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1233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2020-06-19刘磊石真
刘磊 石真
摘 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良性发展机制,职业教育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五大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1233”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和基本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1233”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路径
课 题:本文系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沂蒙精神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编号:2019559)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近年来,山东省针对职业教育出台45个文件,建立28项制度,2018年省教育厅等联合发布《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机制”。这些都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五大制约因素分析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度推进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停留在共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等浅层次之上,把产教融合真正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却面临着学校热、企业冷,领导热、教师冷等难题。
2.专业建设的模式难以实质改变
专业建设模式要实现其培养目标,需要随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但目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模式受到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等因素制约,很难及时进行调整。
3.课程体系的模块化难以科学构建
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构建需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行业要求制定培养标准。体系的整合优化要打破界限,面向能力培养,这对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双创教育的全程化难以真正落实
职业教育的双创教育需要“多元主体参与”,需要系统的“双创课程体系”,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职业教育的双创体系受多种因素制约,难以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5.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难以有效实现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也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但市域层面的职业教育在打造国际化人才共享平台方面存在瓶颈,教师队伍的素质难以适应国际化要求。
二、临沂职业学院“1233”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临沂职业学院位于沂蒙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市是山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水资源占山东总量六分之一的地级市。学院秉承“围绕产业转,围绕就业干,围绕需求办”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1233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上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我院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条主线,坚持大平台多方向、课程模块化“2”个改革方向,构建公共课体系、专业课体系和例课体系“3”个体系,实现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和国际化“3”个实现。
1.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条主线
学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山东“一圈一带”战略,对接山东省10强产业,聚集临沂市两大引擎和“8+8”产业,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打造五大品牌专业群和三大特色专业群,构建以商贸物流专业群为龙头,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专业群为两翼,以普惠金融、智慧建筑、文化创意、养老养生、文化旅游、艺术与教育等专业群为支撑的专业体系。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我院已与华为、京东、新松机器人、青岛啤酒、山东临工、山东远通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协同推进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2.坚持大平台多方向、课程模块化“2”个改革方向
(1)构建大平台多方向的专业群。学院突破传统专业目录,对接产业链构建大平台多方向的专业群。根据企业和学生需求,组建专业群大平台;对接核心岗位群设立若干专业(大方向);对接特色就业岗位设立若干专业小方向。
(2)重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首先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重构。其次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需求构建模块。要求老师要走出课堂、学生走出学校、师生走出教材,对单纯的“基础”“原理”“概论”等类型的课程整合,与企业合作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
3.构建公共课体系、专业课体系和双创课体系“3”个体系
其一是基于核心素质养成的公共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国际素养等。其二是基于核心能力培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群通识、专业核心、专业方向、专业选修、毕业設计与顶岗实习等模块。其三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双创课程体系,包括双创基础、双创实践、专业双创等模块。
4.实现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和国际化“3” 个突破
首先,突破校企合作,主动围绕产业发展打造共同体,开展双主体育人,我院构建了产学研行政五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等深度合作载体,建有商贸物流等3个职教集团,6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其中机电学院与临工集团学徒制试点被评为山东省和国家级试点,把校企合作专业、冠名班和成熟的合作项目等列为专业方向,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其次突破创新创业,构建完整的双创课程体系,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再次突破国际化,结合临沂商城国际化的规划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突破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院已与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展学分互认,与美国南犹他州大学等签署了本科专业联合培养协议。
三、临沂职业学院“1233”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路径
1.以健全组织机构为统领,协调统筹“1233”人才培养体系发展
我院坚持党委的领导,从学院、各二级院部、专业教研室三个层次分设组织机构。全院制定校企合作长期规划,各二级院部根据总体要求,履行二级院部产教融合任务。各专业群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各自专业建设规划、专业目标和实施过程,形成了学院“1233”人才培养协调统筹机制。
2.以德技并修为着力点,理清“1233”人才培养体系内容及目标
我院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技并修,立德树人。在方法上细化落实,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处理好人才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理清“1233”人才培养体系内容及目标,实现全程、全面、全员育人。
3.以拓展教学资源为依托,推动“1233”人才培养体系良性发展
我院依托校企共同拓展完善教学资源,推进人才培养工作。首先是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文件。其次是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最后是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深化产教融合程度。
4.以搭建质量评价平台为保障,强化“1233”人才培养质量效果
为达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动态监测,我院搭建“多元化、过程性”的质量评价平台,注意引入行业企业评价标准,监测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学生为监测主体,实现全方位、多角度人才培养监测。
5.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基,夯实“1233”人才培养体系基础
学院围绕“1233”人才培养目标,组建了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既包括专职教师又包括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达到“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完美契合。在专业建设上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夯实了“1233”人才培养体系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苡.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J].当代经济,2017(34).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