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邰明幸:患者好转是最大回报

2020-06-19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20年5期
关键词:治病救人病区医护

李菡丹

有一段话最近在网上流传: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2020年刚刚开始,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一批批“90后”,甚至“00后”挺身而出,他们的每一个背影,每一张脸,每一幕都让人印象深刻。来自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邰明幸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刚满25岁的邰明幸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人,201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今年1月27日晚11点多,他随贵州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湖北省鄂州市。28日凌晨1点多到达武汉,又坐了2个多小时的大巴车,于凌晨3点多抵达鄂州。

邰明幸被分配进了鄂州二院的隔离病区。凌晨2:30上班,上午8:30下班,夜间负责3名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这是他多日来的工作状态。病房外,是一座安静的城市;病房内,重症患者因为气管插管无法言语,也显得很安静,医护人员尽着最大努力,和看不见的病毒敌人斗争,也和死神较量。

每当结束6个小时的护理工作,脱下防护服,回到住地躺在床上,他总会拿起手机,看到从四面八方发来的加油慰问信息,这个小伙子常常被感动得泪目。而当睡上一觉,穿上防护服,重新走进隔离病区,邰明幸的眼神又会坚定起来,按照操作规范护理每一个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

“这可能是我从业两年多来最危险的一次工作。还记得下飞机的那一刻,看到‘封城后的武汉,我的心里有过惶恐。但是进入病房后,我却没再感到害怕。”邰明幸说,这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初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

防护服不透气,N95口罩很闷,邰明幸不敢大口喘气,护目镜上全是雾气,在污染区里,再憋闷也不能用手触碰口罩和皮肤,皮肤发痒必须忍着,雾气挡住眼睛实在看不见了,就到通风的地方吹吹脸。他说,自己不担心可能会在某一项护理操作中被感染,相反,时时思考的是怎么跟医生做好配合,该怎么给病人做治疗,怎么能让自己所在的10人重症医疗小组更有效率地运转起来。

2月17日,在隔离病房,邰明幸听到了主治医生与患者的对话:“老爷子,您家属想帮您转院,您是怎么考虑的?”“不转了,不转了(边说边摇头),有你们照顾,我现在好多了。”那一刻,邰明幸很幸福。

邰明幸介绍,“这是一位70多岁的重症患者。入院后,他一直嘀咕着要轉到条件更好的医院。当时,他处于绝对卧床阶段,抬手说话都会喘大气,晚上经常因为咳嗽、缺氧醒过来。我们担心他在转院过程中病情恶化,就耐心做他的工作。”

“除了给他治疗、帮他减压,哪怕在半夜,我们也有人给他喂水,关注他的排泄情况。到了白天,再帮他洗脸擦手、喂药喂饭。”邰明幸说,“他说,最近感觉好多了,睡觉踏实了,食欲上来了,呼吸也不困难了,很感谢你们。这让我很感动。患者的好转,让我们获得了作为医务人员的最大回报。”

邰明幸觉得,出征前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自己从医的意志就更坚定了一些,到了救治感染者的一线,则体会到了更多的担当和成长。他很喜欢一句话:艺术是需要创新的,但追求艺术的精神是需要传承的。他认为这句话用在医护事业上也很贴切,“医护事业是需要创新的,但追求医护事业的精神是需要传承的。”

猜你喜欢

治病救人病区医护
有魔法的手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医院药房冷藏药品病区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在逻辑与创新发展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
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