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价值体会
2020-06-17霍翰章
陈 飞 霍翰章 唐 凯 高 泉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 中山 528467)
胫骨呈长管状骨,骨折发生后以软组织损伤、肢体功能障碍等为临床表现,且易发生骨折端移位、粉碎性骨折,临床医师待患者入院后需及早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在降低疼痛程度同时,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损伤肢体功能恢复。本次选择60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膝关节功能评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胫骨骨折患者(n=60)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硬币投掷法),即每组30例样本。
实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40.0±16.0)岁;闭合性损伤患者21例,开放性损伤患者9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8.0±15.0)岁;闭合性损伤患者20例,开放性损伤患者10例。对比两组(n=60)基础资料,P>0.05,可比。
1.2 方法
实验组: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为其实施硬膜外麻醉,在X线机直视下对骨折端实施复位,复位结束于髌韧带内侧做一4cm长切口,将皮肤逐层切开,暴露胫骨结节;钻开骨折近端髓腔,并其进行扩髓处理,扩髓完毕将髓内钉置入髓腔内,借助瞄准器于骨折两端置入4枚锁顶(近端、远端各2枚),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入院后便对胫骨骨折部位进行外固定治疗,治疗7d后,为患者硬膜外麻醉,于小腿前外侧行一纵切口,对软组织进行常规分离,暴露骨折端,使用生理盐水对手术区域常规冲洗,直视下对骨折复位,置入钢板后使用螺丝常规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引流。
1.3 观察指标
评价60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下床活动时间。
60例患者术后6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参考Harris量表评价,分值为100分,得分、膝关节功能成正比[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情况、下床活动时间
实验组骨折愈合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例数骨折愈合情况(周)下床活动时间(周)实验组3012.02±1.523.92±1.42对照组3015.52±1.825.57±1.45t-8.08454.4530P-0.00000.0000
2.2 膝关节功能评分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93.24±1.35)分,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87.31±2.05)分,两组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13.2323,P=0.0000)。
3 讨论
胫骨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其发生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10%左右,以小腿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度异常为临床症状,既往临床对其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治疗,但医师、患者对复位效果满意度较低,故需寻求安全性、有效性高复位、固定方法,促进损伤关节功能恢复[2]。
交锁髓内钉固定是于髓腔内置入交锁髓内钉的固定方法,该术式操作较为简单,可最大程度减少骨折端受到的应力性损伤,且髓内钉可预防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所需时间较短,且操作较为简单,但有研究人员认为术中扩髓会影响髓腔内血运,结合实际情况发现,扩髓会影响髓腔血运,但髓内钉置入后血运恢复时间较短,且扩髓时产生的骨屑进入骨折端后,可起到自体植骨的效果,加速损伤组织愈合[3]。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临床较为常见,其所使用的钢板符合胫骨生理结构,其使用后不会对骨折组织形成产生压迫,手术对膝关节损伤较轻,但需充分暴露骨折端,极易影响骨折端血运,延长下床负重行走时间,且该手术方法较交锁髓内钉固定复杂,治疗所需时间较长[4]。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93.24±1.35)高于对照组,故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价值得以证实。
综合上述,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价值显著,对缩短骨折愈合及下床活动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