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广省名源起争议调查

2020-06-19张玉荣

小康 2020年17期
关键词:梧州岭南广东

张玉荣

中国的省份很有意思,河南河北的“河”指黄河,湖南湖北的“湖”指洞庭湖,山东山西的“山”指太行山,那么广东广西的“广”指什么呢?

蒙起鹏《广西通志·地理篇》记载:“汉之广信,今之封川县。交州剌史治广信,统邻三郡,今分三郡之地为二省,封川以西,广西也;封川以东,广东也。吴以广名州,本于广信;宋以广名路,亦本于广信也。”由此可见广州、广东和广西之名,皆源于广信。

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内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历史上的广信县城在何处至今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在今天广西梧州市万秀区,也有人认为是在广东肇庆市封开县,也被称为悬而未决的岭南史地“公案”。

“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

在两汉时期,有一个以“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义而取名的广信县治。“广的话很简单,就是广布恩信的意思,最早设置这个县是国家为了把中原的文化国家的一些理念推广到岭南来,广信就是这样来的。广信就设在今天的梧州和封开之间,两个地方都包括,是联系岭南和中原最早的通道。”广州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元林对《小康》记者说。

据籍载,广信既是统领岭南地区的交州州治、又是苍梧郡治所在地。然而,这个文明古县的治所设在什么地方?如何演变?后来又为什么消失?长期以来,这些问题被人们所忽略。由于相关方面的原始文字记载较少,大家又往往只是在文字上的推敲,而不是把这些籍载与多方面的资料结合起来综合考究。结果各人的理解不同,提出的见解也就不同,以致见仁见智。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北方,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并于公元前217年派尉屠唯率兵50万(存疑),分五路进军岭南,不久“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史记·秦始皇本记》、《史记》卷113《南越传》同),为中原统治岭南地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秦末农民起义,原南海郡地方官赵佗趁机自立为南越王。他以番禺为根基,控制着北面的关隘,“急绝道,聚兵自守”(《史记·南越尉佗传》),实行封建割据,占据着整个岭南地区。到了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南征,把秦末南海郡尉所建立的、其子孙共同经营了93年(公元前203一111年)的南越国消灭了之后,才正式在岭南地区设置了九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澹耳)。其苍梧郡下辖十个县(广信、端溪、高要、封阳、谢沐、冯乘、临贺、富川、荔浦、猛陵)。这是籍载上出现广信县之始。也可以说,岭南地区郡县行政制度的实行是“发端于秦而成于汉”。

2011 年 8 月 10 日,由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封开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封开:广府首府论坛”举行,粤桂两地相关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封开县文联、专职副主席陈楚源对《小康》记者说,“有关广信县的史载较少,加之原始文字记载较为笼统,也很混乱。”据《续汉书·郡国志》载:“苍梧郡广信”。刘昭注:“汉官日:刺史治”。又据《后汉书》注所引《汉官》和《宋史·地理志》所言,汉“交州刺史治,初设于广信,后迁交趾之龙编”。到了公元203年,汉献帝又把刺史治搬回广信。所以讲,广信县在历史上曾两度成为岭南首府驻地。由此可见,广信县在整个岭南地区有着重要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封开说”

那么,具体到广信治所在哪,众说纷纭。“一说广信县治设在今天的梧州市內;一说广信县治应在今天的封开县境内。由于时至今天梧州和封开两地都未能拿出令人确信的考古证据来证明广信县治地的确切位置,故从理论上去论证广信县治的具体地点就显得十分必要。”陈楚源说。

“封川说”认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在南越国境内只标了“封中”一个地名,而且汉代苍梧郡境内贺水沿线置县明显比漓水沿线多,说明汉代特别重视潇水-贺水这条交通要道,并运用政权建设的有效手段来巩固、强化“封中”;故广信县治的设置,不可能离开贺江出口的封川而西移到漓江出口的梧州。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教授在《世界史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一文指出“东汉时代,印度佛教,以至海外各国的文化,亦多自越内以及广东的徐闻、合浦与番禺等地的港口传入,而扼西江要冲的苍梧,遂成为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学术文化交流的重心。现在广东的封川,就是汉代交州刺史驻地及苍梧郡治的广信。”

中央文史馆原副馆长叶恭绰在论述广东得名的来由时有这样的观点:“稽诸史乘,省名实先得广字于前汉,后得东字于唐代;盖汉武分置南海、苍梧、合浦三郡,皆统于交州刺史,而治在广信。吴黄武七年,割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立广州;以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其命名广州缘刺史治在广信,故取为州名。迨唐分岭南为东西道,始有东字之称。其后北宋因分广东西两路,而元明清相沿不改,广东之名遂以确立。考汉之广信,乃今之封川县地。交州刺史所辖三郡今属广东、广西两省。封川以西为广西,封川以东为广东。明改广东行省,盖缘于此。”

1996年国家文物局编印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分册》已名正言顺地把汉代广信县定位在今封开。“在贺江出口处这片地方,隋朝以后成立了一个县叫封川县。封川县这一名称一直用到解放初,1961年后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将过去的封川县和开建县合并成了现在的封开县。说广信即封川,也就是说广信即今封开,而非今梧州。”陈楚源说。

广信即今封开,有很多辅证,在广信塔的东面,是封川古城所在地,至今保存有封川古城墙。此外还有潇贺古道村落、龙皇道茶船码头、古广信塔等均可寻得封开往昔繁华。陈楚源对《小康》记者说,《苍梧县志》引用了《方舆纪要》上的文字说:“广信故城,在今府治东。”这里的“府治”应是明代两广总督府所在地,即今天的梧州市河东老城区。核诸实地,此“府治东”是连绵群山,能够有建城条件的恐怕是今封开县地了。还有,《苍梧县志》引用了《舆地志》上的文字说“广信县之东有孤岩,岩有斑石,皆五色。”此斑石者,正是现封开县杏花镇广信河边的天下第一大石——斑石焉!记者曾过此地,蔚为壮观,旁人告知《西游记》曾取景于此。

“梧州说”

此外,也有一个观点是,今之梧州即汉广信县治所。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梧州曾经是苍梧县的前身。苍梧郡设在广信县,理所当然,梧州即广信县治。

梧州地理位置优越,明朝韩雍《开设总督府记》有这样的记述:“惟梧州介乎两广之中,水路相通,道里适均。群山环拱,三江汇流,岭南形胜,无可比拟。总府之基,其出自桂岭,而来至梧城,中尽而复起,巍然突出,状如盘石,登高远眺,一目千里,门必晦千万年,而一旦显于今日,岂非天造地设,有所待而然与?”梧州地处西江、浔江和桂江的三江汇合处,乘船溯江而上可到广西各地,直通云贵,顺江流而下可达粤东,能在政治、军事上控制一方,在经贸上腹地又广。正是这些缘由,梧州成为从明朝至清初两广总督府的驻地,后来成为广西“水上门户”的要地。

“韩雍对梧州的评价有说服力,很有代表性。自古至今,梧州城能成为历代县、州、郡的治所缘由也是如此。”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系副教授刘茂真说,特别是在科学不发达,军事防御力量差,交通运输工具落后,尚以水运为主的汉至南朝时代,地方一级的郡县治所,选择水运方便,有防御条件的地方尤为重要,是客观需要。故可以判断,广信县治所、苍梧郡治所在今梧州城。

“梧州的城区变迁是由今天东正路一带逐渐往外延伸的,而封开原来的故城在今天的封川镇,那里有城址与碑石可考。而今天封开的中心江口镇,在明代时只是一个埠头,新中国建立后才将行政中心移至江口镇。”梧州学院西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军对《小康》记者说。

刘茂真也谈到,“位于西江畔的封川地古城,与处于西江、浔、桂江三江汇合优越地理位置的梧州相比要差,故苍梧郡治所、广信县不可能在封川。封川古城往北的通道线,条件差。在社会安定的正常商贸活动中,人们不会走此道,而是乘船沿湘江、灵渠、漓江、桂江的水道线行走。故苍梧郡治所、广信县城,亦不可能设置在封川古城。”

在不少梧州人眼中,岭南文化在当地非常浓郁,可侧面佐证梧州城为苍梧郡治所,为广信县城。梧州人梁晓婷对《小康》记者说:“我们那边风俗习惯和广州差不多,天气预报都是看广州的,不看南宁的。梧州还曾被叫作‘小广州,有条骑楼街和广州上下九几乎一样,街内还有陈钦与陈元父子二人的塑像,当时陈氏三代是全国一流的大学问家,世称‘三陈。”

粤桂合作

“封开,两汉时期曾是广信县故地,乃苍梧郡郡治以及交趾刺史部所在地。广信县位于岭南地区的腹心位置,是两汉时期岭南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是岭南最早的‘首府,是粤语的发源地,是两广的门户,潇贺古道和茶船古道也在此相汇。”封开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程红向《小康》记者介绍,今年8月封开县还将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举办第五届广府文化论坛,专题研究潇贺古道与岭南文明的关系,重点探讨潇贺古道与广府文化、潇贺古道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活化、封开在潇贺古道的历史地位、封开及两广文旅融合。

封开是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所在地,民智开化较早,唐宣宗时期,封开人莫宣卿成为岭南第一位状元。

记者注意到,在计划邀请的人员名单中,除了广东和封开当地的专家学者,来自广西的梧州学院、贺州学院多名专家学者也在受邀之列,他们开放合作、求同存异、包容并蓄的态度颇让人耳目一新。因客观起见,记者需要多方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在了解到记者想采访广西方面的专家,陈楚源很爽快给记者推荐,“你说是我介绍的没问题,我们都很熟悉。”被推荐的王建军对记者说,“我在2016年就参加了在封开召开的广府文化论坛,封开地处粤西,是广东的欠发达地区,利用这一文化盛会激活经济,是一件喜事。”

“我们应该抛开这样一个纷争,用大广信文化的概念来实现两广地区合作共赢。广府文化的起源,粤语的起源都是广信这个地区。”王元林说,“我们给梧州编了一本书《岭南古都》,讲广东广西这一带的交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开会时我们还带着。”

陈楚源说:“深入研究封川与梧州的‘苍梧历史对当下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封开、梧州本为一家,最近国务院批准在封开和梧州设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大战略,有利于推动两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应属‘资源共享。”记者也曾到访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园区道路互相联通,厂房拔地而起。在广西“东大门”,昔日的荒山野岭逐步变成开放高地、投资洼地。

“地名争夺战”“名人故里争夺战”在挺多地方出现。如重庆酉阳、湖南桃源两县就为谁是陶渊明笔下真正的“桃花源”打起笔仗,再如赵云故里、李白故乡、曹雪芹老家,甚至西门庆家乡也引发多地纷争。

“文化旅游资源争夺的本质是当地急切利用一切资源发展经济的行为。”王建军认为,这种行为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存在。说白了,方志中记载的山川、古迹信息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中有一个“八景”情怀,每一种方志都融合这一情怀。但是沒发现哪个地方旅游部门对“八景”元素好好提取。与其争论,不如利用本地各种文献进行旅游资源发掘不是更好?

猜你喜欢

梧州岭南广东
忆岭南
中共梧州城工委
雨岭南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梦梧州(外两首)
广东舆情
易说岭南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