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数字视觉包装对媒体品牌形象化作用

2020-06-15刘伟韩芬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8期

刘伟 韩芬

【摘要】媒体自身品牌属于其潜在的商品价值,为了扩大盈利空间,必须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注重自身媒体品牌的形象包装。在数字设计发展过程中,数字视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数字视觉包装对媒体品牌形象化提升的作用,讨论数字视觉包装对品牌形象化的影响,阐述整个包装流程,希望与广大数字包装设计师们一起为提升媒体自身品牌形象而出份力。

【关键词】数字视觉包装;媒体品牌;形象化作用

数字视觉包装设计可以从文字、图像与色彩等角度,给予观众视觉与心理认知,明确标识与色彩。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认知属于产品的区别与判断,通过品牌可以缩短选择时间。不同电视台和频道的包装视觉大战日益激烈,在视听享受中,对于节目品牌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由于节目过度关注形式,不注重定位,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在现代包装中,没有深化主旨内涵,过度追求视觉感受。在媒体品牌化竞争中,不仅要追求形式美,还需要深化主题内涵,注重品牌效应。数字包装对媒体品牌的影响比较大,可以直接作用于品牌欣赏上。通过阐述数字包装流程与体系,可以确保栏目将不利因素和误区作为分析重点,分析媒体包装和栏目对于品牌的影响,不断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

1. 媒体品牌形象建立的重要性

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得相同产品功能差别缩小,可以实现竞争式发展。因此必须增加产品的附加功能,强化后续服务与品牌效益。品牌的附加价值很多,例如准确定位、战略管理与营销模式等,属于品牌形象化过程。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主导品牌化发展。品牌战略属于媒体发展的必然渠道,可以实现优势最大化。

对于受众来说,栏目热播的影响力属于重点讨论内容,栏目不仅为原始发展,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使其成为金牌栏目,实现品牌化包装。将高收视率的栏目建设为品牌栏目,相应提升品牌的认知率,还可以建立优质的品牌形象。节目属于频道基本单位,可以和受众紧密贴合,可以实现互动式传播。节目可以有效串联频道和节目。对于广告客户来说,节目热点属于广告投放的最大吸引力,优质的栏目可以作为广告投放平台,且广告客户按照自身产品性质,选择相应的电视栏目。因此栏目属于受众和广告的连接点,是重要中转站。

2. 媒体网络化促进品牌形象化意义

为了全面强化媒体竞争实力,在媒体影响下,电视媒体必须梳理良好的形象,并且加大宣传力度。电视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在于宣传力不断扩大。在新媒体中冲击下,分流了大量年轻群体,所以必须沾边品牌战略宣传方向。在手机客户端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媒体必须注重建设网络电视,实现网络电视和新媒体品牌化的发展,以此作为媒体频道的发展根本。

产品品牌关注质量、售后服务与评价等,人们在接受品牌时,会联想企业文化与后续服务。对于媒体来说,在看到频道台标时,可以自动联想到特色节目,具备吸引力。媒体品牌也属于此种方式,媒体品牌形象化能够确保观众准确识别媒体形象,使受众充分信赖媒体,全面提升观众倾向率。

优秀的品牌媒体形象对于观众的影响非常大,特色品牌形象不仅属于视觉享受,也包含丰富的节目内涵,和观众产生共鸣点。品牌形象不仅可以为观众传达品牌价值,同时会传达文化理念和时尚,以此强化受众的认同感,确保其可以准确识别媒体品牌,提升好感度。

3. 数字视觉包装对媒体品牌形象化的作用

3.1 视觉媒体包装设计元素

第一,标志元素。形象表示属于频道的标志,属于包装的基本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形象标志不能频繁更换,避免影响自身利益,因此必须确保标志稳定性。优秀的标志可以加深观众的印象,以此形成固定记忆,所以在选择频道时,按照标志可以选择频道。标志对于媒体包装的影响非常大,具备快速識别能力。

第二,色彩元素。频道颜色可以明确品牌意义,应当确立基本色彩,确保观众可以准确认识频道。例如中央电视台采用蓝色基调,以此表达出稳重与庄严形象。湖南卫视采用黄色基调,充满现代化和时尚感,受众定位为年轻群体。在确立频道颜色时,必须注重主色和配色的协调性,整体色调鲜明,注重吸收民俗文化,凸显出地域色彩。频道划分包括新闻类、时事类和访谈类,此时需要应用冷色调;综艺类则以暖色调为主。在数字视觉设计中,颜色属于基本要素,包含基本色调,确保整体风格的一致性,有效融合地域色调和地域元素。

第三,声音元素。在视觉设计中,声音属于核心元素,可以直击人们的内心深处。以此在视觉包装中必须注重声音要素。声音特性包含音色、音调与响度,会直接影响节目包装的成片效果。通过声音可以表达出空间感,因此对于包装作用影响比较大。声音可以营造气氛让人产生联想,加强内容感染力。在数字视觉设计中,声音可以渲染画面,增益效果显著。在大量包装案例中,必须选择适宜的背景音乐,以此深入人心。在设计背景音乐时,必须满足频道定位,确保质量要求,比如《动物世界》节目的解说音和背景音就是包装设计的典范,音乐声响起,人们就进入到节目氛围中。频道音、栏目声这些声音元素的巧妙设计都能给频道和栏目带来特有的识别性。

3.2 数字视觉设计的包装形式

在数字视觉设计包装中,具备多种设计形式,也遵循固定模式。宣传片是模块化包装的重点,具备多种样式,例如文化宣传和形象宣传。比如在《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片头制作采用水墨与泼墨手法,以此凸显出“中国元素”。这不仅可以代表频道媒体品牌的特有定位,也可以反映出中华文化精髓,明确中国文化传播理念与提升媒体自身的品牌形象。

不同节目的宣传片制作手法不一致,比如新闻类节目的宣传片,都是以记者和主持人形象为主,快速切换画面,以此确保画面的真实度。所以不同节目的定位和表现形式均不相同,所以必须立足于自身特色,寻找适宜的表现形式,

3.3 数字视觉设计的规范与原则

第一,风格统一原则。节目与包装风格都必须遵循统一化原则,避免导致包装元素混杂。在设计期间,首先应当做好规划分析,准确定位风格和颜色,合理制作手法。例如在新闻类节目中,主持人的着装风格偏向正式化,符合频道栏目性质。由于频道的定位不一样,所要展示的内容也不同。这样就必须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避免出现雷同和同质化问题。此外,单独的频道包装比较优质,然而必须与整个电视台的形象一致,遵循统一化原则。

第二,规范原则。在设计期间,还应当做好细节规范,制定包装规范,确保不同部门的协调性与合作力,掌控包装的整体风格。

第三,渐变原则。视觉包装应当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变化期间呈现出递进式关系。渐变原则应当兼顾到包装形式的时尚、自然、流畅,不能频繁更新或修改。确保特色包装要素不变,只需要变化要素组合形式与元素色彩。

第四,超前原则。在信息快速变化发展过程中,网络新媒体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所以在媒体包装时必须遵循超前原则。包装主要是展现出节目的精华,以此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数字视觉包装应当明确电视台的发展趋势,做好阶段调整工作。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包装宣传时,也应当注重超前原则,适当应用流行语和流行色。在技术更替演变中,出现全新的理念与技术,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五,特色原则。电视媒体必须注重地域性特色,数字视觉设计应当采用地域元素。比如北京电视台包装设计,将电视台的英文缩写作为设计元素,整个形象具备现代感与国际化。设计采用宫墙红色与汉白玉为主色调,体现出庄重与现代,和北京电视台的形象契合。

3.4 切勿过度关注视觉效果,而忽视文化内涵

多数设计人员都希望呈现出不同的包装效果,在突出模块时,仅仅关注单体风格,尽管具备优质的视觉效果,然而却导致整体混乱。因此必须从总体布局、色调元素与风格等角度入手,在策划设计之前做足准备工作,注重把握整体风格。在配乐和配音时,必须选择风格一致的类别,不能出现庞杂问题,糅合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出现画不对音问题。包装在设计配色上不柔和,无法凸显出主体。画面存在大量镜头切换与颜色不一的画面,极易产生审美疲劳,无法传达出意境和美感。

第一,同质化与形式化。当前多数电视频道都过度关注表现形式,不关注基本色调和制作方式,在画面与后期技术提升期间,必须掌握“度”。当前,频道包装存在严重的形式化和同质化问题,创意不足。我们设计制作过程中,理应从人文关怀角度,站在观众的角度进行设计制作。

第二,编播配合度不足。在媒体节目编排中,片花编播呈现出混乱感。在整个设计与制造期间没有掌握好“度”,并且将包装设计作为“万用灵药”,导致整体条理性不足。为了防止媒体品牌出现配合误区问题,必须优化设计应对措施,以此提升品牌的形象化。

第三,连续性与整体性。在包装设计中,连续性与整体性必须贯彻整个设计过程,加强观众的记忆点。在连续性设计期间,必须传达出熟悉感,给观众“陪伴”感,同时确保风格、形象与色调一致。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视觉表达与音乐配色等方面,都具备强烈的品牌特点,人们只要听到声音,就可以分辨出电视节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媒体品牌形象化属于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在传播和推广品牌理念时,可以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因此在媒体视听系统中,必须注重塑造媒体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样才可以不断增强观众对媒体的关注度和媒体的用户黏性,以此达到媒体实现自身的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威.线上互融:疫情背景下的融媒新闻生产——基于《白衣侠》制作过程的个案研究[J].传媒观察,2020,23(05):94-99.

[2]郑艳.试析计算机视觉艺术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20,22(07):70-71.

[3]李勇,李静兰.数字造颜:社交媒体时代的视觉“反规训”——基于网络空间自拍图像的研究[J].现代视听,2020,10(03):52-56.

[4]陈阳.从“项目式学习”到“具身学习”:融媒体语境下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教学创新[J].教育传媒研究,2020,23(02):36-41.

[5]张志安,龙雅丽.平台媒体驱动下的视觉生产与技术调适——2019年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J].新闻界,2020,15(01):11-18.

[6]潘春雨.视觉包装为传统电视新闻表达打开一扇窗[J].内蒙古電大学刊,2018,15(05):44-46.

[7]刘旭.视效预览软件在动态视觉领域的应用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8,4(0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