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让说写训练相得益彰

2020-06-15梁文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6期

梁文英

【摘要】阅读与写作关系紧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模仿性说写;创造性说写;情感性说写

阅读和寫作是密切相关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除了它深刻的思想性能打动学生心灵,影响学生精神世界之外,它生动的艺术性也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之严格,遣词造句之妥帖,写景状物之生动,记人叙事之传神,总而言之,语文课本中的绝大部分课文是可以当做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榜样来学习的。可是如何对待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呢?我们不遗余力地理解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在这篇优美的文章中,几乎忘记了回到汉语的一个道德课,文学鉴赏课。培养学生的品德、掌握知识、形成美感是很重要的,但学生是社会的个体成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小学的现状:说话公开,表达混乱;写作,带着不同程度的神秘和恐惧,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说,没有什么可以写,语言无味。这应该与阅读课缺乏语言练习有关。因此,使学生在阅读课上充分地说、写,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做?为此,笔者探索了一套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找准参照模仿性说写,将表达引向规范

正如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80%的语言知识来自于课堂之外。“在你的心里多读点东西,在你的写作中写些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实践证明,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从模仿到创新的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更有方向性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和谐地理解和使用。

在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匆匆》这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时,笔者除了让学生朗读字句,感悟文段的内容外,还特别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表达形式,在学生们理解了作者词句的精妙之后,笔者让学生们平行地练习写作。结果有学生写道:“月亮不见了,光阴圆了,太阳下山了,又有一段时间要升起了,春天过去了,又有一天要来了。河是平静的,有欢乐的时候,叶子是黄色的,有时它们又变绿了……”在评论中,笔者发现,原本希望他们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没想到他们思路如此开阔。笔者鼓励他们努力练习写作,学会模仿使用句型,学会表达他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创造力的火花。通过讨论和交流,我们也达成了共识:我们应该善于从文本中寻找学习的原型,学会思考文本属于哪种类型的模型文本,文本中的“我”可以用来模仿哪种类型的文章。寻找实践的突破口,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笔者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让学生们讨论一下:闰土是什么样的人?请通过外貌描写来推断。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此时,我启发学生们,了解对闰土形象身份的理解,从对闰土形象的描述中体会,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学生或老师为例,写出他的外貌。要求掌握特征描述,通过对描述的理解,掌握写作方法。它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使学生手舞足蹈,养成读写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寻找到正确的论文,对于学生窥探其中的写作方法与技法有重要的帮助,掌握相关章法之后再写作,对于写作的恐惧将大大降低。然而,害怕写作的学生不善于观察事物和积累写作材料,他们找不到例子和适当的表达方式。所以,如果老师有目标引导他们做一些小练习,那么,学生们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和表达方法。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由于意见少,读写融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二、创造性说写,将想象挖掘到极致

许多课文阅读教学时,会感觉有的文字意犹未尽,情节曲节生动,人物命运令人难以割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力空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重写、扩展、延续、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表达能力;如果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合理的思维,那么,他们的思维将是创造性的,培养他们的语言和写作能力将是有效的。

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笔者利用课文结尾处的悬念(即桑娜拉开了帐子),让学生展开想像,练习表达,结果有学生说道:“桑娜拉开了帐子。‘哦!亲爱的,你什么时候把他们抱过来的?‘就是出去看灯塔的时候,想去看看西蒙,谁知,哎!桑娜叹了口气,‘西蒙可真苦啊!我看这两个孩子挺可怜的,就把他们抱过来了。但又怕你生气,就没有说。‘好样的!桑娜,只要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咱们苦一点没关系,我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好啦,你去睡觉吧!第二天,火红的太阳从水天相接的海面升起,海面上霎时间金黄一片,渔夫驾着小船迎着朝阳向远处驶去。”还有同学说道:“从此以后,渔夫经常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有一次,渔夫从海里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就像童话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里的那条金鱼一样,只要渔夫要什么,金鱼就给渔夫什么;因为渔夫和桑娜从不贪心,所以金鱼一直在帮助他们,让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我充分肯定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的成功,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书面形式的想象力。结果学生很热烈地投入了续写《穷人》当中,其中很多同学写得让人惊叹。又如,在教学《伯牙绝弦》这一课时,在品味知音之情这一环节,伯牙善鼓琴,除了表现了高山流水,以及常人感受不到的音乐景观外,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

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拓宽了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从“学习文章”到“说文章”到“写作文章”的自然过渡。为了克服他们的心理困境,激发他们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热情。

三、情感性说写,表达自己的感受

许多文字充满了情感,许多人的故事也在感动。要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应该被感染,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于带有情感色彩的说写,“前戏”很重要,让学生体会到渐入佳境,细腻地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并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对话,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说,如,“弓在弦上”,不得不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在认真阅读课文之后,从文中选自己最印象深刻的段落或语句谈谈读后的感受。笔者发现,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一番独立品味和深入理解后,能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如,一位学生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中,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就展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感受到伯父和小周晔在一起的那茶余饭后的惬意时光。”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从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这一段的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真切地感受到了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关切之情和伯父伯父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同时,也感受到了车夫被玻璃割破脚时那难以言状的痛苦情形和得到救助后的感激之情。”又如,《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写“我”在林子里练琴时几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笔者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让学生以老人的身份,进行说写训练,学生说:“从这里我感受到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感受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关怀,培养年轻人的优良品质。”

通过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不仅可以掌握上下文中掌握关键词和理解句子的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即逐段解释、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鼻子或简单地“灌溉”给学生。相反,他们采用了让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探索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达到了文本理解与有效连接和表达相结合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懂得在朗读课文中感受课文行文断句的语言节奏魅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拥有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的能力,这样才是语文教学的圆满。“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这是极有道理的。所谓“写作为写作”,只有这样,在不断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真正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寻找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探索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汇。让阅读教学的基石更好地帮助学生走上成功的写作之路。

參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