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协同”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2020-06-18
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大会精神,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创新“五个协同”工作机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全面落实厦门市市场监管局“55条”措施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0年3月,全区共新增商事主体1853户,环比增长3.5%。
线上与线下协同,提升服务质量
线下扩充“一趟不用跑”。进一步梳理完善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和申请方式,通过网上办理、双向邮递等方式,推进“最多跑一趟”向“一趟不用跑”转化。推出免费邮递证照上门服务、备案通知书自助打印服务等便民措施。截至2020年3月,“一趟不用跑”事项数量达到62项,占全部审批服务事项的67.4%。
线上推进“全程网办”。推广应用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2.0版、商事主体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全流程无纸化设立登记)系统,引导各类商事主体网上办事。2020年第一季度,翔安区有460家企业、1395家个体户通过无纸化登记系统取得营业执照,真正实现办照“零跑腿”、申请“零纸张”、审批“零见面”。
被动与主动协同,优化服务方式
主动“压时间”。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对各类商事主体设立登记申请的办理时限、企业注销登记时间、各类备案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部分审批事项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招商“两通五服务”。开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两通五服务”,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畅通办;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在法律法规允许的限度内,采取措施疏通办;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不间断服务、上门服务,全力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点对点”服务机制,为企业尽快完成设立登记、尽早领取营业执照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今年以来,为“东南影都国际影视中心”“联和东浩医疗科技”“大商仁益医疗科技”等多个重点招商项目提供个案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尽快落户登记。
关注“三高”“新经济”。对辖区内“三高”企业,局领导分别带队主动开展现场指导,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建立重点服务联系机制。对“新经济”业态,立足服务发展,在职能范围内坚持放宽准入、包容审慎态度主动探索,如对自动售货机新业态,实行特别食品经营许可细则;对新平台经济模式,积极参与探索研究,“非禁即入”支持平台企业及平台内经营主体落户。参与“美差网”“悦服好工”“翊道科技”“工猫”“红凌”等多个平台项目洽谈对接,其中“悦服好工”“美差网”“灵工之家”“美猫科技”等平台主体已落户翔安区。
实现年报“六连冠”。全力推进区内企业年报公示,进一步提升商事信用指数,各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实现辖区企业年报率在全市“六连冠”。2019年,全区共有40125家商事主体公示了2018年度报告,综合年报率97.44%,高出全市平均值7.73个百分点。企业年报率95.47%,高出全市平均值3.9个百分点;个体户年报率98.2%,高出全市平均值11.2个百分点;占全市总数近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98.36%,高出全市平均值0.65个百分点。
内部与外部协同,落实改革措施
全面落实改革措施。落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优化企业注销、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措施。取消名称预先核准环节,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与流程;将“简易注销”适用范围扩大到各类企业分支机构,覆盖全部类型的商事主体,并上线商事主体注销“一网通”平台,进一步简化各类主体注销流程,畅通简易注销渠道,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有利于“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今年以来,共有129家商事主体适用简易注销方式办理注销登记。
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牵头抓好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任务在区级层面的落实,实现辖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2.5个工作日;落实电子证照相关工作,确保即时生成率、签章率达到100%;牵头做好涉企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组织商务、工信、统计、人社、交通、卫健、农业、海关、税务、烟草等部门完成730家企业涉企跨部门联合抽查。
登记与审批协同,完善服务链条
实行“证照联办”。商事主体经营范围涉及食品药械项目的,颁发营业执照的同时,指导其办理相应许可证;企业申请增加食药项目经营或者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可以同步提交证照申请材料;从事食品经营的个体户开业登记与食品经营许可同步受理;允许从事食品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截至目前,已有1600多家经营主体享受“证照联办”便利。
登记审批“减材料”。结合翔安区实际,进一步优化审批,降低门槛。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场所证明材料进行简化,有效解决药械经营企业的办证难题;精简企业一般注销登记流程与材料,企业可以通过商事主体公示平台在线办理清算组成员备案、免费发布注销公告,免于提交公告报样、清算组《备案通知书》等材料,为企业节省公告费用和办事时间。
宽进与严管协同,守住安全底线
防范虚假注册有成效。在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背景下,坚持“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的原则,坚守不让一家虚假注册企业出笼的“底线思维”;在商事主体准入环节严把网上申请审核关、窗口受理审核关、约谈代理机构管控加以防范,有效遏制虚假注册乱象。截至目前,成功阻挡上百家虚假公司注册申请,维护市场主体发展质量。
落实从业禁止建机制。针对食药违法犯罪人员,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建立全市首批禁止从业人员数据库。将因食品药品违法经营被判处有期徒刑的7名人员信息嵌入审批业务系统,禁止其继续从事食品药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