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
2020-06-17⊙姜赟
⊙姜 赟
让当科学家成为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必然群英荟萃,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必然群星闪耀。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出台,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强劲活力。
新型制浆技术实现砍更少的树造更多的纸,精准测控养殖让虾肥鱼美,创新成矿理论开辟找矿新天地……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落下帷幕,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弘扬科学精神的热潮。人们对获奖科技工作者的致敬、国家对科学家的褒扬,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科技创新的生动注解。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大会上,两位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备受瞩目:一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另一位是“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的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时至今日,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已有33名科学家。他们始终保持矢志不渝、赶超先进的报国情怀,始终坚守心无旁骛、严谨务实的科研品格,始终砥砺迎难而上、协同攻关的学术信念,不仅推动了中国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也在人们心中竖起矢志奉献的灯塔。
令人欣喜的是,得益于发达的人才根系、良好的成长沃土,我国科技事业青蓝相继、人才辈出。从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可以看出,青年人才已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与基础研究高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2019年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比2018年下降2岁,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青年人最具创新潜能,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富民之志、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攻坚精神,中国科技创新就能不断筑牢强国之基。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出台,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强劲活力。刚刚过去的2019年,从“嫦娥四号”登陆月背到“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从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到5G商用加速推出,科技体制的锐意改革与科技人员的奋发进取交相辉映,结出丰硕成果,书写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实践证明,只有以改革激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防止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杜绝无谓事务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科技竞赛如同马拉松,又需短道速滑的拼劲。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榜样,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是科技界的事,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知识、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让当科学家成为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必然群英荟萃,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必然群星闪耀。
(原载《人民日报》2020年1月16日)
【简析】
这是一篇刊载于《人民日报》的时评。文章通过对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评议,歌颂了中国当代老中青科学家的巨大奉献和突出成就,赞扬了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全新的气象,分析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意义,展望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盛景。文章在分析论证过程中做到点面结合、叙议结合,论据选用典型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分析时做到评析中肯、议论深刻……这些因素使得此文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值得中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