花叶病病情的加重叶子会完全变黄,叶脉变褐坏死、萎缩卷曲,到生长后期会变褐坏死,发脆易断、植系矮化,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感染大豆花叶病的植株也会出现白斑,病叶呈皱缩、花叶斑驳,种皮着色变异,同时大豆种子的斑纹比较明显。
二、大豆花叶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1、大豆种子本身的病害
大豆花叶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大豆种子所影响的,在大豆的栽培和种植中大豆种子本身感染花叶病毒,在栽培之后生长的大豆植株也会感染大豆花叶病,同时田间大豆植株的交叉接触也会让其他大豆植株感染大豆花叶病,根据以往大豆的栽培经验,带有大豆花叶病的种子会出现黑色或者褐色的斑点。
2、大豆蚜虫的传播
大豆花叶病的产生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豆蚜虫所引起的,大豆田间的温度过高、降水稀缺,大豆本身高浓度的体液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大豆蚜虫,随着大豆蚜虫的扩散,会为大豆花叶病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大豆病株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大豆花叶病,这也是最近几年我国大豆花叶病大范围扩展的原因。
3、生产种植人员越发专业化的防治手段
目前我国在我国各个大豆产区,生长人员针对大豆栽培缺乏科学的认知,缺乏对大豆花叶病发病规律以及发病原因的了解,对于大豆花叶病的防治手段和防治理念具有后一定的滞后性,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导致大豆花叶病大范围的泛滥,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大豆种植和栽培的质量。
三、大豆花叶病的防治对策和方法
针对我国大豆的种植和栽培的技术不断创新,针对大豆花叶病的发病特点以及发病规律等的研究,我国农业部门提出了有效的大豆花叶病的防治方法,具体为以下几种:
1、强化田间管理
农业生产者在大豆的栽培和种植中,要树立科学的种植理念,提升对大豆花叶病的重视和关注,要有效强化大豆田间的管理。首先,在大豆的栽培中要积极选择抗病强的大豆品种,缺乏大豆种子不被各种病害所侵染,种植抗病毒品种各地大面积推广和改良品种,大多数对大豆花叶病毒有一定抗性,一般均在中抗以上,改良品种在连年种植过程中,发现病毒逐年严重,一是种植品种抗性衰退,或是当地侵染病毒株系的变化引起的,应对改良品种提纯复壮或改种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其次也要清除大豆田间的病株和杂草等,将带有大豆花叶病的病菌的植株要及时焚毁,同时在雨季农业生产者也要及时排出田间的积水,合理控制田间的湿度和温度等,同时也要为确保大豆的种植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以及通风条件,为大豆营造健康良好的田间生长环境。
2、强化对大豆蚜虫的防治
大豆花叶病的发病和传播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大豆蚜虫所导致的,因此在防治大豆花叶病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对大豆蚜虫的防治,可以在大豆田间用银膜覆盖土层,并且喷施杀蚜剂,避免大豆蚜虫的滋生和泛滥。同时也可以利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阿维菌素乳油等进行杀虫。农业生产者也可以科学的趋避蚜虫的措施,来构架稳定的田间环境。目前最有效方法是苗期即用银膜覆盖土层,或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有驱蚜避蚜作用,可在种子田使用,大豆后期发生蚜虫,应及时喷施杀蚜剂,并应注意几种杀蚜药剂交替使用,防止多次使用一种药剂,使蚜虫产生抗药性?
3、采取科学的药物防治手段
大豆花叶病的防治要选取科学的治疗方案,根据大豆花叶病的发病症状来选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针对大豆花叶病的病菌还提高重视,利用多菌灵等药物进行杀菌,同时也可以利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预防和治疗,这可以充分提升大豆花叶病的防治效果。
4、强化大豆的检疫
在我国各个大豆种植产区交换品种资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入非本地病毒或本地病毒的风险,这就需要我国的农业部门做好大豆种子检疫的工作,对于外地引进的种子要确保隔离种植,避免大豆花叶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的论述和分析,重点了解了大豆花叶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掌握了大豆花叶病的发病原因,大豆种植人员要重视大豆栽培技術的创新,关注大豆花叶病的防治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切实在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大豆花叶病的发生。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长江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