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0-06-19罗燕
罗燕
糧足则国泰民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为“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的农业生产备受关注。去年,黑龙江粮食总产1500.6亿斤,实现十六连丰,连续9年全国第一,占全国的1/9,每年给全国每人提供100多斤优质粮食。今年,在国内外疫情形势下,黑龙江将如何稳住农业生产?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态度鲜明,一以贯之地抓好粮食生产,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能产得出、供得好,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做出龙江新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表示。
多项措施保农业生产
疫情期间,黑龙江省全力保春耕。为应对疫情影响,黑龙江及早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水稻种子补助等强农惠农政策,还出台了“黄金十条”稳产保供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据王金会介绍,黑龙江今年采取了多项措施保农业生产。
一是扩面积。黑龙江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严守耕地和生态红线,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种植潜力,压减非粮面积。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超2.155亿亩,比去年增加50多万亩。
二是提产量。今年的目标是粮食总产1550亿斤,增3%以上。挖增产潜力,运用现代手段,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等措施,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相结合,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良种覆盖率100%,机械化率98%,科技贡献率68%;先进技术推广面积2亿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8548万亩,亩增产100斤以上;规模经营面积1.3亿亩以上。
三是优品质。发挥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优势,建成国家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今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将达到8500万亩。而且,黑龙江坚持优质化不变。大力发展高赖氨酸、高淀粉玉米等,尤其要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投入品质量,保证粮食品质上乘。
四是增收益。既要让粮食增产,更要让农民增收,全面实现小康。发展专用型玉米,发展亩产350斤以上的“双高”大豆,发展适口性好的优质粳稻。延长产业链,少卖原粮,多销加工品,确保好土地产好粮食、有好收益。
五是保供给。确保生猪年底出栏2100万头,为外省提供400万头,恢复到2017年水平。加快奶牛良种繁育,推动奶源基地建设,生鲜乳产量力争达到500万吨。蔬菜、杂粮杂豆、鲜食玉米、食用菌等高值高效作物发展到2200万亩,大宗蔬菜产量达到1100万吨。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的春耕已经进入尾声,部分地区已全面进入田间管理阶段。
王金会表示,下一步,黑龙江会组织各地适时抓好田间管理,帮助农民落实好旱田铲趟、增温散墒、水田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
同时,抓好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各级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强化工作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夺取粮食丰产丰收。
此外,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提早做好自然灾害防控预案,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目前,各种农作物全部播插在了最佳高产期,玉米已进入苗期,大豆拱土出苗,水稻进入返青期,抓好后期田间管理,有效防控病虫等自然灾害,今年又将是一个粮食丰收年、农民增收年,稳固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王金会说。
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黑龙江的粮食生产离不开黑土。黑土是世界上宝贵的农业资源,黑龙江省处于东北地区黑土带的核心区域,耕地面积2.39亿亩,占东北黑土区耕地的50.6%,成为粮食产量全国第一的农业大省。
近年来,随着土地垦殖率和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再加上农药、化肥过量施用等影响,黑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土壤肥力减退,养分失衡。
近年来,国家开展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稳定粮食产能提供重要保障。
40多年来一直与农业打交道,王金会对东北黑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建议扩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范围,由目前的20个县扩大到全省67个县(区),每个县补贴4000万元。增加翻埋、深松整地补贴,玉米、水稻翻埋还田4500万亩和3000万亩,每亩分别补贴50元、20元;深松碎混6000万亩,每亩补贴20元。
黑龙江将深入推进黑土耕地保护,全省秸秆覆盖免耕播种面积1200万亩。大力推进农业“三减”行动,示范面积达到5000万亩。
王金会表示,“我们一定能担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提供坚强支撑,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