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

2020-06-16

作文新天地 2020年14期
关键词:阿公三轮车气球

(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瑞安市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安附属学校,文中不再标注)

一 抓住细节描写,修改作文

最怀念的人(原文)

我最怀念的人已经到另一个世界了。他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飞走的。

他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脸部僵硬的肌肉,牵着他未老先衰的皮肤。肩上搭着一件褂子。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手上的老茧怕有一指厚。钱包耷拉在腰际。

他很勇敢,为了保护我,他可以在那昏暗的小巷里跟一头站起来有他那么高的狗徒手打斗,不惜让自己血迹斑斑,也不让我受一星半点的伤,就仅仅因为他是我的阿公。

他很偏心,他总是对我偏心。他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骑着三轮车带我去郊外玩。他也总是骑着三轮车去卖自家种的菜,来给我买衣服,玩具,零食。望着这些美食,我因为先吃哪个而下不了决定时,我才注意到阿公。他在微笑着,眯着眼看着我,我给他的那瓶饮料却没怎么动。他说:“看着你开心,我就开心!”

在一个黑色的星期日,父母把我送到外婆家。在外婆家,爸爸妈妈的电话打了过来,告诉我,阿公走了,永远离开我们了。“什么?!”这噩耗如同晴天霹雳,我顿时愣住了。我把电话放下,回到屋子里,关上门,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但是,泪水还是模糊了我的双眼……之前有一首很火的歌——《That Girl》中 的“There is no home for the broken heart.”这句歌词的意思是心碎之人,无家可归。正如这句话,我不能回家,也无法回家。

望着阿公冰冷的身体,我想,我的心一定也如同阿公一样,冷了。在我生日时,他会给我唱生日歌,我录了视频,那还是他一字一句学的。每次看时,都让我既感动又心痛。

送阿公的那天,我正好期末考试,没能过去送他——我始终相信阿公依然在骑着三轮车回来的路上,车篮子里装着我爱吃的零食。等他回来时我应该依然会选择不出先吃哪个零食吧。

最怀念的人(修改后)

◎704班陈可欣

我最怀念的人已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了。他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飞走了。

他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檐外边的头发已花白。颧骨很高,脸部肌肉僵硬。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粗壮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筋疙瘩,一条条鼓起的“血管”串联着这些筋疙瘩,好像大地上亘古的河川。手上的老茧怕有一指厚。一个粗布钱包总是耷拉在腰际,像钟摆似的晃动着。

他就是我的阿公,是我爷爷的弟弟。阿公早年丧偶,无儿无女,以卖菜为生,性格孤僻,为人忠厚老实。

他很勇敢,为了保护我,他可以在那昏暗的小巷里跟一条站起来有他那么高的恶狗徒手打斗。他不惜让自己血迹斑斑,也不让我受一星半点的伤。他总是骑着三轮车带我去郊外玩,也总是骑着三轮车去卖自家种的菜。每天早晨,当我揉搓着惺忪的睡眼,隐隐听到远处巷子里“嘎吱嘎吱”的三轮车声音时,我便知道阿公卖菜归来了。我飞奔下楼,看着他给我买的衣服、玩具、零食,乐开了怀。我经常为先吃哪个零食而犹豫不定,阿公呢,会在一旁眯着眼瞅我,微笑着说:“看你开心,我就开心!”

在一个黑色的星期日,父母把我送到外婆家,我隐隐有一种不安。果然,没多久,他们打电话告诉我阿公走了……这噩耗如同晴天霹雳,我脑子一片空白,回到房间,关上门。

泪眼蒙眬中,阿公的形象越发清晰。天空灰蒙蒙的,白茫茫的雾笼罩着他那弯驼而瘦小的背,嘴巴里哈出一团团比白雾还白的汽。鼻梁尖悬着一滴半天也掉不下来的鼻涕水,那双红彤彤的手摆弄着绿白绿白的蔬菜,时不时地发出“嗤嚓嗤嚓”声。随后,他与三轮车就消失在白雾茫茫中。我在心里拼命地喊着,但那只是幻觉,我明白,我的阿公已经永远离开了。

到了殡仪馆,我望着阿公冰冷的身体,眼泪顺着面庞滑落下来。在我的心里,我失去了一个家,一个只有阿公在的家。

我始终相信阿公依然骑着三轮车在回来的路上,车篮子里装着我爱吃的零食,嘴里急促地哈出一口比白雾还白的汽。白雾时而凝聚时而散开,阳光慢慢地覆盖大地,我的视线也越发清晰,我看见了,他就是我的阿公,他飞回来了。

【林老师评】

小作者写自己阿公,一个身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细节动人。在修改后的文章中,“露在帽檐外边的头发已经花白”“鼓起的血管,好像大地上亘古的河川”“粗布钱包”“像钟摆似的晃动着”等描写典型精妙,恰到好处地写出阿公年老却结实、勤劳而朴实的卖菜老农形象。第三段补充交代阿公身份与作者的血缘关系,介绍阿公平时的为人处世,使阿公这个人物真实可感。最生动的细节为阿公去世后的那段回忆,阿公“弯驼而瘦小的背”与“灰蒙蒙”的天、“白茫茫”的雾融为一体、“哈出比白雾还白的汽”更是真实细致地刻画了阿公在冬日早晨骑三轮车归来的动人场景。精彩细节反复出现,使文章情味深长。

二 以“______的那一刻”为题的作文

离别的那一刻

◎703班戴芯蕊

那个夏天,我告别小学,告别六年时光,告别生命中重要的朋友……

黑板左上角记录的倒计时,从百位数慢慢到个位数。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分别的那天,最后一次以小学生的身份来到这个校园,来到这个教室。我努力看着、记着,害怕以后再也不能见到熟悉的一切了。用小刀刻上划痕的课桌、被记号笔涂鸦的窗帘以及教室里的一切,都将不属于我们!在第二年的这一日,又有一批新的毕业生从这里分别,像我们一样转手将教室让给下一届!

最后一次在那块黑板上写字,一笔一画都让我更珍惜。请假条的下方,我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请假时间是永远。虽然这么写着,可是谁又想离开呢?时间过得太快,还没有好好珍惜,它已经溜走了。我们曾经在这里笑过闹过,但这些痕迹都和时间一起溜走了。

几个同学来得很早,王同学帮着家长摆桌子,再将食品整齐地放在桌上。刘同学和应同学一起挂气球,鼓起的气球在花岗岩地板上滚着、挤着。若是平时,顽皮的他们应该会扎破气球来吓女同学,但现在,显然已无心玩耍。那些圆鼓鼓的气球,落寞地躺在地上无人理会,安安静静的。教室的角落里,几个人围在一起写同学录上的留言,但是我看到小胖子握着笔,迟迟没有写下一个字。我们都来自各地,缘分使我们相遇,时间却让我们分离。没有了往日的嬉闹,想用心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但最终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刻。或许,再次相遇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熟悉了。

家长在窗外招手,张同学站起来:“那么,再见啦!”他故作轻松的样子,将头一摆,手一挥。第二个是女同学,“再见!”她做不到男同学那样的洒脱大方,“我会回来看你们和老师的!”她的鼻尖红红的,强忍泪水,勉强微笑。“不要忘了我哟!”“永远是朋友呢!”“会想你们的呢!”“再见!”……匆匆告别时的那些美好誓言,最终能履行的又有多少呢?

只有失去,才懂珍惜。也许离别是个新的开始,我们之间的同窗情谊并没有终止。当我们像小大人一样背上行囊,开始新的旅途,我明白了,离别的那一刻,便是成长。

【林老师评】

对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小学毕业是成长中的重要时刻。一刻很短,然而在芯蕊的笔下很长。她是怎么做到的呢?离不开细节描写。课桌是“用小刀刻上划痕的”,窗帘是“被记号笔涂鸦的”,这是教室的典型细节。显然“划痕”和“涂鸦”是有故事的,课桌和窗帘有她的独有记忆。“鼓起的气球在花岗石地板上滚着、挤着”,这是以气球写人,真实细腻。这一细节,让离别的忧伤氛围不言而喻。“故作轻松”“头一摆,手一挥”“鼻尖红红”这是人物神态与动作的描写,动人之处在于不说“离别难”而显出“难分难舍”。离别的那一刻,因为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才让读者对“那一刻”有所见,有所共鸣。不然,文章则俗矣!

三 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的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

◎703班叶亦泫

当我翻开相册,看到这张照片时,我最尊敬的曾婆婆已经不在了。

这是我和曾婆婆同框的唯一照片:她头发梳得十分整齐,那一根根银丝般的白发在黑暗中都清晰可见。微微下陷的眼窝里,藏着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诉说岁月的沧桑。但现在这张照片已变得有些模糊,黑斑点点,几乎看不清曾婆婆慈祥的脸庞。坐在一旁的我,三四岁光景,只顾自己玩耍,完全看不出拍照之前,我和曾婆婆刚刚闹过矛盾。

“唰唰唰,唰唰唰……”窗外下起大雨。我在家里,一会儿玩机器人,一会儿捏橡皮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窗外的雨下起来没完没了,不一会儿,我就玩腻了。我便娇气地对曾婆婆说:“阿婆,帮我削个苹果吧,要切成四块!”谁知曾婆婆把苹果切成了八块。这可不合我意!我眉头一蹙,小嘴一噘,恼怒地将苹果扔到地上。苹果砸烂了,汁水四溅。只见曾婆婆缓缓蹲下,捡起七零八碎的苹果肉。果肉已不成块,也污了地板,她便用抹布擦拭,直到清理完毕。她在垃圾桶前愣了几秒,似乎觉得有点可惜。过一会儿,她面带微笑,细声细语地询问原因。我低下头,轻轻地向她解释。她恍然大悟,重新拿一个苹果削皮,小心翼翼地把它切成了四块。想到这一幕,我的泪水已经湿润眼眶。

想起来,在我生气的时候,她经常用独特的方法逗我开心:慌慌张张地跑到她自己的房间,拿出她自认为十分宝贝的“收音机”。那台收音机已十分破旧,在我看来,就像一个生锈的铁盒子。想必这个“宝贝”已陪伴她走过悠长的岁月。曾婆婆打开收音机,放起了当时十分火热的歌曲——《最炫民族风》。她笨拙的身体随着音乐摇摆,看起来十分滑稽。

其实,“苹果事件”以后,我就很少对曾婆婆发过脾气。她身体很虚弱,每天都需要吃药。后来,我还跟曾婆婆学做饭,帮她分担家务。有时她做事累了,我会主动给她捶捶背,让她感觉片刻的轻松、愉悦;当她遇到烦心事时,我还会时不时地逗她开心……但是现在一切的一切都已变成回忆了。

林清玄先生曾经说过:“爱,只能体会,不能描绘。”如今,照片上依旧藏着我的故事,我的故事里藏着曾婆婆的微笑。

【林老师评】

并非惊天动地的“故事”,不过是儿时与曾婆婆之间的“笑”与“泪”罢了。令我们感动的是生活细节,真实而生动。比如“缓缓蹲下”“在垃圾桶前愣了几秒”“我”莫名其妙的恼火,令曾婆婆不解,也令其心情复杂。故事的常规套路是曾婆婆来教育我。可是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细节。曾婆婆“细声细语地询问原因”“重新拿一个苹果削皮,小心翼翼地把它切成了四块”,这是对孩子怎样的理解才能做到呢?在这样无条件的爱浸润下成长的孩子,懂事而感恩,细心且明理。曾婆婆和鲁迅笔下的阿长一样,有一颗纯粹而宽容的心。照片已斑驳,故事依然动人,功夫在于细节。

猜你喜欢

阿公三轮车气球
想变漂亮的三轮车
聋子阿公的秘密
三轮车竞速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春雷
找气球
避免出错有三招
气球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