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测评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NKI2009-2019年数据
2020-06-18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一、引言
所谓干部测评,即是指特定的测评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干部的各项活动职能和道德水平等进行评价的过程[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干部测评在民主政治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干部测评工作,对于准确识别干部、评价干部、提高干部考核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提高选人用人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为干部测评工作提供了指导原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干部测评研究领域,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且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如关洪军、龙海红等根据干部考核的关键指标因素,通过实证结果的分析,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民主测评体系[2]。杨壬飞对干部测评的方法进行思考,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的一些可改进之处[3]。朱冽烈则是系统研究了干部测评中对心理素质的测评[4]。但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干部测评领域的研究综述相对较少。为了理清学者在干部测评领域中的研究演进情况,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的有关知识,以CNKI数据库中2009-2019年干部测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进行高频关键词统计及各类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对干部测评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更直观地展现干部测评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情况,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动态发展规律,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真实,本文选择了中国知网(CNKI)作为研究数据来源进行检索,以“干部测评”、“公务员测评”、“领导测评”、“国有企业测评”或“事业单位测评”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时间跨度为2009-2019年,检索日期2019年12月3日。对相关报纸、评论等不相关文献进行排除后,最终选取215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
(二)研究方法
首先,使用CNKI附带的数据分析功能(RefWorks),对已选文献转换成CiteSpacce能够识别的格式,并将转换的数据进行导出;其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格式进行分析,主要对关键词共现、作者共现和机构共现三个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绘制干部测评领域的相关知识图谱;最后,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Burst值等数据资料,探寻干部测评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三、干部测评领域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文献量变化统计
综合近十年来我国有关干部测评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来看,发文总数共215篇,平均每年发表21篇。干部测评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在2009~2019年有增有减,其中在2014年达到近十年研究文献量的最大值31篇;但在近五年干部测评领域的发文量呈波动下降趋势。
图1 2009-2019年干部测评领域文献数量变化态势(单位:篇)
(二)核心作者
探寻某一研究领域中具有显著学术贡献和较大影响力的作者,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作者发文量及论文的被引频次上。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自带的的统计功能,对已选文献中发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以及被引频次超过6次的作者进行统计(表1、表2),进而了解干部测评领域的主要作者和作者群,从而更准确梳理干部测评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表1 发文数量2篇以上的作者
分析表1发现,学者萧鸣政、刘昕、刘琳的发文量均在3篇左右,是干部测评领域的高产作者。
萧鸣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才测评与选拔、工作分析与评价、绩效考评与管理,党政领导人才开发与管理等。是我国人才品德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作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职业资格评价技术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攻方向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同时还担任《人才资源开发》杂志学术副主编;《人力资源》杂志领衔专家,在干部测评领域发表了多篇文章。
刘琳,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副教授,在干部测评领域关注的主要是干部的心理素质测评。
表2 单篇被引频次6次以上的作者
分析表2发现,学者萧鸣政、杨雪莹、王爱民的期刊被引频次均在10次作用,是该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作者。
其中萧鸣政的《关于领导干部品德测评的问题研究》被引19次,在干部测评领域的相关文献中,被引频次高居榜首;
杨雪莹的《基于胜任力的公务员绩效测评体系研究》被引频次为10次,该文重在研究干部测评中的绩效要素,对绩效测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王爱民的《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测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频次为10次,文中提出由于受测评内容、实施方式、干部素质等主客观因素,干部测评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建立科学的民主测评机制,使干部测评工作发挥其最大功效。
(三)主要研究机构
运用Citespace软件的机构共现功能(Node Types选项设定为Institution),对干部测评领域进行研究的机构的进行统计,根据机构发文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大学人力资源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发文量相对较高,是干部测评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
四、干部测评领域研究的结果分析(2009-2019年)
(一)研究热点
运行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功能(Node Types选项设定为Keyword),通过将network summary table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导出,对干部测评研究领域中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及中心度进行汇总和排序(表3)。根据表3结果显示,“人才测评”“测评”和“民主测评”是干部测评领域研究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表明这些内容是2009年至2019年干部测评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心度的排序结果显示,“党政领导干部”“测评”“人才测评”是近几年干部测评研究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表3 干部测评研究领域中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度
(二)研究内容
通过分析发现,干部测评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构建干部素质框架体系的研究,如李明根据已有的研究,结合国家对干部的素质要求,提出了干部素质应包括品德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用人素质和心理素质[5]。第二类是对干部体特定质测评的研究,其中较多的是品德素质,如萧鸣政首先从政治学、价值性和可行性三个角度论证了品德测评的重要性,其次总结了国内外对干部品德测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后提出干部品德测评还存在着要测评却没有测评,可以测评却不去测评,测评了却测不准的问题[6]。第三类是对干部测评方法的研究。如杨壬飞提出在当前干部测评中多吸收和借鉴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熟测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他主张在干部测评中推行目标管理法,其次主张单向评价变成复式评价,即不仅评价者对考察对象进行评价,评价的组织者也要对评价者进行评价,这样能确保得到的考察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三)研究方法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到,近十年干部测评领域研究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其中采用最多的就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萧鸣政、林禾等人主要运用文献调查方法,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央文件和相关文献,从理论上提出了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评价工作的相关对策[7]。颜琨则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在干部测评工作上具有创新的安徽省、山西省、广东省和湖南省作为典型地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四省的具体做法发掘现代化测评理论和工具的具体应用[8]。曾若婷先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广东省中山市所属组工干部为研究对象,将相关问题做成问卷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测评结果,最终根据测评结果提出测评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层析分析法对干部素质测评体系进行深入研究[9]。
(四)研究趋势
研究某一领域中的前沿问题,Citespace中自带的Burst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因此本文以Citespace软件中检索文献关键词的Burst值为分析指标,将network summary table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获取6个突显词如表4所示。其中,“测评”“领导干部”“人才测评”的Burst值最高,而且近几年人才测评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表明,学术界对干部测评研究的关注点与人才测评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紧密契合,人才测评的思想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干部测评中。
表4 干部测评研究领域中的突显词
五、展望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在干部管理过程中,干部测评作为选人用人的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在民主政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CiteSpace进行高频关键词统计及各类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对干部测评领域的已有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更直观地展现干部测评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情况,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动态发展规律,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会议上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坚决制止简单一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进、民主测评风清气正”。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矫枉过正现象,干部测评的实践开始萎缩。改进考核方法并不是考试考核不重要,因此学者们要正确对待,对干部测评领域的相关研究应与时俱进,使干部测评工作在实践上更加科学公正,在理论上朝着多样化、纵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