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理想的诗意呈现
——探析音乐家杨明国的艺术感悟与实践

2020-06-19尹晓星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音乐

□ 尹晓星

崇德修身,尚艺守正,人品决定艺品。作品是作曲家的立身之本。因此,作曲家必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每一音符、每一旋律、每一乐章,致力于倾诉民意、激发民情、顺应民心。唯其如此,音乐才能真正走进人民,一、二度创作才有灵魂,才能以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现实生活,艺术化表达时代精神。

作为一个器乐演奏家,要善于运用配器的技法让人动心、倾情。以不同乐器的音色、神采与个性对比,以独奏、齐奏、合奏、协奏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各种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上匠心独运,比如拉弦乐器的把位与指法,神融于演奏者的审美理想与人文精神,致力于作品的精、气、神、韵,统一于为塑造鲜活、生动、典型、完美的音乐形象,其真、善、美的艺术魅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十分敬重音乐编辑家。他们是乐于奉献“为人作嫁衣”的幕后英雄,从不留名。音乐编辑家们不畏当下纸质媒体面临困境,绝对严格地执行党和政府的新闻法规,力求每期刊物内容绝对真实、客观、科学、优质,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的精品,自觉承担起刊物“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配作一个音乐编辑,我认为还有几个必备条件:其一,修业于理论作曲,拥有国家二级作曲以上职称,能深刻理解经典音乐理论,能掌握与运用“四大件”技术作曲或为作者修改声、器乐作品;其二,既能作曲又能撰文,且学养丰赡,尤对音乐美学有相当研析水平;其三,创作欲望不可太高,其主要精力应用在一为作者、二为读者、三为刊物生存;其四,人品艺品俱佳,音乐编辑的艺术水平是牺牲自我的超越与提升;其五,在全省乃至全国音乐界有一定影响力,人脉资源丰富,约稿、组稿能“呼风唤雨”,开辟特色专栏易如反掌,可谓心手相应。

我先后担任多种音乐书、刊主编,时刻思考如何服务党的工作大局,提升引领作用,深感“为人作嫁”者难于“传世之心”!

音乐评论,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为指针,真正把心交给读者听众,以诗意的民生情怀发时代先声。坚持以“说真话”、“讲道理”的操守与定力,评判每一位音乐家、每一种音乐思潮与社会音乐现象,鉴赏每一部(首)音乐作品。为此,一言一语必须遵循音乐艺术规律,尊重艺术个性,遵守时代语境,以理服人、以文动人、以情感人,而且力求每篇评论文章,具有独到的见解与独立的品性,其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既有高度与深度,又有热度与风度,别开生面地启迪思维、温润心灵。音乐评论是音乐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旨在提高审美,多出精品。音乐评论终极目标在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始终重民本、守诚信,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初心,砥砺品质,发展思维,为人民立言,为时代写真!

——摘自音乐家杨明国《艺术感悟与实践札记》

所谓音乐家,这个广泛而笼统的名词,乃专注音乐领域中的一切艺术活动,包括一二度音乐创作、音乐教育教学、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评论、音乐编辑、社会音乐工作等等,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与深厚的艺术水准,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美的启迪、美的享受的成功者。包括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评论家、音乐编辑家、社会音乐活动家等。

我熟识杨明国,他其时十四五岁迄今已四十多年了。杨明国七、八岁起追随大人吼山歌,在县城多次登台演唱屡获金奖、银奖;20世纪80年代末期,省直文艺团体深入生活不少艺术家到城步苗族自治县插队,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就在杨明国邻村落户。天资超人、歌喉迷人的杨明国,立刻得到何老师赏识与器重,经何老师精心辅导,迅速有长足进步,艺术修养大大提高。1974年出席湖南省农村、工矿文艺调演,他以一曲《洞庭鱼米乡》艺压群芳,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他的演唱专题,《湖南日报》以“何纪光第二”之美誉专访,盛名鹊起。他15岁考入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工团当歌舞、戏曲演员,并担任乐队二胡等多种乐器演奏,旋即开始音乐创作。他坚守艺术理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作品立身,出自从小对音乐艺术的真诚与挚爱,恪遵“只有扎根人民,音乐艺术才有灵魂”的 理念与信条,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以其体裁多样、形式丰富、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与不凡的音乐艺术实践成就令世人瞩目。他已成为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拥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湖南省音乐创作研究会会长、湖南省音协音乐创作学会副会长、湖南省音协新兴音乐群体工作委员会第一任主任、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副会长等多个省级以上音乐艺术社团职务;现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长沙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他的作为与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别令人叹服的是,他不仅音乐艺术实践硕果颇丰,而且他敏于思考在理论上亦卓有建树。本文题记摘自杨明国《艺术感悟与实践札记》四则文字,足见其站位高、有思想、有情怀,专业性与学术性的深刻感悟,此乃他自觉遵崇、严格恪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初心,砥砺品质,勇于担当,胸怀锦绣、大美于情,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望断天涯路”的音乐事业追求,以久久为功的艺术操守与定力,抱着对音乐艺术的赤子情怀与敬畏之心,音乐艺术家的襟怀与风采,特别是艺术实践一言一行的精、气、神、韵,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近半个世纪以来,杨明国专注于音乐领域中的一切艺术实践与理论研析活动。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原常务书记、著名音乐评论家冯光钰教授,早在2006年11月11日下午一个座谈会上说:“《民族乐坛》主编杨明国,今年才46岁,他在音乐领域有多方面卓然成就,既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音乐编辑家、社会音乐活动家,既是歌唱家,又是演奏家,他能如此成功,关键之关键在于他崇德修身,尚艺守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随时代而行。”

委实如此,事实胜于雄辩。杨明国先后已撰写发表了30余万字有见地的音乐理论与音乐评论文章;能演奏二胡、手风琴、钢琴、葫芦丝、吉他等十多种乐器;他还是一位能编导、能表演,多次在全省、市、县文艺调演与舞蹈大赛中,折桂夺魁捧走金杯的舞蹈家。

下面,就杨明国作为音乐编辑家与社会音乐活动家等方面,富有志向高远之所思与所为,试拣几件小事阐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湘西南贺绿汀的家乡,有音乐家为创办中国第一张《中小学音乐报》,可谓竭尽全力。

时任湖南省邵阳地区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的杨明国,为积极配合这曾被《人民音乐》 《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将创办《中小学音乐报》被誉为“填补我国报业史上一项空白的壮举”,他自觉为之长时间地到湖南周边的广东、贵州、湖北、广西等省(区)农村学校做实地考察,尤对自己家乡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蓬洞、丹口等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了如指掌,他先后撰写出了一个个言之凿凿、心之切切、情之耿耿的调查报告。其大量的能充分说明全国广大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亟待加强的事实,特别是涉及到农村中小学不断出现新的音盲、乐盲、谱盲的例证,这些都为撰写申办《中小学音乐报》的报告,为撰写振兴国民音乐教育而鸣铎鼓呼的论著与呼吁文案,提供了不少具有真切性、紧迫性、必要性、可行性的依据。正因为如此,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与重视,得到了吕骥、贺绿汀、李焕之、李凌、赵沨等近百位全国著名音乐家的关心与支持,得到了全国音乐教育界、文化艺术界与新闻出版界的指导与帮助。

经过为时三年的努力,终于在1984年11月24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同意创办《中小学音乐报》的批文下达了!该报创始人尹晓星激动得噙着泪花逢人就说:“杨明国一心一德为办报,这里边有他的一份汗马功劳。”

杨明国曾先后创办与主编或作为主要创编人员,参与多种多部学术书刊、文选编撰,如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刊《民族乐坛》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创办《湖湘乐坛》并担任主编,担任《音乐理论与创作》副总编;策划并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尹晓星选集》(六卷七部),又曾以常务主编参与编撰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当代音乐史》等等。

20世纪90年代初,杨明国从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部门调入湖南娄底大型企业工作不久,他在单位党委支持下创办了电视台,并被委任为台长。他如虎添翼,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将企业5000余职工的音乐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不仅每周有电视新歌教唱节目,而且有音乐欣赏讲座,还定期举办工人音乐创作笔会,其作品,不仅择优利用电视推广,而且在全国公开报刊出版“湖南省湘中企业音乐创作专辑”。企业腾飞了,用工人自己的话说:“我们靠的是精神,靠的是音乐文化对企业‘两个文明’的促进!”

与此同时,杨明国又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创办了“娄底博雅艺术学校”。他既当校长又任教员,不仅教打击乐,教二胡、竹笛,而且,他主授作曲理论课,编写了一部10万余字的乡土教材。由于杨明国本身是一位作曲家,他教学生音乐创作绝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融合。比如写旋律,他以自己作品中分解和弦代表性曲调为范例,将基础和声因素蕴含其中,他艺术而科学地突出实践,让学生一学就懂。曾就上海音乐学院一位理论作曲系教授发问:“真遗憾,我们这么多理论作曲专业的高材生,为什么只能配配器,写不了旋律?”杨明国的回答是:“学作曲技术理论应多实践。”因此,杨明国作曲理论授课有声有色,培养了多位现已有一定成就的业余音乐创作人才。

娄底博雅艺术学校学生人数之多、教学质量之高,在当时可谓遐迩闻名。特别是他主编的《博雅学生音乐报》,每期内容融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学术性、信息性于一体,办成了既是“培育艺术新苗的园地”,又是“展示艺术人才的平台”。

人们都说:杨明国既当台长又当校长,为普及与提高音乐艺术事业双管齐下!

2002年秋,杨明国作为人才引进,当上了长沙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文艺部主任。

他将音乐创作、音乐评论、音乐活动,这三件事的三个方面,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比如,他刚到任倾心尽力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精心策划到具体操办,成功地举行了“湖南新人·新歌大奖赛”。这个由长沙电台音乐频道与省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活动,发动面广、参赛人多、影响力大,不仅发现了一批声乐新秀,而且赛出了一批由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光碟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歌曲佳作。

杨明国认为,音乐创作一刻也离不开音乐评论的推动与拓路导向,只有二者相互借重,音乐艺术事业才有可能大发展大繁荣。湖南省首届音乐评论评奖活动的成功举办,就是得益于他与其爱人慷慨解囊。由于他的四处奔波,在求得一定社会资助的前提下,省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创办了会刊《音乐理论与创作》。杨明国热心于音乐评论工作,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樊祖荫教授颇为看好他这位苗族音乐家,于2006年10月亲下聘书请他担任其会刊《民族乐坛》主编。当长沙市音协主席殷景阳与副主席们,决心创办会刊《音乐家》,杨明国鼎力配合,既争取社会资助又当编辑、编务,可谓尽心竭力。

2005年8月,《杨明国音乐作品选》公开出版了。我国著名作家谭谈,作曲家黎晓阳、刘振球、魏景舒等为之题词祝贺;著名音乐家白诚仁先生在其序言中写道:“唱读完青年作曲家杨明国的音乐作品选集后,深感作曲家对写好作品的三大要素,即‘生活功’、‘继承功’、‘技法功’的掌握,是如此的丰厚和运用得如此自由,所以作品才会这般的感人至深。”

在专家、学者看来,他的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是与他“三位一体”分不开的。就拿“继承功”来说,正由于有评论、有活动,才可能有深切的情感与坚实的生活功底。

杨明国曾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音乐普及与提高的工作,都应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去思考去实践。”此话意蕴是何等深邃,又是何等富有思辩性!乃志向高远之所思与所为。

2015年起,杨明国当选为省会长沙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他勤勉履职,担当重任,以“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为不断铸就中华音乐文化新辉煌而竭尽全力。

2015年1月,杨明国倡导、发起成立湖南省音乐创作研究会,并被当选会长。成立大会闭幕五天后,他创办并主编的会刊面世,得到中国音乐家协会有关领导与专家一致好评。

2015年以来,他多次组织老中青重点词作家、作曲家会员赴浏阳、宁乡等地采风创作笔会,邀请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音协主席、国家一级作曲邓东源,湖南省音协副主席、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金沙,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尹晓星,华南师大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郭和初等专家现场授课;举办“品质长沙我在现场”、“品质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全国歌曲征集活动。同时,多次组织挑选市音协会员优秀作品,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杂志《音乐教育与创作》刊发“长沙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作品”专辑。

2017年、2019年举办了第十一、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长沙赛区选拔赛,这是长沙市音协史上第一次承办金钟奖比赛。2016年至2019年,每年在长沙实验剧场举办原创作品音乐会,先后有“永远的丰碑”——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原创作品音乐会、“歌唱祖国”迎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大型原创作品音乐会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贺新中国成立70年大型原创作品音乐会。

杨明国组建兴办橘洲音乐公益讲堂,现已先后邀请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教授刘镇钰等专家举办了20余次现场公益讲学,学员累计已超千人(次)。

杨明国坚持久久为功地热心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他广泛地团结一批优秀专家,在自己任职的社团中,积极开展活动和完善社会组织建设。他作为发起人,积极策划成立了长沙市文琴学会、长沙市葫芦丝巴乌学会、长沙市少儿音乐学会、长沙市音乐文学学会、长沙市音乐评论学会、长沙市竹笛学会、长沙市二胡学会等11个市音协下辖社团组织。通过平台建设、活动举办,涌现出许多新人新秀,在创作、表演、演奏、教学、理论研究诸多方面,不少新人已成为省、市音乐组织的中坚力量,如2017年、2018年,长沙市音协与肖舞、张小华、刘学等个人分别荣获湖南省音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有些已成全国音乐专业及音乐学术组织理事和电视网络名人,许多市音协会员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荣获大奖,在央视、湖南卫视和国家级刊物等平台已刊播大量音乐作品。

下面,就杨明国作为一个作曲家,对其音乐创作实践的审美追求、审美理想的诗意呈现,试作重点探析。

作为一个作曲家,杨明国明事理懂世情,曾对我说:“作曲家如何定义?我认为其前提必须对经典音乐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指导实践。作曲家的国际共识理念,是指写作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等专业作品的作者。作曲家在国际上,都是以交响乐、歌剧、室内乐作品中一种或几种多少与水准来衡定的。西方国家对歌剧更加看重,像贝多芬、舒曼写了那么多交响乐,他们还是每人创作了一部歌剧。”

正因为如此,杨明国从创作第一首音乐作品起,与此同时不仅刻苦认真地钻研作曲技术“四大件”经典理论书籍,像《曲式与作品分析》 (吴祖强编著)、 《和声学专题六讲》 (桑桐著)、 《赋格曲》(詹姆斯·希格斯著)、 《转调法》 (黄虎威著)、 《交响配器法》 (第一、二卷,C·瓦西连科著)、 《和声的理论与运用》 (上、下卷,桑桐著)、 《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 (陈铭志著) 等,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撰写《音乐创作札记》。特别是他作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己配器,我多次学习他的配器织体写作,他在西洋和声的基础上融合民族和声,既传统又现代;支声、对比、模仿复调技法的运用,在彰显作品风格与个性的前提下,又有大胆的突破。在我看来,他的音乐创作十分注重多声思维,即便是单旋律写作,亦注意到蕴含和声因素。

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谓是他音乐创作黄金阶段。杨明国先后创作了二十五部大小歌剧、音乐剧与歌舞剧,多首室内乐作品,还编配了多部祁剧、邵阳花鼓戏音乐。比如,大型歌舞剧《庆鼓堂》、中型歌剧《苗乡情》、苗歌剧《高山下来一条河》,室内乐《喊山》 《打油茶》,二胡协奏曲《南山小红花》、民族器乐曲《山乡鼓韵》,祁剧高腔音乐《山界牌》、邵阳花鼓戏音乐《送戏进苗寨》等等。此外,杨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热情高涨,他刊播、上演了大量的歌曲与舞蹈音乐。

在创作歌剧音乐与歌舞剧音乐的过程中,他特别注重突出“歌剧是音乐的戏剧”;强调音乐的戏剧性与戏剧的音乐性完美融合;主张歌剧的声、器乐创作的根本任务,是塑造鲜活、典型、完美的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他在歌剧、歌舞剧音乐具体写作实践中切实做到:其一,注重音乐语言抒发大众心声——接住地气,贴近民生,雅俗神融质朴清新,突出人民性;其二,坚守艺术理想弘扬中国精神——立足本来,传承创新,吸收外来洋为中用,强调民族性;其三,塑造人物形象竭诚服务人民——旋法新巧,节拍灵动,转换调性色彩纷呈,注重审美性。他说:“民族歌剧音乐必须彰显人民性、民族性、审美性,关键之关键在于突出中国精神,坚决走自己的路,切不可步西方歌剧的后尘,致力于以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民族歌剧音乐,为时代塑像,为民族铸魂。”

杨明国还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创作出真、善、美的歌剧、歌舞剧精品力作,必须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的肥田沃土,离‘根’之作如同断桨之舟、炸胎之车……。”这话说得是多么深刻,又是何等的生动!杨明国对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民间舞蹈情有独钟。他曾先后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一万余首,搜集、整理民族民间舞蹈一百多个。他创作史诗性的大型歌舞剧《庆鼓堂》,是在一边搜集、整理音乐素材,一边将亲历感受与纵横捭阖的分析成果,写心得体会的基础上又形成多篇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论文,在“传承性工程”大型歌舞剧《庆鼓堂》的音乐创作实践中,致力于突出人民性、强调民族性、注重审美性,集人体美、程式美、律动美、技巧美、造型美、情绪美以及交响化美于一体,在一一进行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予以审美精神升华。

杨明国在编创戏曲音乐时,始终认为地方戏曲音乐声腔,是剧种的根与魂,他深深地感觉到如果地方戏曲音乐交响化、歌剧化,引入非戏曲音乐导致“两张皮”,这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做法,这是“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的套路,乃“数典忘祖”,缺乏文化自信!戏曲音乐必须守正创新,保住剧种是根本!

杨明国的歌曲音乐与舞蹈音乐创作,颇有创新实力与功力。我认为他的实力与功力,在于人们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在于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深厚基础,在于作曲家本人的崇德修身。

他的歌曲代表性作品如《啊,兄弟河》 (刘家发词)、 《祖国为什么这样壮丽》 (许继荣词)、 《中华民族精神礼赞》 (管群华词) 等,多有闪光点与神来之笔,其独立品格与鲜明个性的出奇制胜之处,让人动情动心!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创作的独唱歌曲《祖国为什么这样壮丽》 (许继荣词),从其过门就可知其大气:

其旋法是围绕“2”作艺术的“游动”,潜在性与含蓄性的意蕴为引出歌唱主题乐句,营造出一个极富艺术张力的艺术氛围:

杨明国的歌曲创作在忠于生活、千方百计地表现好生活的前提下,注重于旋法新颖与歌唱性。歌唱性又以悦耳动听、扣人心弦、易唱易记为原则。独唱艺术形式的歌曲如此,赞颂性的齐唱、合唱、小组唱,叙事性的表演唱亦同样如此。就体裁而言,队列歌曲、少儿歌曲、诙谐的讽刺歌曲更是如此。所以他的歌曲作品,与时下某些“雷同化”“概念化”“同质化”创作倾向而产生的“口水歌”“抽筋歌”或所谓“流行歌调”,唱不像唱、喊不像喊,过分追求感官刺激的所谓排行榜中“金曲”,乃泾渭分明,有着天壤之别。荣获全省征歌奖的《中华民族精神礼赞》,是他的一首颇有代表性的群众歌曲,赞颂性的音乐语言,蕴含有当代人对传统民族精神的敬重、颂扬的情思,又有永远继承、弘扬光大之宏愿,其歌唱主题,既气势磅礡又神韵洋溢,感人至深。

他的少儿歌曲创作,一切从尊重少儿身心特点出发,在注重于歌唱性与旋法新奇的同时,又致力于“童心闪现”。他有句颇有见地的话:“写少儿歌曲没有巧,只能用儿童的眼光用儿童的脑。切不可从大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用大人的思维去构想音乐,‘童心不泯’才能写儿歌唱儿歌。”所以,他创作的少儿歌曲耐唱耐听,一个小朋友曾对我说:“杨叔叔写的歌很有味道,我们还把他写的《泡泡歌》 《七只小鸟》的音乐编成了舞蹈。”

他在舞蹈艺术方面,不仅能表演、能编导,而且能创作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舞蹈音乐。

圈内人谁都不会忘记,1989年12月湖南省首届歌舞大赛舞台上,缤纷的彩灯忽然收住,红军战士和窈窕苗姑,踏着女歌手赏心悦耳、意趣盎然、韵致悠远的歌声飘然而出,挥云拽雾,翩翩起舞……这就是以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艺术,荣获创作,表演两个一等奖的歌伴舞作品《红军恋》。身为其舞蹈曲作者之一与红军战士的扮演者杨明国,从领奖台上一举捧走双份烫金获奖证书。

杨明国为了创作《红军恋》的音乐,扎扎实实地在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村寨生活了几个月时间,一边拜访老人听讲红军故事,一边将在湘桂边境的城步苗族自治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汲取到的苗族民歌素材进行筛选,以“化”与“重塑”的艺术思考进入创作,并融合了当代通俗音乐元素。虽取材于民族民间,然“土”而不俗,“粗”而不涩,以奇、巧见长,令人耳目一新。

又如以表现侗族风情的舞蹈《摇摇情》的音乐,旋法上运用徴、羽、商三种调式交替、游移,不仅情绪对比、转换富有内在的凝聚力,而且色彩上的映衬,使舞蹈语汇更加生动,富有个性与感染力:

与其说这是一幅湘西南侗寨恬淡的水墨画,不如说是侗寨风物人情的赞美诗!其内在的神韵即精神的实质与审美理想的规律,做到了“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情深、景奇,其艺术的广延性令人回味无穷。整个作品的音乐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大笔勾勒,无论是几个音符的点缀还是细腻抒发,处处是以小见大,树木见林,无不透出作曲家胸中的闳阔境界与艺术情怀。

古人云:“音人心,明其意,觉其象。”杨明国形象化的音乐语言,开启了听众内心视象。有人评说:“杨明国的舞蹈音乐的确是听得见的舞蹈’。”委实如此,他集作曲、编导、表演于一身,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常常是独立完成,像苗族舞《舂米情》 《油茶舞》、侗族舞蹈《侗寨月夜》、汉族舞蹈《花灯舞》等民族舞蹈,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与鲜明的时代精神,孜孜以求审美价值——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每句旋律乃至每个音符,皆以“善”为出发点,“虚心独会”,让听众见人之所未见,获得别人所难以获得的审美感受与审美启悟。同时,每个作品又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杨明国曾说:“要讲创作舞蹈音乐有什么诀窍,关键在于要认真体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句话。我虽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但其合理成分不得不去深刻理解,比如一个舞蹈的基本气质、基本动律、基本品格不可能游离出音乐的基本内核、审美精神与审美理趣的。因此,我创作每个舞蹈音乐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绝不是仅仅简单而机械地去规定舞蹈的长度与强度或力度。”他的舞蹈音乐代表作之一的《舂米情》,其歌唱性的核心音调就非同凡响:

倘若将其变奏,我深信其可塑性极强,无论是其色彩还是其内蕴,均有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深藏不露的韵致,为舞蹈语汇的选取与独创留下了空间。

我总是这样认为,舞蹈音乐创作需要独特的才智、才情,不但能让音乐艺术特性有机地融合于舞蹈艺术特性,而且能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为舞蹈表演艺术“尽职尽责”,这是一般的作曲家难以做到的事。杨明国却能驾轻就熟地步人舞蹈艺境的“自由王国”,不能不令人为之惊叹而钦慕。

古代乐论中指出:“舞者,乐之容也。”所以,音乐创作与舞蹈创作密不可分。杨明国创作的舞蹈音乐,为其舞蹈提示了长度、强弱、风格、情绪等具体要素,为舞蹈者表演与再创造奠定了气质、品性和基调。而且,杨明国创作舞蹈音乐时的思维,是在文学、戏剧、舞美等艺术思维的密切配合下进行舞蹈艺术形象塑造的。因此,我可以这样下结论:杨明国成功的舞蹈音乐创作实践,其基本的审美意识是,真正源于生活的音乐美,服从于舞蹈这一综合艺术的基本内核,更是服从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本质与底蕴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理想。

“服从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本质与底蕴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理想”,此乃致力于崇德修身、尚艺守正的音乐家杨明国最根本的审美理念。他认为其前提在于扎根人民、服务人民、讴歌人民,唯其如此,才能立万象于胸怀,绘时代之壮美。他为使自己的审美理想诗意呈现,他善于以人民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温润自己,用人民激昂跳动的生命乐章激发自己,高度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做人民的孺子牛!步步与社会发展跟进,随时代同行,这是杨明国专注音乐领域多方面的向度开掘,为时代培根铸魂使命担当的理性执守!他在《创作札记》中写道:“我以人民为评判者,决定自己的音乐作品与自己一切专注于音乐领域的艺术活动,是否真正做到以人民为出发点、以人民为落脚点,决定着一切音乐艺术作品与音乐艺术活动的存在的终极价值!”他身体力行,为使自己的审美理想诗意呈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传统之根,写当代之魂,与广大音乐工作者一道,为筑就民族复兴时代文艺高峰竭诚奉献绵薄之力,恪守为民初心,履行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音乐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一墙之隔》创作谈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音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