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肝素和地屈孕酮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价值
2020-06-18徐敏
徐 敏
(郑州圣玛妇产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复发性流产是育龄孕妇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是指孕龄妇女连续2次及2次以上12周妊娠以内自然流产的情况[1]。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尚未明确阐述,只是认为其病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复发性流产认识的加深,有学者表示,约有1/3复发性流产患者发病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肝素和地屈孕酮片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血流供应,获得肯定疗效[2]。本研究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地屈孕酮片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郑州圣玛妇产医院2010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8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平均年龄(31.41±4.82)岁,平均流产次数(2.7±0.5)次。对照组42例,平均年龄(30.97±5.22)岁,平均流产次数(2.6±0.6)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有关复发性流产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能正常的沟通、阅读及听写,能够理解医务人员的语言。排除标准:伴抗凝脂综合征与凝血功能异常,对本次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或禁忌证者。
1.2 方法
对照组在明确妊娠后立即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每次1 000 U,1次/d,治疗2周后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20 mg/次,1次/d,治疗10周后改用黄体酮胶丸,口服,每次100 mg,2次/d,持续服用2周。研究组在计划妊娠前3个月,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次,1次/d;在明确妊娠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次5 000 U,1次/d;同时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10 g/次,1次/d。在妊娠12周后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地屈孕酮片,直至妊娠34周后停用,若患者在妊娠34周前终止妊娠,则于终止妊娠前24 h停用。
1.3 观察指标
妊娠结局: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同时计算总保胎率。不良反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妊娠结局(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的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患者出现皮疹1例,凝血指标异常1例,胃肠道反应2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凝血指标异常2例,胃肠道反应1例,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8%)高于对照组患者(7.14%),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1,3,P>0.05)。
3 讨论
复发性流产又称为习惯性流产,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所有妊娠丢失的15%~20%[4]。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确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名且,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难度[2]。因此,为复发性流产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工作者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临床用于治疗该病的用药方案较多,而由血栓前状态引起的复发性流产中,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方案的效果得到公认。低分子肝素一种由普通肝素分解纯化制成的葡胺聚糖苷混合物,钙分子量小,可减弱凝血酶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抗血栓效果,同时其作为一种抗凝药物,不会进入胎盘,对胎儿影响较小,目前尚未发现低分子肝素对胎儿致畸的研究[5]。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环素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其在体内会水解为水杨酸与醋酸,可促进胚胎着床。而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管内皮细胞环氧化酶的抑制效果较差,但还是能对血小板氧化酶产生较强的抑制效果,抑制血栓形成。而本次研究同时结合了地屈孕酮片进行联合治疗,地屈孕酮属于高效孕激素,具有单一的孕激素效应,能有效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着床,同时能提高胎盘血管内膜一氧化氮的产生量,促进子宫血液循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保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地屈孕酮片对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降低流产和死胎率。同时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对产妇及胎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