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试水“解封”,第二波疫情来袭

2020-06-18崔慧莹南方周末实习生宋炳晨

南方周末 2020-06-18
关键词:南方周末病例新冠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宋炳晨

2020年6月15日,英国大部分商店、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场所重新开放。图为一名女子进入商店前接受体温检测。新华社 ❘图

★当前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第一波疫情中,但一些国家出现的病例增加可以象征第二波疫情或第二个高峰。“全球疫情的总体情况,将由疫情控制最差的地区决定,因为它会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

一度成为“抗疫”标杆的日本、韩国,包括中国,都正在经历解禁复工后“第二波”疫情的考验。如何平衡经济平稳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成了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与国内高年级学生复课,而后低年级复课的逻辑不同,在挪威、丹麦等国家,低年级学生率先复课。不过,丹麦一些学校遇到了新问题——由于洗手次数变多导致孩子易发湿疹。

六天增加137例确诊病例,应急响应级别上调至二级,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聚集性疫情让刚刚恢复平静的北京城再度紧张起来。人们终于无奈地接受,在北半球的这个夏季,摘下口罩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了。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6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794万例——也就是说全球78亿人口中,至少已有千分之一的人被感染。值得警惕的是,进入6月以来,全球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持续在10万例以上的“高位”,确诊病例数从600万升至700万,又逼近800万,均只用了约8天时间。

尽管最先暴发疫情的亚洲地区,疫情已基本受控,逐步复工复产;欧洲亦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确诊病例持续下降,于6月15日启动大规模“解封”;但在疫情最严重的美国,抗议示威等活动正加剧第二轮疫情,邻近的巴西、墨西哥、秘鲁等拉美国家,正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新的“震中”。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警告,当前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第一波疫情中,但因疾病传播并没减少到足够低的程度并得以保持,一些国家出现的病例增加可以象征第二波疫情或第二个高峰。

“从全球疫情来看,最糟糕的时刻也还没到。”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教授、美国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会长陈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新冠病毒出现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时代,几乎可以在一天之内“飞”抵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各国在应对疫情时,却没有全球化的协调机制。

事实上,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重启经济活动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导致病毒在更大范围、更快地传播。如何平衡疫情防控策略与经济秩序稳定之间的关系,成了各国政府机构、研究人员审慎思考的重要议题。

亚洲“接近零新增”,分批次解禁

在疫情最先暴发的亚洲地区,多数国家已进入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最后阶段,在疫情持续零新增或接近零新增后,分批次陆续解禁。

泰国在连续16天未发现国内感染病例后,于6月15日启动第四轮解禁措施,取消了宵禁令,除酒吧、卡拉OK等极少数娱乐场所外,恢复剧场、电影院等场所营业。

日本东京在5月25日宣布全面解除“紧急事态宣言”后,于6月12日零时起进一步放宽对居酒屋、卡拉OK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停业要求,同时计划到6月19日全面解除停业。

家在东京、曾从事服装销售的夏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5月底之前,居酒屋只准营业到晚上8点,最近陆续恢复正常,卡拉OK也在6月12日后恢复营业,“百货店里的人也越来越多,感觉已经恢复了疫情前的人流量水平”。

夏漱略感忧心的是,6月15日日本新增确诊病例升至76例,为全面解封以来最高。东京亦连续2天出现40人以上感染,大多集中在新宿“歌舞伎町”等夜生活场所。“以前下晚班就到居酒屋喝几杯,但现在疫情反复,还是不太敢去。”

同样受“夜店”困扰的,还有被外界视为抗疫“模范”的韩国。在4月20日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调整为“生活防疫”阶段后,5月9日新增病例突升至三位数,一位曾前往多家夜店、酒吧的29岁男性新冠病毒感染者,被追溯为疫情源头。

而自6月以来,韩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始终徘徊在30-50例,多集中在首都。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6月12日表示,延长原定于14日结束的防疫强化措施实施期限,直至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在中国,人们同样遭遇了疫情“复燃”。持续56天零本土新增病例之后,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再度成为疫情“风暴眼”——6月11日至15日,北京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绝大多数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

“北京现在只是一个小的突发,只要控制得好,不变成大的暴发就可以了。”6月14日,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医学教授金冬雁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在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类似的疫情反复已经出了好几波,追踪得很清楚,如果疫情完全零新增,反而要考虑监测系统是否出现问题,这是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决定的。”

印度仍是亚洲地区疫情的“火药桶”。截至6月16日18时,印度新冠肺炎患者累计人数已经超过34万例,单日增加人数已连续6日保持在1万例以上,13日确诊人数增加12039人,创下单日增幅新高。

“如果看疫情上升的剧烈程度,印度是超过巴西的,而且印度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检测能力低,是非常大的隐患。”陈希说。

欧美拉平疫情曲线,急求“解封”

与亚洲地区严控疫情,将新增病例控制在较低水平不同,“拉平疫情曲线”是西方发达国家更普遍的策略。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等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也实现了每日新增病例数相对稳定减少的趋势。

6月15日,欧洲迎来疫情后的最大规模解封。申根区内大多数国家重新开放边界,允许各国人员自由流动。欧盟还拟定于7月1日起,设立评估制度,逐步向申根区外的国家重开边界。

法国从6月15日起进入“解禁新阶段”,全面复工复课并加快经济复苏,全国除海外属地马约特岛和法属圭亚那外,其他地区均将成为疫情较轻的“绿色区域”,这些区域内的咖啡馆和餐馆可以重新开放。

在英国,出售服饰、家具、礼品等非必要生活用品的商铺在6月15日重开。伦敦和伯明翰的大众服装品牌Primark商店门前,一早就排起了长队,动物园、户外景点、露天影院也重新开放。

咖啡爱好者舒一经常去爱丁堡Lowdown咖啡馆,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5月中旬开始,这家店每周营业4天,但店内只能接纳两名顾客,为缓解停业期间的资金压力,店主在社交网络上发起了“预售”和外卖业务。根据政府计划,恢复酒吧、餐厅正常营业的解封计划,预计7月4日才能实现。

死亡率和确诊病例数均继续下降,是各国“解封”、复工的必要条件,根据本国的疫情情况,大多数国家均制定了3-5步的精细化“解封”方案。但疫情降低到怎样的水平,实施怎样的复工策略更为合适,从学术科研角度来看均无统一的标准。

随着欧洲各国限制措施解封和经济活动重启,疫情二次升温风险也在隐现。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发布的疫情风险评估指出,预期未来几周感染率将会温和上升,但报告认为,保持社交距离、广泛检测、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在两至三周内发现并逆转发病率增加的趋势,因此COVID-19发病率上升将造成的影响被评估为中等。

缘起美国的抗议示威活动,已蔓延至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风险。“有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十几分钟,而且抗议者呼喊过程中加速飞沫传播,聚集者中很多人不戴口罩。”陈希介绍,在美国一些城市,警方使用了催泪瓦斯驱散示威人群,“这种刺激性物质会加剧人们打喷嚏,更易导致病毒传播”。

在美国部分地区,第二波疫情传播已经显现。截至当地时间6月15日,美国有约20个州在近期新冠感染率出现上升,佛罗里达州和得州刷新了新冠病毒新病例数和住院人数的纪录,部分州平均增长率上升超过50%。

不过,美国财政部长在6月11日明确表示,即使新冠肺炎病例再次激增,美国也不应再关闭经济,因为那样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城市文明和秩序如何不被传染病“洞穿”?

目前,一度成为“抗疫”标杆的日本、韩国,包括中国,都在经历解禁复工后“第二波”疫情的考验。平衡经济平稳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成了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捍卫城市的文明和秩序不会被传染病‘洞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毛寿龙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严峻挑战。

“早期英国听信公共卫生顾问的意见,推崇群体免疫,后期才积极抗疫,而美国政治家更看重经济,疾控中心的专家意见一度被冷落,都付出了很大代价。”毛寿龙说,高度重视新冠病毒,正确认识其危害性,选择适当的防疫措施,在行动上形成政治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共识,是非常重要的。

5月20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了学校、公共交通和非必要商业重启指南,厚达六十多页,不同复工阶段需参考的指标,主要包括确诊患者数量在过去14天呈下降趋势、医院准备好充足床位、提高检测能力等六大项。

在美国,各州州长可根据当地情况,结合上述指南,制定各自复工“时间表”。总体来看,共和党执掌的得克萨斯州、佐治亚州、俄克拉何马州和爱荷华州复工较早,民主党执掌的地区以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复工较为谨慎。

事实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实施的“解封”策略,除疾控领域专家给出的专业建议外,均由本国的疫情发展趋势、医疗卫生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承受意愿等因素共同决定。

《重症医学:华东地区现状调查(2015年第三次ICU普查)》显示,我国平均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3.2张。而在美国,每10万人口的ICU床位是35张,德国、加拿大分别为24.6和13.5张。

“所以欧美国家只需要保证不要太多患者在同一时间集中发病,提高检测能力,让医疗能力高过病毒传播的水平就可以,但在中国,有限的医疗资源承载力,决定了我们必须将疫情控制得更低,才能开始解封,恢复经济。”陈希说。

▶下转第14版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宋炳晨

比利时第三阶段“解封”措施于2020年6月8日起生效。咖啡馆、餐厅、酒吧可重新营业,但餐桌间必须保持1.5米距离、每桌最多10人以及服务员需佩戴口罩等。

新华社❘图

◀上接第13版

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聚集性疫情后,北京市叫停了全市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停止承办酒席宴会等群体性聚餐活动,暂停开放文化娱乐等室内活动场所。北京市教委叫停了原定于6月15日小学一至三年级开学复课的安排,并要求6月17日起中小学各年级一律停止到校上课。

紧张情绪甚至传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天津。“看北京叫停了复课,我也没敢让孩子去上学,半个班的学生都没去学校。”一位6月2日刚送一年级女儿复学的家长说。北京家长更焦虑,有全职妈妈预约了一整晚核酸,打算带孩子回老家躲疫情,更多人苦恼“神兽”归笼无望,带孩子影响工作。

与国内高年级学生复课,而后低年级复课的逻辑不同,在挪威、丹麦等国家,低年级、幼儿园的学生率先复课。

挪威教育部在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的邮件中表示,让最小的孩子先复课更多出于“家庭”考虑。较年龄稍大的孩子,幼儿很难从远程学习中获益,而且远程学习更需要父母帮助,如果父母需要工作或者没能力陪伴他们,很少有人能替代家长角色。

据此,挪威教育部认为,幼儿园对儿童至关重要,需要首先开放幼儿园。5月27日起,丹麦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已复课,学校制定了严格措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例如在室外上课、勤洗手等,不过这也让丹麦的一些学校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由于洗手次数变多导致孩子易发湿疹。

挪威教育部则在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的邮件中表示,开放校园似乎并未导致新感染人数的增加,目前已经有超过90%的学生重返了学校和幼儿园。

但在世界各国,不仅有大量学生尚未回归课堂,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深远影响,似乎才刚刚开始。

解封需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最近我会做一种梦,在梦里发现没戴口罩,特别恐慌地醒了。”在美国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市,香草仍能想起3、4月份时,每天看到楼下不断有救护车呼啸而过的场景。

作为当地一家医院的针灸师,她从3月15日开始居家防疫,已领取数月每周600美元的救济金,成为美国超3350万失业救济金领取者中的一个。6月14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失业救济金不利于人们重返工作岗位,拟于7月停止发放。

“我也想回国,但我已经出来八年了,执业证书也不能在国内用。”香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所在的医院在疫情期间尽管允许开门,但没有病人前来。“之前积累的长期治疗的客人至少有三十多位,疫情开始就给人家退了预约,退了钱,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生活在英国的77岁的老太太席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跟疫情相比,被“囚禁”在家中,无法出门锻炼,是更大的折磨,“你能想象我每天都待在家里吗?”即便是疫情期间,她也坚持每天出来散步,为保护高危人群,超市甚至专门设置了老人购物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们仿佛被投入了一场“大型生活实验”,生活里的点滴小事,都得放到疫情防控策略的大框架下重新思考。

毛寿龙认为,大城市的特点就在于“自由的空气”,人们在一种自由的秩序里,获得成长、创造和贡献,因为大城市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才吸引着几千万人到城市来居住、工作和生活。

“我们希望城市的解封策略是张弛有度的,不要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决策,更要考虑社会心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配合接受程度等问题。”金冬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让疫情在接近零病例的水平波动,让生活在接近常态化的水平继续,是近期的明智选择。”6月14日深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个人微博上写道,“‘接近零病例状态还会是中国防疫的常态。”

金冬雁认为,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毒传播,但真正减慢病毒的传播速度,恐怕至少要到全人群中的百分之二三十的人体内都有抗体以后,但目前还有一定距离,“全球疫情的总体情况,将由疫情控制最差的地区决定,因为它会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

(文中香草、夏漱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南方周末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南方周末病例新冠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新冠病毒的自白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