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海岛地区生态景观林构建技术
——以平潭为例

2020-06-17刘金燕丁国昌王泽发陈露

防护林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平潭海岛树种

刘金燕,丁国昌,王泽发,陈露

(1.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学院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大地景观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2)

生态景观林是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的森林类型[1]。它能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对海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潭海坛岛为福建省第一大海岛,全国第五大海岛。随着2009年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立和2016成为全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该地建设不断加速。然而平潭常年受到风沙侵蚀,森林多为生态公益林,林相单一,景观质量差,全面提升平潭的生态景观林质量,对改善海岛环境,建设宜居海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十分重要。

近年来,较多专家对生态景观林展开研究,国外对其研究时间较早,内容也较深入。国内对于生态景观林的研究,多集中在林相改造及树种选择[2,3]、造林技术[4]、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5,6]、生态功能效益[7]、景观美景度评价、色彩分析评价[8,9]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程度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并缺少典型示范研究。本文以平潭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海岛地区的生态景观林构建技术,为海岛地区生态林景观构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1 自然概况

平潭由海坛岛在内的126个岛屿组成,位于25°15′—25°45′ N,119°32′—120°10′ E,与台湾隔海相望。年均气温19.6 ℃,干旱少雨,无江河,只有46条时令小溪,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秋冬、夏季分别盛行东风、西南风,为福建省强风区之一。平潭地势较平,南北多丘陵,中部以平原为主,共有6个土类,其中砖红壤性红壤和滨海风沙土各占全县面积46%和23.3%[10]。由于土壤沙化、盐渍化造成土壤瘠薄,加上风大,缺水导致平潭生态景观林构建较为薄弱。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造林绿化,五大风口基干林带基本合龙,森林覆盖率从1949年的0.3%到2008年的29%,再到2019年的37.2%,显著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4%,但植物景观受到生态环境制约依然严峻。据调查,平潭共有观赏植物132科345属515种,其中原生种129种,占25%,大部分为外来园林植物,乡土树种应用不足。植物主要包括以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黑松(Pinusthunbergii)、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湿地松(Pinuselliottii)为主的海岛防护林树种以及其他常见的园林树种[11,12]。

2 平潭生态景观林现状

2.1 林相单一,稳定性差

现有林地以生态公益林为主,多为郊野森林、沿海防护林及部分城市森林,纯林较多,混交林较少,幼龄林多成熟林少,疏林多密林少,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缺少植物多样性和季相变化。纯林多也导致森林防灾减灾自控系统较弱,火灾及病虫害易发。郊野森林及防护林以抗风沙耐盐碱性强的台湾相思、木麻黄等为主,城市森林则较多采用外来树种,乡土树种应用不足,缺少地域性特征。

2.2 疏于管理,总体质量不佳

森林枯枝断梢多、林冠模糊、部分区域偏冠严重,树木透光不均匀导致林下空间灌草生长杂乱、藤蔓缠绕,加上黄土、岩石裸露、卫生条件差、疏于管理导致森林景观效果不佳。

2.3 生态效益差,生物多样性低

由于现有的森林多为人工次生林,群落多样性低,林下灌草种类、层次少,无法吸引更多鸟类等野生动物,也无法为其提供所需的食物和栖息地,因生物种类较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和脆弱。由于平潭河湖少,时令小溪多,人工湿地、水体系统附近的滨水景观林植物多样性和覆盖率低,也导致海岛内部水生生物种类少,水生态系统不完整,无法改善海岛内部的水生态环境。

2.4 石漠化荒山绿化困难,植物覆盖率低

由于风害突出,海岛岩石海岸山地长期受到海水或雨水冲刷和人为干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石砾堆积,形成石漠化山地,造林困难,植物覆盖率低。近年来全岛800 hm2以上的石漠化山地进行绿化,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覆盖率,但未形成群体效应,全岛荒漠化山地仍然较多,绿化难度较大。

3 平潭岛生态景观林构建技术分析

3.1 明确功能定位,合理规划

平潭生态景观林在构建过程中,涉及山地、游憩地、滨海区域、廊道、乡村等方面,应结合区域的功能定位,充分考虑该区域的植物景观类型和特征,使整体景观乔灌草错落有致,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在功能定位上,要适当突出该区域的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改善人居环境、地域特色等功能,将生态景观林功能丰富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海岛绿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在具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景观林的系统性、生态性、游憩性、经济性、层次性,实现构建以景观效果为主的多功能森林景观。

3.2 综合考虑、细化构建技术

3.2.1 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是生态景观林构建的关键,要以现有山体森林植被和群落调查为基础[13]。在选择树种过程中,应该注重树种的抗风、抗旱、抗盐碱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契合生态功能,景观效果好,病虫害少节能环保的树种。景观营造时,应该侧重不同的目标功能对树种进行选择,将生态景观林划分为以下6种类型(表1),并对每种类型的适宜树种进行合理配置。

表1 平潭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

3.2.2 生态景观林营林技术 生态景观林营林时,应根据其区域功能,遵循林相改造的原则,采用合理间伐、清理下木、补植、林下套种等方式,结合改造林相的景观树种进行景观林建设,调整生态景观林各林分或树种的比例和密度,增加其多样性,以打造层次丰富,林冠优美的生态景观林[14]。研究表明,优势树种与景观树种的组成控制在3∶1或者2∶1时,景观效果较好。因而林相改造时,可以选择2~3种景观树种,通过合理混交配置,优化生态景观林结构。生态景观林营林中,应注重群落水平和竖向结构设计,注意常绿与落叶树种、不同树龄与生长速度树种的搭配,对森林进行分类改造和分期实施,改善部分重点区域林内卫生环境,优化林缘、林冠线,增加景观色彩和整体美感。通过调查研究,平潭主要应采用以下六种具体营林类型。

(1)山地生态景观林。在平潭主要山地,如君山、王爷山、牛寨山、南寨山等区域,台湾相思纯林过多,林相单一,可以通过适当疏伐、补植,调整林下区域光照条件及林分密度。可采用木荷、苦楝、潺槁树、合欢、桑树、构树、黄连木等与其进行混交,并及时清理林下杂草灌丛,套种车桑子、野牡丹、山菅兰、马樱丹等花灌木,优化生态景观林结构,增加生态林季相变化。此外,造林时应有意识地利用小气候条件栽植浆果类、虫媒类植物吸引鸟类蜂蝶等生物,增加山地游憩的趣味性和生物多样性。

(2)游憩地生态景观林。在平潭国家森林公园、万宝山公园、翠园等游憩地,小气候环境特征明显,可充分结合公园定位,采用乡土树种与引进园林树种相结合,栽植红花羊蹄甲、桂花、红千层、木棉、台湾栾树、凤凰木、千层金、湿地松等观赏树种,结合彩化灌丛地被,营造层次丰富的风景林群落。在空间处理上,可通过风景林的疏密、分隔、渗透等,打造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序列空间,营造四季葱郁、景观多变的空间效果。此外,还可以在林下布置休憩设施,延长游客在景点中驻足停留观光时间。

(3)滨海生态景观林。 在平潭靠近海岸线长江澳风口、龙凤头燕下浦等五大风口处,海岸前沿风力大,极易形成飞沙和流动沙丘,长期以来主要通过修筑沙堤,设置挡风篱笆等,协助建设沿海防护林。可将此区域划分为沙岸、岩岸、护坡、滩涂等类型,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沙岸应主要选择抗风、耐盐碱的防风固沙植物,先考虑生态环保,再考虑群落结构。在林带前沿,可结合海刀豆、番杏、海边月见草、苦槛蓝、单叶蔓荆等固定美化沙岸,建立多层次的抗风林带[15]。在基干林带内侧,可适当结合多种阔叶树和耐盐碱、抗风树种如草海桐、厚叶石斑木、福建胡颓子、夹竹桃等形成混交林、复层林,并在林下开辟休憩空间,丰富森林游憩活动,打造宜人的滨海风光。

(4)廊道生态景观林。应根据周边的环境特点,营造不同类型的景观。在城市平原区域,选择高大的乔木、花灌木进行错落种植,强调秩序感和层次感,改善视觉疲劳;在乡村则应结合周边的农田菜地、低山丘陵、自然水系选择符合田园风光的乡土树种进行自然配置,凸显地域特色;对于靠近滨海的通道,则可以结合山地、海景,根据不同路段栽植表现滨海风情的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等,打造山海一体的滨海生态林景观。

(5)乡村生态景观林。在平潭乡村庭院、四旁绿化中应追求自然化设计,尽量减少人工痕迹,追求野化效果。在乡村庭院中,可栽植山乌桕、番石榴、桑树、苦楝、无花果、紫珠、落地生根、芙蓉菊等形成错落结构,栽植丝瓜、地锦、薜荔等美化庭院围墙,营造层次丰富的庭院景观林;也可在房前屋后栽植九里香、蓖麻、海滨木槿、婆婆纳、青葙、益母草、山姜、美人蕉、藿香蓟、野菊、积雪草等野生植物,结合石径打造野趣的乡间休闲空间;亦可在滨水空间栽植灯芯草、再力花、海芋、春羽、美人蕉、花叶芦竹、红千层等形成复合群落,软化及丰富水岸空间。

(6)石漠化荒山生态景观林。在靠近平潭五大风口区域存在大面积的石漠化山地,由于立地条件差,应结合工程措施和化学措施,改造局部小环境。由于土壤瘠薄,可通过打造风障,人工挖穴、浇筑围堰、客土等,改善局部环境,并通过化学药剂将基肥改造成营养土,添加保水剂等刺激夹竹桃、滨柃、地锦、东南景天、蔓九节等植物生长,提升绿化效果。

3.3 强化科技支撑,健全保障制度

应加强与林业科研部门的合作,将其研究的种苗、抚育、选种、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最新成果运用到生态景观林建设实践中,并通过科技手段不断对适生优良树种进行筛选和推广,为丰富景观林的品种和造林方式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还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养护措施,为生态景观林长效发展提供保障。

3.4 挖掘地方特色,构建生态文化景观林

优先选择具有文化内涵、地域特征的乡土树种进行城乡绿化。在构建过程中,应将生态景观林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在发展乡土树种的同时,充分融入文化内涵,开展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古树历史文化教育、组织植树认养活动等,进行森林游憩,弘扬绿色生态文明,丰富生态景观林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地域特色。

4 结语

生态景观林是海岛生态的重要组成,经过多年的改造,平潭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林分质量不断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森林景观林质量不佳、林相单一、缺少季相变化、森林游憩活动开展不佳等问题依然严重,距离建成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旅游岛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今后平潭生态景观林构建应立足于现有森林,选择适合的树种改造林相,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营林模式和配置方式,使其形成结构稳定、层次丰富、近自然化的复层林,更好地发挥生态防护和景观美化作用。对平潭生态景观林构建技术进行研究,有利于优化海岛生态和景观环境,促进海岛旅游发展,为福建周边类似海岛地区的生态景观林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平潭海岛树种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树种的志向
在海岛度假
平潭映象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