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教学的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策略
2020-06-15罗全越
摘 要 积极开展基于差异教学的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学研讨与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学的多元化,从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这一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同时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所在。本文讨论了当前高中数学同题异构教学课存在的问题,并为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差异教学 高中数学 同题异构课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当前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不少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的时候,往往由于缺乏对于数学教材内容和功能的准确定位,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一,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紧密结合教材定位来展开。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对于教材的充分研读,缺乏对于数学教学思想的深刻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形式上的知识点,缺乏对于教材的框架、结构的研究,导致数学教学的高度不够。第二,没有充分思考教材功能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于教材而言,其往往会层层递减地进行内容设置和难度强化,但是教师没有充分把握这一点,导致没有真正实现“差异化”教学,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教学设计不够完善,是目前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第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对于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基本上都是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而缺乏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察,从而使得教学设计处于僵化的局面,难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二,在教学设计上,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缺少对于学生情感目标、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
2基于差异教学的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策略研究
2.1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设计
以高中数学“古典概型”教学为例,来对之进行同题异构课教学设计。下面将从三个视角来分别对此内容展开不同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从数学史的角度设计课堂,整节课贯穿数学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古典概型最早是由R.von米泽斯提出的,经过大量的实验,R.von米泽斯将固定数称之为概率,此后A.H.柯尔莫哥洛夫于1933年对这一概念做出了数学化的分析,并通过定义和公式来进行了规定。
站在历史角度来看,古典概率事件最早起源于赌博游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穿插历史故事、数学家趣事等,让课堂活动更有趣。
教学设计二:从教材概念本身出发设计课堂,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定义和性质。
从教材概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是最常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进行古典概率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演示抛掷硬币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注意,然后得出相应的规律,推导出定义。在得出定义之后,再进行后面内容的推导,体现出教学的学理性。
教学设计三:从现代教學设计角度出发,积极运用多媒体活跃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比如播放关于古典概率相关的动态试验,或者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比如播放视频等。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等开展教学。
2.2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策略
基于差异教学的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本体地位和学习需求基础上,进而实现教学改革。应努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明确教学定位、实行科学化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2.2.1明确数学课堂教学定位,并开展多元化教学
基于差异教学的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教学,必须要明确数学课堂教学定位,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进而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积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其次,开展多元化教学。在开展同题异构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新媒体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
2.2.2积极进行科学化的同题异构课堂教学设计
积极进行科学化的同题异构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要对学情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可以接受的课堂知识容量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第二,紧密围绕知识目标、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重目标进行设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流程设计中,要围绕情境创设——概念引出——公式推导——案例分析——课堂总结——作业讨论等流程来展开,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2.2.3实施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流程实施后,教师要结合本堂课的学习情况,来实施科学化的教学评价,并展开教学反思。此外,老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差异来分别布置相关作业,让他们尽可能地实现最大化的提升,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3结语
尽管不少高中数学课堂上已经开展了同题异构课,但是课程开展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体现为缺乏对于数学教材内容和功能的准确定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不完善、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为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明确数学课堂教学定位、积极进行科学化的同题异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同题异构课的教学效果,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进步。
作者简介:罗全越(1990.7-)男,满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参考文献
[1] 闫芹娟.基于FIAS的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比较研究——以六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9):205-206.
[2] 韦建志.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相关理论与案例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 潘丽英.新课程下对情境设计如何同题异构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28.
[4] 王介花.高中数学差异教学下同题异构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