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自贸区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2020-06-18徐明强董大海常百舒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指标经济

徐明强,董大海,常百舒

(1.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6;2.东北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言

自2005年起,美国通过设立推行“TPP”“TTIP”“TISA”等一系列所谓符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贸规则主导世界经济,极大地影响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应对世界经贸规则调整带来的新变化,推动中国经济从速度效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中国主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了自贸区战略。党的十七大把自贸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党的十九大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可见明确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探讨中国加快实施此战略的思路以及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从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开始,中国先后批准设立了18个自贸区,形成“1+3+7+1+6”初步格局。这些自贸区与中国同其他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自贸协定一起,形成了中国新时代促进开放的自贸区网络,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扩大开放和以开放倒逼改革,进而促进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贸区自建立以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大胆尝试,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经贸规则的国际化,累计形成了223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企业注册量、吸引外资、产业升级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背景下,如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使自贸区继续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作用,评估中国自贸区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政策推广,就成为推动自贸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构建自贸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自贸区发展水平做进一步研究,并以基于专业评价方法得出更加公正、符合现实的评价结论为研究目标。同时寻找影响自贸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自贸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在自贸区研究上更侧重于对FTA模式的建设与应用分析。Park等人研究分析了东亚一体化背景下,自贸协定框架下的关税同盟制度为东亚各国带来的便利,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和文献分析法定性定量地进行了实证研究[1]。Caporale等研究分析了欧盟建立十五年的多国贸易协定发展情况。从公民、社会、政府、自贸区协定等多方面分析欧盟各国贸易平衡的便利性,指出在里斯本贸易协定之后,自由贸易对欧盟经济金融和投资领域的巨大影响[2]。Estyada等在基于亚太自由贸易圈和亚太贸易协定的背景下,指出了中国受多方围堵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解释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相关内涵,寻求双边或多边贸易实施的可能性,并通过中-日、中-韩、中-新贸易数据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双边贸易模式对中国解决现实困境的有力支撑[3]。Munin在通过简要分析欧盟自由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提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应积极开展自由贸易,效仿欧盟等展开多边合作甚至组成贸易联盟,使其之间贸易往来再上新阶段[4]。

随着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推进,国内学者不仅对FTA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FTZ的探索也越来越多,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早期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保税区的影响评价因素。成思危总结了保税区发展进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保税区经济状况、对外贸易、工业经济运转方式[5];刘辉群和刘恩专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保税港区作为开放区域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认为设立和发展中国保税港区具有重大意义[6]。

第二,近期国内学者开始从自贸区发展角度,定向分析行业或改革创新方面的影响因素。彭羽和陈争辉从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内涵和评价框架出发,结合国家对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及上海自贸区内企业商业模式运作对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需求,设计了一套适合上海自贸区层面的投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对设计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包含市场准入、营商环境、政府监管三大方面)进行初步评价[7]。刘明显和莫洪兰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研究影响和制约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相关要素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发展、法律制度完善程度、政府干预、中介发展和法制环境等是影响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8]。

第三,当前,国内学者针对自贸区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孟广文和刘铭系统分析了自贸区理论和国外知名自贸区经验,运用层析分析法(AHP)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自贸区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天津滨海新区数据对其进行评估[9]。田毕飞和李伟在总结国内外自贸区发展理论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内陆自贸区的建设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该体系包含两大部分:基础评价和建设需求评价[10]。刘晶和杨珍增结合四大自贸区战略定位,系统性构建了一套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11]。张绍乐以经济基础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公共政策环境、辐射带动效应为一级指标构建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河南自贸区数据,采用AHP法对其进行评价[12]。此外,自贸区营商环境成为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焦点,史欣向、王婷婷、李杰等以世界银行标准分别对广州南沙、福建、海南自贸区营商环境开展评价研究[13-15]。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回顾,总结现有的相关研究的特点和局限,并提出本文研究重点:

(1)现有指标体系研究均是先对自贸区的各个领域进行划分,然后在相应的基础之上进行一、二、三级指标的构建,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国内外对经济、政治、生态、科技等领域指标评价已形成相对完整理论框架,其分析结果也运用到各行各业的问题改善当中。自贸区研究中自贸区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还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的全面性、指标的可比性、评估结果的实际运用价值判断均是该类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中国自贸区为研究对象,依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分析,选择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三个维度,即经济、生态、科技,构建较为简洁且全面的基础评价指标,在评价四大自贸区发展现状的同时,对自贸区发展水平做初步探索。

(2)国内外发展指标体系评价多采用经济学、社会学、地质学等专业指标和对应的评估方法,而国内外自贸区指标研究因数据受限,大多采用多决策评估方法,故存在主观性。现阶段研究应当采用更为专业的统计评价方法,而方法的组合运用是研究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将以实际数据计算权重的熵值法与主观打分的层次分析法组合运用,综合熵值法的客观性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在降低分析结果主观因素的同时规避了采用熵值法决策者无法参与其中的缺陷,使研究结果可信度更高。

(3)国内学者对自贸区发展评估只是自贸区某一行业的影响因素研究或自贸区某一维度评价与分析,对于影响自贸区发展水平因素的探索以及评估方法还处于初级研究水平。纵观国内外自贸区研究,大多只是通过对某些行业(如物流、金融、银行等)的具体数据做初级分析。自贸区的评价不能简单割裂成几大领域,应全面评估,构建相对详尽的指标体系,应综合评价。故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包含评价发展的多个方面,且结合自贸区发展特点,精选合适且客观的指标,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自贸区概念界定和理论简述

自贸区发展至今,有两种广义概念。第一种是类似于中韩自贸区这种多个国家签订的协议规定,简称为FTA(Free-Trade-Agreement);第二种是本文研究的自由贸易园区,简称FTZ(Free-Trade-Zone),在中国称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内,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先行先试”的作用。就国内而言,中国国土辽阔,南北、东西地域与气候存在差异,不同省份与地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这必然会出现布代维尔提出的地理“增长极”。进而导致各地经济发展方向不一,管理方式因地制宜,支柱型产业差别较大,出现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经济意义上的“增长极”。在指标选取时,由于地理“增长极”的存在,中国西北地区资源丰富,地广人稀,而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资源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将生态资源指标考虑其中,并包含环境治理相关指标。另外,经济“增长极”理论主要强调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增长快速、居支配地位的产业部门。因此,创新指标也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以上所有研究均建立在经济发展之上,用少数条件较好地区的发展带动周边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是自贸区建立的初衷,所以经济发展指标必不可少。通过上述分析,本文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人们在对社会、经济以及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时,面临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研究起来较为困难。层次分析法则为研究这类复杂的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是指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所需定量数据信息少,简洁实用。但其也存在缺陷,比如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权重难以确定,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计算较为复杂。且由于定量数据少、定性成分多,结果不易令人信服。熵值法是根据各项指标原始数值标准化之后指标值的差异性大小来确定权重的评估方法。多用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即指标值Xij的大小与该指标熵值大小成反比,与该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成正比。因此,本文考虑将客观赋值的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以期降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使结果更具说服力。同时层次分析法也解决了熵值法决策者无法参与的缺陷。

熵值-AHP法的综合权重为:

Qi=ei×AHP权重+(1-ei)×熵值权重

(1)

各方案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2)

其中Pij为第j项指标下第i个方案占该指标的比重,

(3)

ei为第i项指标的熵值,

(4)

(三)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大自贸区,但由于自贸区数据不全,无法全面了解自贸区成立至今的发展过程,因此选择自贸区所在片区全区的经济数据代替自贸区数据,具体为:上海外高桥片区、广东省南沙片区、天津港片区和福建厦门片区。考虑数据的统一性,研究区间选为2015—2018年。此外,由于选取的样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某些具体数据无法找到,本文在计算时,将这两方面的建设效果类比于经济运行效果,得到4个片区的指标评估结果。

相关原始数据来自于该地区统计局发布的《2015—201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2015—2018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地方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状况公告和《中国城市创新力发展报告》。相关指标数据通过指标含义所述的公式进行运算得出。

四、自贸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目前已先后成立18个自贸区,但由于成立时间不同且多数成立时间较短,数据与资料可获得性受限,因此,本文选择较早建立的四大自贸区,即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的自贸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四大自贸区现有公布的指标、四大自贸区第三方评价指标、中国综合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凝练提升,最终确定本文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理论分析与现有指标体系发现:首先,经济发展因素均占有重要地位,就四大自贸区而言,经济指标数据公布较为全面、及时,而促进经济发展是自贸区建立的初衷,因此衡量自贸区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指标必不可少。故本文指标体系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经济发展指标。其次,通过对中国现有各自贸区所公布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提炼与综合发现,创新引领发展是各自贸区建设的关键,理论分析也认为创新对自贸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引入创新指标,以期更贴近实际衡量自贸区的发展。最后,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而中国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生态建设指标也可说明,中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友好型发展。故本文在指标体系中考虑生态建设指标并包含环境治理相关指标,符合中国国情与自贸区发展目标。综上所述,本文将从经济、生态、创新三个维度评价中国四大自贸区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共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

表1 中国自贸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表

注:表中未给出计算方法的指标在相关统计年鉴和发展报告中均有直接公布的指标数据。

(一)经济发展类指标

自贸区的创建与开发应以加快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为重要目标,坚持经济战略结构性调整的原则,深化二者调整同步效率,主抓经济建设,推动基础性建设与政策推广,完整全面地反映出自贸区设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因此,经济发展模块设置了经济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财政及税收情况、结构优化、发展质量5个二级指标及12个三级指标。

1.经济增长指标

经济增长指标能测算自贸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该指标包括人均GDP、GDP指数、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4个三级指标。

人均GDP。人均GDP 是指一定时期内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GDP。该指标体系之所以没有选GDP总量,而选用人均值,是因为自贸区所在区域有着先天条件不一致,采用人均数更能体现发展水平,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用。

GDP指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价值量指标,本体系在充分考虑了区域经济的动态变化,衡量经济发展绩效,选取GDP指数作为考察指标。假设上一年GDP为100,该指标计算如表1所示。

商品销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是指对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包括对国(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包括出售给本单位消费的商品)的金额。由生产经营单位批发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额、出口额和居民和社会集团商品零售额项目组成。选取该项指标能充分反映自贸区批发产业动态发展,也从侧面反映相关商品流动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该指标指的是相关产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等)直销给居民和企业组织的消费商品零售总额。在各类与消费有关的统计数据中,该指标最能直接体现消费者的商品服务需求,是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对外经济贸易指标

对外经济贸易指标是反映自贸区开展对外贸易,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一对外开放方针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自贸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点。重要指标包括:进出口总值和利用外资总额。

进出口总值。自贸区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自贸区的货物总金额。选用该指标可以粗略探查中国自贸区对外贸易总规模,且该指标数据较易得到。出口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额按到岸价格计。

利用外资总额。自加入WTO后,中国走“引进来”的路子,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是自贸区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入建设的初级目标。在广东自贸区,外商直接投资额是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尤其指港澳台同胞按自贸区特制的相关政策与便利条件,用现金、实物、劳动力和技术等在自贸区内开办外资企业。该指标具体包括3个子指标:外商直接投资额、合同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

3.财政税收指标

财政税收指标既能够体现政府收入支出状况,又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税收总额。在发展自贸区市场经济时,税收承担着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状态、调节社会分配的职能。

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用于保证公共设施、保障民生运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动机构正常运行等方面的收支预算。一般公关预算指标又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个子指标。

4.结构优化指标

结构优化指标是反映自贸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对照自贸区战略定位、建设重点,发现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是自贸区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该指标能直接反映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动态发展形式。服务业所包含的港航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均为自贸区目前所大力建设的先行行业。统计该项指标对评估自贸区经济运行状态有着显而易见的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能反映自贸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小、结构合理性、发展速度高低、工作进度等。

5.发展质量指标

发展质量指标是反映自贸区经济发展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是基于公众服务产品的硬性指标。

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财政收入指政府为实现政策、提供公共设施服务所需的一切资金总和,主要体现政府在某段时期(主要是一个财政年度)所获得的货币收入。该指标可衡量该自贸区所属政府财力,自贸区所属地的公共物品数量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质量大部分依赖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考察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产业生产水平和职工技术熟练程度以及职工劳动积极性的综合性考察指标。

(二)生态建设类指标

为打造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发展区域,自贸区建设需要做到生态建设文明,加强二者相辅相成关系,将自贸区打造成可持续发展新兴地区。同时,生态建设指标大部分包含自然资源指标、节约类指标和治理类指标,因此,该一级指标将设置资源消耗、环境治理两个子指标进行评估。

1.资源消耗指标

单位GDP能耗。该指标能直接表示自贸区经济建设对能源的依赖性高低,并间接反映能源消耗利用率及消费构成情况。同时,此指标也能体现出自贸区环境建设采取的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成果。

单位GDP水耗。该指标是指在一年内或一个季度里,自贸区所有产业每生产一万元的服务或产品价值额,将消耗当地多少水资源。指标反映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水资源的使用率高低。

单位GDP建设用地。该指标是在一年或一个季度期间,自贸区所有组织机构和企业每生产一万元GDP将占用了多少建筑面积。指标体现了自贸区内组织所需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也反映了自贸区为发展相关产业所投入的相关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

2.环境治理指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自贸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根据自贸区工厂燃烧化石燃料以及工业产品生产造成的CO2排放估计量的加总。该指标指在一年或一个评估季度里,自贸区所生产一万元产品服务总额将会排放的CO2量。该指标反映了自贸区发展经济所需填补的温室气体的债务情况,也可以评估自贸区环境治理所需成本。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国家已在环境污染治理上进行了相关资金投入,自贸区将在治理区内污染源、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治理污染奖惩绩效等方面进行投资管理,该指标建设投资将从源头治理,在扩散途径上止流,保证“三同时”环保治理成效。

工业“三废”处理达标率。该指标反映了自贸区为治理区内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评估测量自贸区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效率。

环境质量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是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地表水达标率、国土绿化达标率的综合,其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其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指辖区内城市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即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占总天数比例的平均值。地表水达标率指辖区内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断面中全年水质达标的断层面占辖区内个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总断面数的比例。国土绿化达标率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与目标值23%的比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在一个统计季度里,自贸区所在地居民所制造的生活垃圾被处理量与其制造量的比。然而,在数据获取时生活垃圾制造量无法准确得知,可用每日垃圾清运量代替该指标数据。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该指标指在一个评估季度里,自贸区所在区域污水处理量占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比重。生活污水排放量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与城镇非农业人口的乘积再乘36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由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城镇污水总量减去处理的工业废水总量得到。

(三)科技创新类指标

该类指标一般表现为专利数量的增加与减少、高新技术服务产品质量与数量的增长或下降以及技术成交额的提升与降低,反映了对外贸易的高新技术以及附加产品高级性能占比的增加,间接反映出自贸区乃至全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指标

万人R&D全时当量。R&D即为研究与试验发展,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是指每万人参加该项课题研究的人(从事该活动占用时间高达90%及以上的人)的全时工作量与负责该项目的管理员和为其服务的人员的全时工作量之和。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指标是指在一个统计期里,自贸区用于R&D研究的资金投入与同期的GDP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自贸区政府和企业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

2.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指标

万人专利授权数。专利授权数指在一个统计季度或年度里,自贸区相关研究者或相关研究机构向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申请部门提交通过的专利数量。万人专利授权数的计算公式为:万人专利授权数=(专利授权数×100%)/人口总数(万人)。

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自贸区的高技术产业类似于全国高新技术产业,该产业一般包括汽轮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相关办公产品制造业、高端零件和器械制造业、高新用具制造业等,这些行业是自贸区目前着重打造投入的产业。该指标数据可由政府每个季度公布的产业发展数据库或经济发展公告中获得。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例。该指标指在一个统计期自贸区内的高技术服务产品的出口额占同时期自贸区生产产品的出口值的比率。

技术市场成交额。技术市场成交额是指商业组织在登记合同时,按照规定在成交金额中属于技术范畴的交易所得的金额。该指标数据可从自贸区官网披露的产业发展数据库获得。

五、实证分析

鉴于中国自贸区设立年限有限,指标数据过少、不全,在指标评估方法的选择上,确定指标权重时重点选择层次分析法对中国自贸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再选取上海外高桥片区、广东南沙片区、天津港片区和福建厦门片区相关数据采取熵值-AHP法对自贸区基本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

(一)基于AHP法的自贸区评价指标分析

在自贸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所确定的三个一级指标中,根据重要性程度构造如下比较矩阵,从左到右依次为经济、生态、创新:

该重要性矩阵对应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5.126 4,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0.028 2<0.1,所以该重要性比较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评价结果较为可靠。基于同样的方法对各个相关的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之间重要性的描述,结合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编制得到了重要性比较矩阵和权重得分,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如下:经济发展类指标为0.624 1、生态建设类指标为0.375 1、科技创新类指标为0.149 1。其中,经济发展类指标的5个子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经济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财政税收、结构优化、发展质量;生态建设指标里两个二级指标中,相对于环境治理,资源消耗的重要程度较高;科技创新类指标中,R&D投入显然比R&D产出更为重要。同理根据专家评估重要性,可以得到三级指标的比较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结果。由表2可知,二级指标下相应权重突出较高的三级指标分别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值、税收总额、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与水耗、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与工业“三废”处理达标率、万人专利授权数等,则自贸区的发展可从以上指标所属领域入手进行改进与完善。R&D投入与结构优化指标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权重较为平均。

此外,经济发展类指标中有3个指标权重值均比生态建设类指标和科技创新类指标权重值高,且整体来看权重在0.5(含0.5)以上的6个三级指标中:进出口总值、税收总额、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万人专利授权数,有一半属于经济发展类指标,说明经济发展类指标整体重要性较高。

(二)基于熵值-AHP法的自贸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分析

本文选取了上海外高桥片区、广东省南沙片区、天津港片区和福建厦门片区2015—2018年经济、环境和科技相关数据,运用R软件,通过计算得到广东、上海、天津、福建等地自贸区基础指标的AHP权重、熵值法权重和熵值-AHP法权重、各自贸区综合得分计算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运用熵值-AHP法得到的权重,与只使用AHP得到的权重相比,主客观权重互相矫正,更能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表中可以看出,AHP仍存在较强的主观性,运用熵值-AHP法得到的权重普遍更接近以实际数据所得的熵值法权重,能更好地反映自贸区实际发展状况。从综合权重得知,经济发展类指标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值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GDP指数、利用外资总额、税收总额是次重要影响因素,这与自贸区重视对外贸易、注重经济增长与税收相符合。生态建设类指标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治理下三级指标权重较为平均,这与仅用AHP得到的权重相差甚多,说明熵值法能有效平衡主观评价法的主观意识性,使得结果更加贴合现实。科技创新类指标中,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权重最高,其次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这与仅用AHP时万人专利授权数权重最高有所不同,但与发展地区科技创新需政府在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大量精力,共建创业孵化园相符合。说明该指标体系的建立整体较为符合实际。

由表3可知,纵向来看,上海外高桥片区、天津港片区、广东南沙片区、福建厦门片区的得分均呈逐年增高趋势,2015—2018年,上海自贸区得分增加0.080 3,天津自贸区得分增加0.115 3,广东自贸区得分增加0.084,福建自贸区得分增加0.008 6。由此可知,天津自贸区依托天津港已有的优势在成立自贸区后发展迅速。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升高的得分相近,发展水平较为平均,这是因为上海市和广东省本就是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所以短期内发展空间没有天津自贸区明显;而福建自贸区的得分增加程度远低于其他三大自贸区,故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水平较为缓慢,有待进一步提高。横向来看,最早建立的四大自贸区中,上海发展最好,四年平均得分0.870 7,其次是天津,平均得分0.572 3,之后为广东,平均得分0.359,福建排名最后,平均得分0.293 4。究其原因,上海市是中国金融中心,且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在中国处于较高水平,所以上海自贸区总体得分偏高;天津市整体发展低于广东省,而自贸区得分却高于广东省,可以看出,虽然广东省在经济、科技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天津自贸区利用天津港的独特地理优势,在自贸区战略推动上优于广东自贸区;福建省相较于其他三省份本就稍落后,且福建自贸区立足于两岸经济发展,其战略目标具有长期性,所以短期内得分较低。总体来说,各自贸区的发展在稳步前进,自贸区经济红利、生态环境改良、科技创新持续发展力不断增强。基础发展状态逐渐好转,自贸区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持续变大,生态建设也促进了环境的改善。同时,自贸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自贸区内人才流入比例上升,创业孵化园与高新技术开发孵化园区的建立也促进了当地科技的蓬勃发展。这说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满足科学合理、结构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的要求。运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比仅用层次分析法所得结果更贴近现实,结果更真实可靠。

表2 自贸区发展水平综合权重表

表3 各自贸区综合得分表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综合分析现有自贸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维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索评价了中国四大自贸区的发展水平。具体结论如下:

(1)用熵值-AHP法得到3个一级指标权重为:经济发展类指标0.624 1、生态建设类指标0.375 1、科技创新类指标0.149 1。可见经济发展对自贸区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在组合方法矫正主客观权重下,经济发展类指标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值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GDP指数、利用外资总额、税收总额是次重要影响因素;生态建设类指标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治理权重较为平均,这与仅用AHP法得到的权重相差甚多;科技创新类指标中,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权重最高,其次是R&D占GDP比例指标。

(2)四大自贸区在2015—2018年的评价得分均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较好。横向对比来看,4年间,上海自贸区发展水平最高,这与其最早建立,较其他自贸区有较长发展时间密不可分;第二为天津自贸区,因其拥有天津港而发展较优于广东与福建;第三为广东,第四为福建,这可能与广东自贸区以粤港澳协同发展为目标,而福建自贸区立足于两岸经济发展有关,因政策推动的难度较大而发展水平较为迟缓。

(3)运用主客观权重综合评价法对自贸区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改进评价结果与自贸区重视对外贸易、注重经济增长与税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初衷基本一致,说明该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较为贴近实际的。该方法比单一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结果更贴近实际,一定程度上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得到的评分结果不仅能初步评估自贸区发展状况,还能为以后中国自贸区与国际知名自贸区横向对比打下基础,指导自贸区未来发展方向。

(二)自贸区发展建议

中国自贸区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自贸区评价指标体系。各自贸区在统计范围划分、评价指标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和统计数据公布这四点上依然存在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明确统计划分范围。中国自贸区具有跨越性、非地域连续性和多片区性等特点,每个自贸区涵盖多个自贸片区,每个自贸片区又划分为多个区块,且每个区块不全毗邻,中间具有“断带”,因此很难确切划分每个自贸区的统计范围。以广州南沙自贸区为例,该地区具有7个区块,镶嵌于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内,由于地域因素导致统计范围难以明确划分出来,因此其自贸区统计范围沿用南沙经济开发区统计范围。明确统计范围有利于自贸区获取精准的数据,从而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加快发展步伐。所以,针对统计范围划分不明确的问题,自贸区在建设之初应重视自贸区统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单独设立专门的自贸区统计负责人,明确自贸区统计范围。就本研究过程来看,经济指标数据获取较为容易,而其他两方面数据较为困难,因此自贸区不仅要完善经济数据,还要在明确范围和统计方式后补充其他方面数据,从而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便利。

建立全面且与时俱进的自贸区评价指标体系。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类指标在自贸区发展水平中权重较高,占有重要地位,究其原因,中国自贸区所公布的评价指标大多包含经济运行指标,数据可获得性较好且较全面,但是缺乏政策监管、法治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为适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营商环境的优化日趋重要,这些都是自贸区发展水平评价的重要因素。因此,学者们要共同努力,不断丰富、创新,共建一个全面的、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且适应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自贸区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自贸区网站评估体系和数据收集平台,为下一步建立自贸区网站服务体系给予指导意见。自贸区发展的评价与分析方法不断进步,评价结果更真实可靠,本研究只是一次尝试。自贸区网站是展示自贸区形象、发布自贸区政策信息,以及沟通企业和公众的第一个平台,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若可针对不同自贸区的战略定位,系统自行进行智能评估,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得出科学的发展水平排序,从而将不同自贸区表现较优的政策加以推广,就可达到因地制宜的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网站建设及其后台支撑服务应该是建设自贸区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卓越的网站能够帮助自贸区发挥更强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建设统一的统计数据收集平台,完善统计数据收集途径、提高数据收集效率等是现阶段中国自贸区统计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但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今后学者针对实际数据采用更科学、更适合的评价模型,得出更可靠的评价结果。在自贸区发展水平或其他方面的评价研究上更进一步。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提高自贸区发展水平,实现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贸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探索,期待有更多学者加入此领域的研究,共同推进自贸区乃至自由港的建设与发展。同时,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入,深刻影响自贸区建设的专项领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如自贸区营商环境,是各自贸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但目前还未有全面、精准的测评体系,这将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指标经济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