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龙慧子:把武汉“戴”在身上
2020-06-19阿枫
阿枫
浪漫的樱花、云雾缭绕的黄鹤楼,还有一碗碗滋味儿十足的热干面……这些武汉特有的标志,都在她的笔下,被设计成了唯美的珠宝作品。
画出真实的武汉,告知世人武汉很美
她叫方龙慧子,今年27岁,八年前来武汉上学,现任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GIC设计教师。慧子在武汉成家,所以她把自己当成了地地道道的武汉人。
刚启动封城时,慧子跟很多人一样窝在家里刷疫情信息,越看越觉得内心恐慌不安。但没有人在病毒面前低头,一线的医护人员,连续高强度地超负荷工作,不在前线的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加油。身为珠宝设计师的她,开始思考能为武汉做些什么。
“真的很爱这座城市,我要把武汉画出来,让大家知道,武汉有多美。”慧子有了最初的想法。然而,创作最费神思,如何将武汉的历史、人文、风景、艺术融为一体,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刚开始,慧子发现,仅仅把标志性建筑的元素堆在一起很冰冷,于是她尝试加入自己曾经游览景点时的心情和故事,用首饰去描绘这幅记忆中的场景,瞬间让其变得温情美好起来。
用珠宝作品,声援疫情之下的武汉
作品一:《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自古以来,黄鹤楼让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的意义,早已不再是黄鹤楼本身。
创作日记:提到武汉一定会想到黄鹤楼,虽然武汉本地人不一定会去,但是在武汉的我,这八年陪着外地来的亲友去过无数次,留下了很多回忆。我在这件首饰中加入了象征着福寿绵长的黄鹤意象,造型是鹤首向上,羽翼用一种保护的形态包裹住黄鹤楼,寄托了我的美好期望。
作品二:《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串起中国南北大动脉,此后,数十座桥梁次第建起,跨越江河,连接三镇。
创作日记:武汉的桥很多、很美,每个武汉人应该都在武昌江边吹着风看过长江大桥,等着桥上火车通过的轰鸣声。我提取了长江大桥公铁两用的特点,将桥身的钢桁架结构做了图案提炼并重复,体现了城市所需要的稳固与沟通。
作品三:《东湖绿道》
山揽翠,水涵青,万顷东湖之上,绿道蜿蜒向前,城湖相融,文景相生。
创作日记:我住在东湖边看着春夏秋冬,东湖不强势、不突兀。磨山的东湖、凌波门的东湖、落雁岛的东湖,每一处的东湖都沉静美丽,融进武汉的每一片风景中。作品整体用了色彩渐变、形态抽象的处理,尝试描绘出我脑海中东湖水波的温柔摇曳。
作品四:《武大樱花》
三月赏樱,唯有武大,千株人文之花,映衬着古老建筑,承载着历史底蕴。樱顶之下,流光溢彩。岁岁年年,珞樱依旧。
创作日记:我从没去武大看过樱花,总是觉得人太多太挤,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去看一次。看了很多武大樱花的图片,樱顶的绿琉璃瓦配上樱花娇柔的粉白,特好看。在亲眼见到这个场景之前,先用画笔把它描绘出来好了。
作品五:《长江与汉江》
江汉平原,百湖之城。武汉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被水域覆盖。165条江河,166处湖泊,600余处桥梁和隧道,长江与汉江也在这里交汇。
创作日记:“大江大湖大武汉”,每次回到武汉,都会收到这条短信。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摄影师姜轲的一幅作品,画面中是长江与汉江的交汇,黄色蓝色的交汇,壮阔又柔美。
作品六:《过早》
过早,是武汉人一天中最重要的小事。蒸煮煎炸炒,端着吃、坐着吃、蹲着吃、跑着吃,五花八门的早餐和食客,都只为清晨的第一口。笼屉、重油烧梅、三鲜豆皮、蚌壳摊皮、糯米肉粒、香菇笋丁豆干……这就是武汉的味道,一个让人觉得幸福的味道。武汉三镇的每条街道,总是香气四溢、炊烟袅袅,弥漫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创作日记:八年前从江苏来武汉上学,第一次发现武汉人都爱捧着纸碗边走边吃,第一次知道早饭叫“过早”。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家“姚嫂热干面”,成为了我整个大学生涯中很多次早起的原因,加了酸豆角的热干面配上炸得酥脆的面窩,夏天来碗绿豆沙,冬天来碗蛋酒,“虚浮”。
用设计专长,希望武汉依旧璀璨
除此以外,慧子还创作了“武汉水杉”、“湖北省博物馆”、“汉口芦苇”、“古琴台”等作品,她把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这里是武汉”。她想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声援武汉,为武汉加油!
慧子说:“我相信珠宝是可以叙事的,有时讲述梦幻童话,有时则让你想起在一座城市里发生的美好记忆。”当这座城市没有办法敞开怀抱、迎接宾客的时候,她想用自己的爱和创意,让国人重新爱上这座城市的动人魅力。
慧子用画图软件把绘制的过程录屏,一幅幅宛如延时摄影,记录了她如何从一个细小部件勾勒起,融入某个武汉建筑或者美食元素,到最后上色,选好宝石,化为一件光彩夺目的设计作品。“这里是武汉”系列作品在网上刚一发布,便被许多网友纷纷转发,“很亲切,犹如时光凝住的最美武汉!”“很多细节不用语言就能感受到爱,这真的是艺术的力量!”
慧子用自己的珠宝设计专长,让大家看到了武汉的美好,等春暖花开,她希望武汉依旧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