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当代发展与学科构建∗

2020-06-19司道锋

艺术百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特色化美学特色

司道锋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是我国悠久的艺术美学学术资源与传统文化遗产。纵观中西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两者在不断的碰撞与交流中融合发展,受西方科技文化艺术的影响,如今的艺术美学已经成为了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艺术象征,艺术美学理论在立足自身特色民族文化基点的基础之上,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契合,揭示出人类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内在规律,同时,又将人文精神的审美心理结构及审美价值取向进行了挖掘,在审美欣赏中对人类艺术精神的表现和价值追求做了淋漓尽致的彰显,在满足人类社会审美精神需求及其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创新提供了历史的机遇。本文从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学术意义入手,从构建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时代意义、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当代转向、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建构、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创新及其当代价值四个方面,对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构建进行了有效分析,以期待更好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美学理论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学术价值。

一、构建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时代意义

在研究探索构建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时代意义部分中,我们主要分析了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脉络与中国特色艺术理论潜在的美学立义这两个主要问题。

(一)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脉络

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脉络是以审美为主体进行的,借助艺术化手段实现物质世界向艺术美学世界的转变。在艺术美学审美主体的艺术创作思维中,艺术美学创作者通过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来探寻自身艺术美学精神和内心情感世界,以全面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和研究审美情感及审美抽象层面的价值意义,进而认识和了解动态及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心理[2]。一方面,艺术美学体系的发展与构建,与媒体传播技术息息相关,艺术美学是不会离开媒体而单独存在的。比如,音乐家借助音乐符号来传递艺术美学理论,而画家则是借助线条和色彩来表达其对艺术美学的追求,而这些艺术美学的表达形式无论是处于创作之中还是处在创作家内心情感思维的孕育之中,都离不开媒体技术的传播支撑,只有将声音、色彩等意象符号借助艺术美学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创作者在接受艺术思维传播模式的同时拓展自身的艺术思维表达;另一方面,随着媒介的变化,艺术美学体系的逻辑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只有掌握并了解了艺术美学体系的逻辑发展脉络,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更好地满足于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与美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艺术美学的最高境界不仅局限于审美理念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人类与艺术美学情感的共鸣。此外,对于美学而言,其地位是不可能被艺术取代的[3]。借助审美理念的表现形式来提升自身的艺术内涵,以思辨的模式来助力自身艺术思维的增强,正是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辩证逻辑发展脉络。

艺术美学作为哲学与艺术融合发展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哲学性和艺术性。受西方文艺复兴的影响,艺术美学从独立学科逐渐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渗透,在多个层面都有艺术美学的体现。随着艺术美学体系的发展与构建,其逐渐向综合型学科方向演化,一方面,艺术美学以人类的民族风俗及生产关系为文化基础,在塑造艺术情感思维的同时注重美学色彩的融入,使得艺术美学既能扎根于本土文化,更好地传播与发扬地域性传统文化,也能与西方的时尚元素相融合,在保持自身艺术美学文化特色的同时更好地助力艺术美学理论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生活的多样化发展,社会制度及文化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美学体系的发展[4]。新时期,尤其是人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探索宇宙星球之后,宇宙价值观及人道主义自由观等理念相继成为了人们对于艺术美学追求与研究的新目标。艺术美学的涵盖范围及跨度不断扩展,已经成为了超越古典艺术美学涵盖层次的新时代艺术美学,也正因为如此,艺术美学在学术界的地位迅速崛起。此外,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脉络以形象化的思维模式为主要情感思维方式,在运用哲学思想理念引领其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注重以体验、感悟及鉴赏的形式来提升艺术美学的逻辑思维体系,从而使艺术美学体系的逻辑发展脉络更加具体化和现实化[5]。

(二)中国特色艺术理论潜在的美学立义

中国特色艺术理论的美学立义可以从三个维度表述,即艺术美学的古代意蕴、艺术美学的当代价值及艺术美学的思辨形态。自学科门类调整之后,文学与艺术学都各自成为独立的学科,而艺术美学的理论建构也成了学术命题的创新性尝试。一方面,借助思辨的理性思维方式来论证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之间的关系,凸现艺术创作者哲学自觉性的同时注重艺术美学思维情感的培养与转换。在阐述中国艺术的美学立义时要注重将自然情感与审美境界及艺术媒介等艺术美学命题进行有效融合,使得艺术美学的内在关系得到创新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凸现中国艺术的潜在美学立义;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性的大胆尝试将艺术之间的藩篱全面打破,在掌握艺术门类之间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本土艺术文化进行艺术美学理论层面的延伸和拓展,使得其运用中西艺术融会贯通的手法来让东方艺术美学与西方艺术美学进行多元化融合,共同助力民族特色艺术美学的发展。从艺术美学的古代意蕴层面分析,艺术美学的思想借鉴古典美学的哲学理论来对诗词、戏曲及绘画进行创造性地解释和描述,通过内在的视像及清晰的轮廓物色来表达艺术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6]。此外,借助中西方的对比模式,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来激活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新鲜活力,为艺术美学的创新提供了支撑。同时,在完善艺术美学参照体系的前提下明确传媒艺术与艺术美学之间的关系,对于艺术美学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艺术潜在的美学立义是建立在古希腊哲学美学理念的基础上的。在希腊国家,人们将苏格拉底作为道德审美与艺术价值表达的典型代表,借助抽象的思辨与严密的逻辑推导来彰显与中国差异化的艺术美学思维。柏拉图以苏格拉底艺术美学思想为基础,对抽象艺术美学的本质进行了创新化认识,一方面,以中西艺术美学思想作为中国特色艺术美学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将其艺术美学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遵循中西艺术美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化地发展中国自身的特色艺术美学文化,使得艺术美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元化结合,推动艺术文化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艺术美学是实践主体意识形态外化的过程,通过内在的生命艺术来表达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使得艺术美学家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美学气质借助艺术美学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成为人们审美素养提升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此外,将艺术美学作品的创作思想与地域文化习俗相结合,凸现地域文化美的同时将艺术美学的理论意义彰显得淋漓尽致[7]。自然地域环境的不同对语言文化的表达及生产方式转换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会对艺术美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艺术美学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与人们生活的需求保持一致,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创新艺术美学的表达风格,结合艺术美学作品的地域文化特性,将民族艺术美学的人文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当代转向

对于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当代转向问题,我们可以从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历程、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定向与学术定型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与分析。

(一)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历程

19世纪末期,艺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西方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更好地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仁人志士纷纷汲取西方的艺术美学理论思想来扭转救国图存的重要局面。借助西方先进的艺术美学教育思想来引领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创新,因此,一股美学主义教育的热潮不断席卷中国。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影响,西方的艺术美学不可能完全应用照搬到中国的实际发展中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应立足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基本国情,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西方积极的艺术美学思想进行本土化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的发展[8]。中国的艺术美学理论受西方艺术美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以梁启超、王国维及蔡元培等为代表的美学教育思想家的引领下,西方艺术美学在引进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效结合,成为了艺术美学西方中用的创新化尝试。作为中国艺术美学思想的开启者,其首次将艺术美学教育的理念应用到中国现实的实践教学中,而王国维则通过对德育与智育的思想内涵来阐述艺术美学教育在实践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使得艺术美学理论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作为中国艺术美学教育的集大成者,其将艺术美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化的明确,使得艺术美学成为提升人们审美素养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0世纪初期,我国艺术美学领域的学者不断涌现,比如宗白华、朱光潜等,他们接受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思想,并将先进的西方艺术美学成果与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的实际发展中去,一方面与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相结合,借助西方的艺术美学思想来塑造中国化的审美情感与艺术精神,另一方面,在传播西方艺术美学理论思想的同时将中国的艺术美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艺术美学高效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美学思想理论[9]。

20世纪中期,中国的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研究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国美学的特色化发展也由此拉开了帷幕。梁启超积极引进西方艺术美学概念与内容的精华部分,王国维积极倡导在中国政治思想教育中开设艺术美学特色化课程,促使艺术美学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蔡元培则主张以艺术美学取代宗教教育,使之成为大学生艺术美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这些艺术美学教育理念的开启为西方艺术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有效基础和前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中国特色艺术美学意识形态不断向着多元化的文化领域拓展。从学科的角度分析,朱光潜将中国艺术美学理论的初建形态进行了全面化塑造,其在《谈美》作品中表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不能全部依赖于社会制度的问题,更应该从人类内心的情感素养入手,使得道德美学内化于心,成为引领人们追求高尚情操的重要信仰。高尚的艺术美学思想理论不但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们的人格,激活人们内心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我们要积极地引进西方的艺术美学思想,但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模式,只有在了解我国艺术美学发展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精华部分,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国特色艺术美学文化的多元化发展[10]。朱光潜借助西方艺术美学的思想目标对中国特色化艺术美学发展核心与主线进行了全面化塑造,使得西方艺术美学的批判思想与中国基本的国情结合,形成了特色化的艺术美学思想体系。因此,美学的艺术化表达是思想理论与现实实践相互融合的结果。借助西方的艺术美学理论来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化的艺术美学血肉,运用中国化的语言来表达特色化艺术美学思想是中国艺术美学所具有的鲜明特点。

(二)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定向与学术定型

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美学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从而得到了我国艺术美学研究者们不断的关注与重视。20世纪中期,受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我国开始了对艺术美学的初期研究,在艺术美学的第一次学习热潮中,全国范围内举办了艺术美学讨论大会,针对美学的本质及内涵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研究。由于此次讨论大会处于政治变革的重要时期,与其相对应的学术研究也要求与政治变革意识形态相适应,在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要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地位。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艺术美学讨论大会的目的,一方面是彻底清除旧的唯心主义思想,在艺术美学的发展中明确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内涵来引领新中国艺术美学的建设与发展[11]。由此看来,一方面,艺术美学讨论大会为中国艺术美学的理论走向确定了方向,以建设马克思主义艺术美学理念为前提基础,在塑造辩证唯物主义艺术美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特色化艺术美学审美理念的铸造与培养,使得艺术美学思想更好地与现实生活结合;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中国特色化艺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前提,在积极汲取苏联艺术美学发展模式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自身艺术美学发展的基础,以创新化思维引领艺术美学的融合发展,既是新时期艺术美学发展的趋势,更是社会发展对艺术美学提出的新要求。此外,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美学发展的本质论为核心,对艺术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全面化了解与认识,在坚持客观事物自然美的同时,运用哲学思维模式来实现艺术美学与社会和谐之美的统一,促使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实现全面发展。

自20世纪中期艺术美学研讨会兴起到新时期艺术美学实现了自身的多元化融合发展,我国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美学认识论引入艺术美学的研究之中,并以此形成系统化的艺术美学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12]。艺术美学思想体系讲究的是现实美与自然美的有机融合,强调的是艺术美学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美学的自然学派来分析客观美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艺术美学的本质内涵来构建艺术美学的特色化体系,同时,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来指导现代化艺术美学的发展方向,是艺术美学中国化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新时期艺术美学多元化融合的理论基础。艺术美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实践,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的有效产物,人类审美意识的提高是受社会实践的制约与限制的,在追求客观世界美的同时,对和谐化的自然美进行具体化的彰显与表达,使得艺术美学与自然世界相互呼应,和谐共存。中国特色化的艺术美学与西方艺术美学有着不同的思想核心,中国特色艺术美学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艺术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化的发展,使之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而形成特色化的艺术美学体系[13]。20世纪末期,在“文革”结束之后,艺术美学的第二次学习热潮再次被掀起,随着西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入,中国艺术美学的发展逐渐与世界艺术美学的发展实现接轨,一方面,将艺术美学的理论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实际中去,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发展的时代美学内涵;另一方面,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艺术美学感受为审美心理基础,透过人类本质论看艺术美学的思想内涵,构建起,自然化的艺术美学思想来满足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已是艺术美学的新式定型模式。

三、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建构

我们对于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建构的分析,包括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理论内涵和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内在的审美关系这两个主要方面。

(一)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理论内涵源自西方古典艺术美学思想,受德国艺术独立运动的影响,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呈融合化发展态势。在中国艺术美学学者们看来,艺术美是可以直接感触到的,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思想理论,若以西方艺术古典美思想为基础,在汲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同时将特色化的中国艺术与本土化的美学思想有机结合,让艺术与美学在多样性融合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统一,这就是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理论内涵之所在。艺术美学创作者通过将自身情感与本土化、民族特色化之间的融合的路径来实现艺术美学精神的高度统一,是艺术美学理论内涵彰显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将艺术美学的理论内涵进行丰富化表达,使得人们准确把握艺术美学思想内涵的同时,提升人们精神层面的愉悦和审美层面的素养,让人们的艺术精神与美学素养实现高度统一;另一方面,以古典艺术美学视角来看特色化艺术美学的发展,在构建艺术美学根本特性的同时将人们的艺术审美态度与其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在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基础上增强人们对特色化艺术美学高尚情操的向往[14]。艺术美学的直观性是人们审美素养彰显的有效途径,在继承传统古典艺术美学思想的前提下对特色化的艺术美学思想进行多元化创新与发扬,使得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在得到有效传播的同时又能够彰显艺术美学独特的理论内涵,进而得以推动我国艺术美学观念的阶梯化演进。此外,鉴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与多样性,我国艺术美学理论需与传统哲学及宗教政治文化有效结合,在丰富古典艺术美学思想的同时提升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理论内涵,使得古典艺术美学与现代艺术美学在相互影响、融合借鉴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

中国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我国自身民族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的,立足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保留本土化文化理念内涵的同时融入西方的艺术美学思想,使得艺术美学在实现人类自由性发展的基础上激发人类对艺术美学的创造欲望,进而提升人们的艺术人文精神[15]。一方面,艺术美学创作者借助自身艺术美学的经验来提升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探讨艺术人生与美学文化的问题上,其通过研究艺术美学在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来科学理性地分析艺术美学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在满足人们现代化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人们对艺术美学理论的创造精神,使得个体行为与艺术美学伦理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自然契合,能够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到内在真善美的统一。此外,我国特色化的艺术美学理论受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在艺术美学理论演化的过程中主张艺术美学融合化发展。首先,在现实生活中要注重多彩生活形式的塑造与培养,在丰富生活姿态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其次,在生活状态的体现与表达中,要将个体行为与自然发展的规律及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高效结合,使得艺术美学理论内涵在现实的生活中自然流露;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将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与传统艺术美学理念相融合,在超脱世俗理念的同时实现内心与外界事物的有效化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6]。只有这样,我国特色化的艺术美学追求才能与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相互呼应,在推动现实生活中形式与内容协调运行的同时,助力艺术美学创作者之真善美境界的塑造与实现。

(二)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内在的审美关系

纵观艺术美学发展的轨迹,可以清晰地发现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思想是以人们的心理与意识活动为主体进行审美关系的塑造与培养的。在中国特色艺术美学思想的建设过程中,立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现状和通过对艺术美学审美素养的追求来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美学创作的灵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审美心理学或者审美主体论为思想基础,运用唯物辩证的实践观点来研究审美关系的精神内涵,借助体验、幻觉等审美心态来系统性探究特色艺术美学间的审美关系,可以使得机械反映论及形而上学层面的艺术思想倾向得到有效遏制。一方面,从人们的心理层面来研究艺术美学理论经验,以主体性哲学思维方式,使得艺术与美学之间的理论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在特色化艺术审美关系的塑造中,将审美关系作为艺术美学发展的中心词汇,在丰富和拓展审美关系精神内涵的同时又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直接感触表达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以客观事物间的多义性及多样性形式来丰富艺术美学审美关系的内涵,提升艺术美学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主动参与人类审美活动的基础上,切实推进艺术美学审美关系自然属性的有效化构建。此外,从审美关系的视角来看实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艺术美学联系,可以发现自然艺术之美是建立在人们长期实践劳动基础之上的结果,以人的本质力量为对象,对审美与艺术美学创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把握,从自然之美人化的现象中寻找艺术美学理论思想,进而将理论思想成果用之于现实生活实践,使得艺术审美关系更加形象化与具体化[17]。艺术美学与审美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只有把握两者之间的运转规律,才能更好地领悟艺术美学间的审美精神内涵。

以审美心理现象为目标对艺术美学范畴进行多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审美现象时,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审美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艺术美学的思想内涵。以暗示、假定及领悟等特殊意识形态来加深艺术美学特征的精神内涵,增强人们对审美关系的体验与判断,已是主客体之间的常态化现状,在确定审美者与审美对象矛盾关系的过程中,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美学审美关系的认识,对于推动艺术美学文化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准确地把握住两者之间的矛盾思想,才能更好地将艺术美学理论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去,在揣测现实性艺术美学作品中意象之间的虚实关系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时,要运用哲学的思想来提升自身对艺术美学创作作品的个性化的理解,使得艺术美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符合;另一方面,艺术创作者在编制艺术作品时须注重作品思想与现实意义的有效统一,既要借助多元化的形式将艺术美学外在形象展示出来,又要借助有效化的暗示将艺术作品的美学思想精神内涵彰显出来,同时,也要将艺术美学作品的空白点进行巧妙构思,拓展艺术美学作品的精神内涵。此外,在构建特色化艺术美学的具体形象时,一定要注重读者对实际审美关系的需求,将艺术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审美标准有效结合,使得读者更好地体验与领悟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理论精神内涵与审美关系的现实意义。

四、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创新及其当代价值

对于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创新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我们从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研究,以及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当代价值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研究

随着社会之中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的创新也可谓是日新月异,我们有必要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求的基础上,对艺术美学理论进行创新化提升与完善,使得艺术美学思想既能满足现实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也能让人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理性地把握艺术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涵。在艺术美学领域,要注重对艺术美学理论的前瞻性创新研究,使得艺术美学思想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在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丰富艺术美学的创新创造空间。一方面,要立足于艺术美学创作的实际需求,在人工智能创新化自主设计的带动下,不断完善与创新艺术美学的设计科学,使得艺术美学在数字媒体的衍生下发展出多个艺术美学方向,比如,数字媒体艺术美学,多媒体艺术美学等。以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思想为指导,立足艺术美学发展现状的同时,促使人工智能与艺术美学理论实现多元化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在艺术美学创新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艺术美学理论的科学化构建,艺术美学理论作为艺术门类的复合型学科出现,其规律性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制度和谐化发展的基础上的。在中国艺术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中,艺术美学是作为一级学科而存在的,在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创新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对艺术美学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效总结,使得科技进步与艺术美学的表现形式能够得以高效统一,在全新的艺术作品创作及艺术审美体验不断出现的过程中,积极梳理、归纳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的新要素[18]。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与复杂,在艺术作品新理念与艺术审美新体验不断创新、生发与融合的过程中,艺术美学理论的创新化成果也必然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美学理论的特色化进程。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为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创新化研究提供了有效基础和前提。在探究艺术美学理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审美情操、思想境界的塑造的影响时,可以清晰地发现,艺术美学的理论思想与现实生活的艺术审美需求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地把握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艺术美学作品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了解艺术美学作品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影响。不管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还是艺术审美境界的提升过程,艺术美学与人类的人文精神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在探讨艺术美学理论的过程中,要运用生物科技手段来分析艺术创作者与鉴赏者的审美心理反映,通过对两者大脑皮层神经感触能力的对比来研究两者对艺术审美的不同需求,进而将艺术美学研究与人工智能及心理学等学科相互结合,使得艺术学理论的学科视角进一步拓展。一方面,艺术美学研究要具有跨学科的创新思维,既要对各个层面的艺术美学现象进行有效思考,同时也要借助交叉研究的方法来探索科技发展给艺术美学理论带来的新的变化;另一方面,艺术美学是门类艺术理论提炼而来的,通过哲学思辨,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样式赋予美学观照,以美学思维分析看待艺术的一般规律,在现实的艺术学学科研究中将美学思想与其多元化融合,使得艺术美学理论成为复合型学科体系。此外,在艺术美学理论思想的创新发展中,运用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作为其进步与发展的思想基础,将艺术美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化划分,在掌握两者之间发展关系的同时,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来推动艺术美学理论的创新,寻找艺术美学理论创新的有效途径,在打破原有艺术美学理论形态的前提下催生多元化艺术美学理论的协调创新发展。

(二)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当代价值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对我国深厚艺术文化底蕴的传承,也是对伟大艺术文化价值的深刻体验。中国特色化的艺术美学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价值,更具有博大精深的美学精神与传统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多元化融合发展的鲜明、典型的体现。特色化的艺术美学理论积极汲取古典艺术文化的思想内涵,在构建新时代艺术文化精神的同时注重人们美学情操的塑造与培养[19]。一方面,艺术美学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多样化传播的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多样性构建的中心部分,同时也是最具有价值的部分。中国艺术美学讲究的是温故而知新,只有在对艺术美学的核心思想进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理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古典艺术美学理论的研究和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认识,来提升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人文精神内涵,重建现代化的艺术美学理论的精神传统。在探索中国艺术作品对现在人们实际生活影响的过程中,要提升特色艺术美学理论阐释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使得艺术美学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注重对艺术美学作品的整理与分析,在保留自身特色化思想的基础上对西方的艺术美学理论进行借鉴和吸收,使得我国的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更加丰富化与多样化,进而更好地助力我国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此外,要将西方艺术美学理论的精华部分吸收并应用于中国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在立足中国的基础上对西方的艺术美学理论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使得艺术创作的表现技巧及美学意境具备中国化特色,同时,以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来传承中国传统的深厚底蕴,提升人们对于传统艺术文化敬畏之心;同时,为现代化艺术美学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奠定深厚的艺术学基础。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既是对古代哲学艺术思想与美学思想内涵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中国现实艺术审美关系的创新化研究。在特色化艺术美学思想理论多元化构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工艺美术及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理论的系统性整理,在全面了解与认识艺术美学特色化思想的同时,以哲学文献及艺术文物为参考,努力挖掘艺术美学思想的理论资源。立足现代化艺术美学发展的语境,借助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并依此来构建现代艺术美学理论发展的审美理想,进而形成系统化的艺术美学精神。在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的构建中要注重心灵与情感修养的有效结合,在发扬艺术反映社会、描绘现实的写实精神的同时,将西方艺术美学的丰富映像与东方的人文色彩高度统一,共同促使当代艺术美学理论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一方面,在中国艺术美学审美情操构建层面,艺术创作者注重地域化环境的凸显,在塑造人类审美情操与艺术精神的同时,注重对艺术美的追求,使得象征人类青春精神的最高艺术境界既有古典艺术之美也有现代化时尚之美;另一方面,中国特色化艺术美学需要借鉴的就是西方艺术的青春气息,在展示艺术美的热情与生机的基础上,以唐代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为代表来激发中国艺术美的青春精神,使中国特色化艺术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文明融合的艺术境界和价值追求[20]。此外,以中国唐代的诗画艺术为代表,其意象的多元化表达及元素的形象化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的创造性精神,将中国艺术美学的写实主义人文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以现代艺术的审美关系为核心来探讨艺术美学多元化的当代价值,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复兴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融合发展。

五、结语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多元化和丰富化特征,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积淀为基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西方艺术美学思想,并将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精髓用于中国化的艺术美学创新创造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艺术美学与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碰撞与互动来探究中国特色化艺术美学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将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理论意义与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现状做有效结合,在揭示人类审美关系定律的基础上对特色化艺术美学理论体系进行创新化研究,更好地挖掘现代艺术美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应该可以极大地助力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理论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对艺术美学的影响也日新月异,只有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才能更好地把握艺术美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升艺术美学思想相对于艺术创作活动的理论指导价值,使得特色化的艺术美学理论能够得以更好地指导艺术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化美学特色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盘中的意式美学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外婆的美学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完美的特色党建
纯白美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