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甘露醇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
2020-06-18陶雪梅朱延朋
陶雪梅,朱延朋*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特勤高压氧科,山东 青岛 266071;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普外科,山东 青岛 26607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内耳眩晕症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4.2±2.2)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33.9±2.3)岁,纳入标准:我院收治的内耳眩晕症患者,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本院研究工作,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的患者,药物过敏患者。两组内耳眩晕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安排常规对症治疗工作,主要包括了解痉、镇静、补充输液、抑制呕吐等。实验组在这些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安排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的治疗手段: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之内滴注500 ml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和250 ml的甘露醇(20%)注射液,连续治疗一周。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内耳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得出研究结果。
治疗效果:即是内耳眩晕症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的耳鸣、眼球震颤、眩晕、呕吐、精神状态等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指标,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人数/总患者人数×100%。
症状缓解时间:以临床医护人员的判断和内耳眩晕症患者主观感受确定症状是否有所缓解,缓解的时间越短代表药物的起效越快且效果更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本文研究统计两组内耳眩晕症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治疗效果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内耳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内耳眩晕症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67.5%,实验组内耳眩晕症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2.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内耳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内耳眩晕症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对照组内耳眩晕症患者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5.1±1.4)天,实验组内耳眩晕症患者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2.6±1.3)天,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经过t检验计算得出P=0.0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虽然对内耳眩晕症的发病原因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此病和内部淋巴积水导致前庭功能性失调有关,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治疗能够应对发病急、病情严重的内耳眩晕症,主要病理机制就是调节人体的前庭功能。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我院收治的80例内耳眩晕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分析了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通过研究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了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的治疗手段之后,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研究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好、症状缓解速度快、安全性高,和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地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