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邮轮母港竞合关系优化分析

2020-06-17闫国东阚立扬

物流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母港湾区邮轮

王 欣,闫国东,阚立扬,孙 灏

WANG Xin, YAN Guodong, KAN Liyang, SUN Hao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1 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母港现状分析

邮轮母港的发展是区域邮轮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1],整合与优化港口内外部市场与资源来提升母港竞争力,从相互竞争中发展更多的优势与能力,才能保证母港在邮轮市场上的生存与发展,为湾区邮轮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无序的竞争会导致母港间不合理的恶意竞争与无价值的内耗,破坏邮轮旅游的市场价格体系和正常的母港建设发展。因此,在我国邮轮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抓住邮轮产业兴起的机遇,发展新型母港竞合关系并不断进行优化,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邮轮经济的重要举措。

1.1 湾区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2],其中还有一些自由港和经济特区等,这些片区享有国家战略规划,为湾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力度。近年来大湾区GDP 经济高速增长,2017 年大湾区GDP 破10 万亿元,2018 年大湾区GDP 达到11 万亿元,创造了全国13%的经济总量。相比2017 年破10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而大湾区的总人口还未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3],这表明大湾区未来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邮轮业的经济实力。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应运而生。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节点[4]。相比其他三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是首个横跨两种制度的世界级湾区,多元制度体系促进多元文化互动,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与更大的合作格局。区内产业要素流动与聚集加速,拥有世界领先的航空港及航运港,交通便捷,金融发达,在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独具优势。但目前,大湾区仍然是制造业方面的基础实力雄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较大,大部分城市还处于产业发展的转型期,500 强企业数远远不够,第三产业占比仅为62.2%,与其他湾区也相差较大,构建大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湾区当前的迫切任务。

图1 2019 年大湾区九市二区GDP(香港、澳门为2018 年GDP 数据)

图2 世界第四大湾区基本经济指标

总体来看,近年来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九市二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扩大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以创新为核心概念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5]。2019 年11 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指出要深化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湾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品质生产生活圈。这些趋势表明,大湾区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1.2 邮轮母港建设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内汇集广州南沙、深圳太子湾、香港启德码头3 个邮轮母港[6],如此密集的母港放眼世界也十分罕见。同时港口周边开拓的公交、地铁以及水上客运等交通工具,使三大母港与交通枢纽密切结合起来,旅客出行更加便利化,也更好地拓展了客源市场。其中2019 年11 月刚刚开港运营的广州南沙邮轮母港是国内第一家与地铁无缝接驳的邮轮母港,可允许全球规模最大的邮轮停靠[7],其航站楼通过地下通道与广州地铁四号线相连,强化了邮轮交通枢纽的功能,扩大邮轮旅游的辐射范围。

表1 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邮轮母港基本情况

新世纪以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邮轮旅游更是旅游业中的新兴市场。中国邮轮市场自2006 年开始起步,到2016 年被成为邮轮业的“黄金十年”。十年间,新兴的邮轮市场飞速发展,邮轮母港总体邮轮接待量和游客接待量也呈现出飞速上升的趋势。但是从2017 年开始,数据显示邮轮业发展的增速有所减缓。至2018 年,我国13 个邮轮港共接待母港邮轮898 艘次,母港旅客接待量共计471.39 万人次。其中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邮轮接待量较2017年同比下降20%,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也同比下降34%,国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船次甚至出现负增长。然而从粤港澳大湾区2018 年的数据来看,邮轮母港接待的客流量和邮轮艘次仍然处于增长阶段。其中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96 艘次,同比增长26%;广州港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出入境旅客吞吐量同比也增长了19%;入境旅客总数达到257.86 万人次,在整个中国邮轮市场2018 年下降的情况下,大湾区邮轮产业实现了来之不易的增长。

图3 2008~2018 年间我国邮轮母港基本数据

图4 2018 年国内主要母港邮轮接待数和游客量

从旅游市场整体来看,邮轮母港的发展是区域邮轮整体发展和产业价值链实现的关键,只有保证足够的邮轮挂靠数量和客源量,才能实现大湾区邮轮产业的共荣。虽然就当前情况来看,湾区具有发展邮轮产业的无限潜力和优势,但无论是港口功能还是母港配套设施,都还不足以完全支撑湾区邮轮市场稳定持续的发展。

2 母港竞合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1 缺乏邮轮产业链总体规划

我国邮轮产业目前正进入优化调整期,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相对比内地发展的晚些,从近年来的邮轮市场均衡性来看是处于增长期,但湾区内邮轮母港群的配套设施以及产业链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短板。邮轮母港需要为停靠的邮轮提供维修与补给等后续服务。虽然大湾区的邮轮母港硬件建设情况良好,但其有限的年均邮轮挂靠量[8]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仍然是港口后续发展中的重要瓶颈。此外,政府、企业、邮轮公司等未能联动起来形成合力,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各项政策来推动湾区邮轮产业的发展,但真正落地实施的项目不够,就邮轮设计与制造而言,即使广州是全国三大造船中心之一,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实力,仍然难以带动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邮轮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大湾区全产业链的规划与建设。各方单位还需做好对大湾区邮轮母港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落地产业链的构想,彻底打通大湾区邮轮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共赢发展。

2.2 邮轮客源市场局限

目前大湾区邮轮出入境游客量在整个旅游业逆势增长,但邮轮旅游主要客源市场空间过于集中化,客源市场明显重叠。近几年的发展中,三大母港的客源市场有了差异化的发展,据统计,至2019 年11 月,深圳招商蛇口国际邮轮母港和广州港国际邮轮母港的出入境旅客人次虽然不多,但其增长率却高于上海吴淞口母港,分别达到了88.7%和89.5%,出入境船舶数量的同期增长率也远超吴淞口邮轮母港,其中深圳蛇口母港更是达到了104.8%的同期增长率。但这种游客量的增长仍然是基于集中化的主要客源市场空间,主要客户群体仍然面向华南与西南地区,对粤东西北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延伸度不够。

此外,正如国内邮轮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大湾区的邮轮旅游业还是以出境游为主,外国游客占比少且规模小,入境旅游市场相对比较低迷。虽然港澳两区因国际化程度比较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外国游客市场处于扩张地步。但其他九市在入境旅游方面市场尚未成熟,其主要客源市场以周边国家为主[9],传统的比较成熟的入境游外国游客市场像美国、日本、韩国等隐隐有萎缩的趋势。可见大湾区九市二区在整体客源市场上存在不平衡现象,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局限于近程国家,未能开拓远程国家的游客市场,导致国际化市场竞争力不足,入境游发展相对停滞,对湾区区域旅游经济效益拉动有限。

2.3 邮轮航线与产品同质化

单一的母港航线和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一方面限制了游客对航线与旅游产品的多样性选择,另一方面也阻碍了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在湾区邮轮市场上,香港邮轮行业兴起较早,航线国际化程度较高,目的地比较广泛。而广州、深圳邮轮发展史较短,母港航线仍以公海游和东南亚、日本航线为主,总体上三大邮轮母港始发航线相似度高,缺乏对母港间航线和到周边海岛游航线开发,船舶和航线的丰富性不够,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而新型邮轮市场对多样化邮轮航线和特色旅游产品有着更大的需求,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湾区邮轮旅游对回头客的吸引力。随着母港间竞争白热化,为了降低运营风险,许多邮轮公司更是设置相同的航线并不停的投入新的邮轮,使得邮轮产品的效益不高,航线逐渐同质化。就大湾区邮轮未来发展而言,如何调节港口间资源形成差异化航线产品,推动湾区邮轮市场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3 粤港澳邮轮母港竞合关系优化对策

3.1 推广邮轮多点挂靠

大湾区内有香港、广州、深圳三大邮轮母港,母港较为密集,如何让邮轮母港做到融合发展是对大湾区邮轮产业发展的考验。大湾区是一个整体,要优化区内三大母港的竞合关系,所有的发展规划的制定都必须基于这个重要战略前提下,合理规划邮轮母港资源,推广实施各母港间邮轮多点挂靠运作模式,灵活设计邮轮航线,让游客可以就近上船,降低了邮轮在某一母港达不到满员的风险。相比较上海、天津等地区主打的长途航线,香港的存在使湾区腹地邮轮市场不仅仅可以设置常规航线,还可以发展短途航线,打造“广州—深圳—香港”三小时邮轮圈,吸引更多其他地区乃至外籍邮轮旅客来大湾区上船。同时可以结合挂靠港所在城市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航线行程,并提高港口岸上接待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邮轮挂靠。

推广邮轮多点挂靠可以增强大湾区邮轮业的竞争力,同时为开辟多母港航线打下基础[10],使大湾区邮轮由挂靠单个港口转为挂靠多个港口,同时使母港间由竞争关系转向合作关系,避免了恶性竞争,提高了港口资源利用率。通过这种互动合作也能更好地打开粤港澳大湾区的潜在邮轮市场,带动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拉动邮轮产业经济效应。

3.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2019 年2 月,在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对湾区邮轮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使湾区邮轮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势头正好。对于快速成长的中国邮轮市场来说,姗姗来迟的大湾区邮轮母港未来是同质化竞

争还是发展良好的竞合关系,还需要依赖政府宏观调控,制定相应政策实现有效对接。

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以协同创新为核心概念的重要支撑区,加速大湾区贸易自由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引导湾区企业走出去,吸引发达国家对湾区邮轮产业投资。鼓励国际邮轮公司、行业研究机构等与湾区内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11],促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流入,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对开展新航线的邮轮进行扶持,积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邮轮制造与运营公司以及产业链联动企业落地湾区在此布局。积极简化出入境手续,优化珠三角地区“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逐步放宽内地邮轮旅客证件安排[12],争取实施更加简便的通关审批政策,不断提高国内外游客

通关的效率与质量,吸引更多境外游客。

3.3 优化母港配套设施

邮轮旅游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母港要打造新型竞合关系的邮轮母港群,避免同质化竞争,最终的核心问题是服务。一方面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邮轮码头硬件建设,并发挥大湾区对外开放的优势,承接国际邮轮市场的岸上服务,拉动入境旅游市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服务产业软环境的构建,以邮轮母港为核心打造“母港+”,优化发展母港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购物、餐饮、观光等一些列配套产业,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邮轮旅游体验。把大湾区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13],让邮轮旅游的出行方式常态化,提高湾区母港的竞争力,挖掘大湾区邮轮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3.4 打造湾区“邮轮+”特色发展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区内一体化发展,拥有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包括三大国际机场在内的快速交通网络设施,及其世界级空港群这样便利的交通条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发挥这些交通设施的纽带作用,实现“空—铁—港”联运的一体化无缝衔接,在湾区形成“城际交通+邮轮”、“高铁+邮轮”、“航空+邮轮”以及“邮轮+游船”、“邮轮+水上观光”、“邮轮+海岛游”等差异化邮轮旅游产品,形成邮轮产品矩阵;发挥邮轮公司与分销商协同效应,深度参与到邮轮旅游产品设计中,将大湾区特有的文化内涵融合到邮轮产品中,打造具有湾区文化资源特色的邮轮项目。将邮轮旅游系统与交通综合通道相结合,扩大邮轮母港的辐射范围,推进邮轮特色航线创新,避免千港一面,增加邮轮旅客的体验度,带动邮轮港口建设和邮轮发展质量的提升,促进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3.5 完善区域邮轮产业链

形成发展合力,做好邮轮产业总体规划,在区域内培育完整的产业链,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湾区各城市间区域产业链的创新合作,依托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利用相关产业要素和聚集加速,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支持科技创新机构平台在湾区建设与发展,推动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端制造技术在邮轮领域的应用与渗透,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邮轮产业高地创造条件,打造大湾区邮轮产业集群。

鼓励与培育邮轮建造、邮轮经营以及港口运营等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和单位入驻湾区。充分利用国家对大湾区的各项政策优惠扶持,完善邮轮旅游、航运物流、金融保险服务[14]等邮轮产业链业务,发挥邮轮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动邮轮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产业集聚群联动发展,实现国家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

猜你喜欢

母港湾区邮轮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返回母港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蛇口太子湾将崛起世界级邮轮母港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