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好的姿态适应互联网时代
2020-06-19梁弘钧
梁弘钧
上海越剧院是启动线上节目最早的一批,从今年2月8日开始第一期,到现在一共三期,总的直播量已达到46场。其中有演出资源的展示,线上的教学普及,也有为直播量身打造的、适合线上的直播类节目。上越的线上节目具有开播时间久、覆盖面广、参与人次多、形式和内容丰富、网络流量大等特点。
我们对线上节目的思考与探索分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储备与对互联网的认知。互联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只有经过亲身参与的过程才能对其有所适应和认知。上越早在2016年就开始尝试建设属于上越和越剧的互联网全媒体矩阵,包括直播平台、网络电台、机顶盒和大屏端用户的开发。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积蓄了一批属于越剧和上越的网上观众。也正是因为这三年多的尝试、探索和储备,所以在疫情发生的时候,上越能够比较快速地适应网上的要求,同时依照自身的特色打造网络产品——“云赏越”。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开发了新的平台并快速成长,比如抖音和哔哩哔哩。上越抖音账号的关注人数从零开始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人,各类自制的短视频达200余条,最高一次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2万余人。所以从传统戏曲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互联网方面要以相互适应的姿态不断投入、培育。
二是应对疫情期间互联网的特殊性以及之后的长效发展。在后续的延伸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区分互联网和线下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
以越剧为例,“越剧在线”和“在线越剧”是有差异的。我们现在做的更多的是“越剧在线”,专门为宣传推广、观众培育、艺术展示打造属于互联网的艺术产品,或者说是让原有的艺术产品以适应互联网的方式展现给互联网观众。之后,我们更多地是要去做“在线越剧”,让互联网艺术产品和线下艺术产品两线并行、相互促进。
我们非常关注观众的各类反馈。在各大平台上,观众通过留言、弹幕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建议,同时也通过大数据的显示让我们对观众的群体有了全新的認识。四场直播观众流量达到了582万,加上“云汇剧”和其他类型的直播,总观众量人次已经达到1600万。在这样大的数据下面,我们发现三个特点:一是观众的年轻化,线上观众5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代表着戏曲对年轻观众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只不过需要一个很好的渠道来接收信息;二是观众的投入度和关注度的提升。我们原来认为观众会更多地关注经典的、传统的剧目,但在直播中我们发现一个全新的状态。比如青年团的直播中,我们在背景、服装和节目串排中用了很多“动漫”“古风”“国风”“国潮”等元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促使我们在之后针对年轻观众打造属于他们的,具有越剧特色和韵味的节目和创作;三是观众带来的新资源的汇聚。高流量带来了高关注度,高关注度带来了各方资源,比如我们5月23日的直播就吸引了很多企业品牌和各领域的文化名人参与。这也使我们的直播更具时尚性、青春感,也更“出圈”。这三个特点使我们在做“线上越剧”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节目内容、演员阵容、播出形式和技术手段,这也是双向互动和大数据给我们的全新的、及时的、良性的促进。
通过这段时间“线上越剧”的实践,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能,也一定程度上集合了线上、线下,特别是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在今后,线上节目一定会成为常态,也是线下节目的补充或另一种状态的存在。
在未来发展中,线上演出将会成为以后戏曲演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忽视线上演出这种液态的存在,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去学习、掌握线上演出的液态特征、传播特征和演出特征,在做好线上线下并行的同时,寻找差异化生存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线上大量的流量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线下经济效能,使观众进入剧场,成为越剧类文创产品的消费者,成为越剧文化的爱好者和推广者。在这种情况下,线上演出未来的发展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