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师生冲突与化解对策
2020-06-15潘丹
潘丹
摘 要 近年来,小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冲突与化解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等社会大环境的显著改变,小学生的个性、心理以及行为习惯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采取有效合理的策略,及时且正确的化解师生冲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立足于班级管理,分析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并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师生冲突 课堂教学 小学生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現代教育环境下,师生冲突成为教育学者关注的重点。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小学生的个性变得更强,师生之间各类冲突问题日益表面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在班级教学管理上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身心发展状况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方法化解师生冲突。然而冲突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压抑与逃避,传统的压制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时代的要求,因此如何发现以及合理的解决问题是当今小学课堂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艺术。
1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1.1什么是冲突
冲突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始于一方感受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者将要产生消极影响。冲突必然包括两个因素:第一,被双方感知;第二,双方存在意见对立或者不一致,并带有某种相互作用。以上因素决定了冲突过程的出发点。
1.2什么是师生冲突
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作为独立的意识主体,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一种对立状态。师生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小学教育阶段,师生冲突发生概率也逐渐提高。那么引发冲突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应该怎样及时合理的处理冲突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找解决方案。
1.3研究意义
师生关系良好与否是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原因,在心理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僵硬是导致师生冲突发生的首要原因。 首先,传统教育认为,师生冲突产生后,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压制管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教育的压制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其次,在学校里,因为老师和学生接触最多,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所以学生是否能够健康生长,班集体能否健康积极向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工作。再次,随着教育领域新课改的推行,班级中的冲突常常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发生,教师掌握冲突处理艺术和教学艺术等以促进班集体有序发展成为时代的要求。但研究中学的班级冲突及化解方法的学者居多,对小学师生冲突研究者并不多,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生师生冲突的调查分析,找出小学师生冲突的主因及对策,希望能对解决小学教学及班级管理中的师生冲突有一定帮助。
2小学课堂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
研究者选取“小学课堂师生冲突”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对小学课堂师生冲突的现状做出调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从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小学师生冲突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师生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课堂纪律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和学生还处于尴尬的对立位置。因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给学生传授新知、新的学习方法,但在学生阶段,大多数学生都表示自己不喜欢读书学习,因此在课堂上不太愿意听从老师的部署,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且小学生还处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在课堂上经常会有说悄悄话、吃零食等小动作,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小学生注意力的规律,合理教育违纪学生,就容易引发师生冲突。另一方面,班风管理和班级纪律同样重要。任课教师不能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合理有效解决冲突,才助长了师生冲突这样的不良风气,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后,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只是写个检讨书便草草了事。并且有些老师性格急躁,没有耐心以及过于严格管束课堂都易引发学生反感。
具体分析小学课堂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则表现为四点,列举如下:
2.1教师因素
2.1.1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小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与教育科学理论知识都扎实了很多,但教师整体还缺乏了解与研究学生的能力。在很多研究中都可以看到,学生和教师均表示:双方除了课上学习方面互动之外,课下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很难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交流,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很难从学生细微表现中捕捉到学生情感的起伏变化,那么,对教师来说,有预见性的避免恶性师生冲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这一行动就很难实现。
2.1.2教师的道德修养的缺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具备道德修养教师使学生学校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想成为被学生尊敬的人,就应该不断学习,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高个人涵养,加强自身修养,勤于思考,注重过程,勇于进取,就一定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成就。
2.1.3教师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差
教师性格、态度、兴趣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很多研究中都可以看到,学生大多表示: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民主型教师是最容易受到他们喜爱的教师。教师把在日常生活中接收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很容易受到学生的排斥,大部分教师都无法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感受,造成师生双方在心理情感上处于对抗状态,最后导致师生冲突。
2.2学生因素
学生是影响师生冲突的另一主体因素,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认知来判断教师的为人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如果学生认为老师是为自己好,就会对教师产生喜爱,自然而然的会对教师产生认同心理,即能够自觉合理的认同教师的说法或行为。相应的,学生如果认为学习某一学科很有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学习。持相反看法的学生就易与教师发生冲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关注这些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尽量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认同,促进学生个人及班级整体发展。
2.3家庭因素
多数家长仍停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上,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班主任或者学校教师联系内容仅限于学生的学习方面,忽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学校教育内容家长并不关心,教师给学生教授的道德内容,也许会因为家长的不认同,使教师的努力化为泡影。
2.4学校因素
2.4.1学校对师生冲突不够重视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接受的信息量的远超过我们的估计,孩子心理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学校如果不能更新教育理念,不能加强对师生冲突的关注程度,增设专业的研究师生冲突人员,学校、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实现不了教育观念更新的互动,那么,冲突的发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2.4.2校风、班风建设不到位
师生关系是学校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的整体反映和最直接的体现。国家对校园环境的建设方面有明确的要求:环境整洁优美、风气优良、设施完好、秩序正常。风气优良指的就是校风、班风、教风处在一个和谐平衡状态,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前提。学校如果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不重视,就有可能造成师生冲突,甚至导致较为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
3小学课堂师生冲突的化解对策
小学课堂师生冲突是一个必需并且必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处理师生冲突时,以传统的压制管理为主,而且教师在师生冲突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学生处于劣势地位。教师应完全重视师生冲突,学校也应该将师生冲突上升到严格的高度,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师生冲突,了解其产生原因,与时俱进,得出适宜的解决方案。笔者综合资料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系列化解小学师生冲突的对策,列举如下:
3.1开展赏识教育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当代教育界,教育学者们一直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表明:孩子受到他人的表扬后,情绪上会倍受鼓舞,自信感有大幅提升,此时孩子会更加努力主动积极的做一件事情,而且做好事情的概率会比受到批评后做好一件事情的概率有更大。教师应该在课堂互动环节或者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学生,多对学生“竖”大拇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老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某种做法,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走弯路,教师的作用就是要针对学生走的弯路,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3.2建设民主型班集体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师本身的意愿施加给学生,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提高本身的教学技能,发挥教学智慧,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自尊,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就事论事,不侮辱学生人格,尤其是针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尽量实现学生自己管自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3.3放低姿态,平等交流
现代师生关系由“我——他型师生关系”逐渐转向“我——你型师生关系”转变这在某种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学生在这种关系中能够相互尊重,学生才会将自己内心的疑虑全部告诉教师,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无法放低姿态,总是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双方无法实现平等交流。教师经常通过交流发现学生自卑或易冲动等消极情绪的来源,并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达到既鼓励学生又教育学生的目的。
3.4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的气质类型对其处事态度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多血质和粘液质类型同学分别和老师发生冲突,多血质的学生更倾向于言语冲突或肢体冲突,而粘液质的同学则更倾向于心里矛盾或言语冲突这一冲突方式。因此一方面,教师和学校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并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合理并及时的排解负面情绪,教给学生一些处理冲突的基本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改善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尽量使老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以减少冲突发生的概率。
3.5家、校实现有效联动
要实现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只靠教师和学校单方面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教育孩子的工作中。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应多以电话、短信、邮件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和目的,同时教师也应当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商讨教育学生的各种问题,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 周子琪.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师生冲突与化解对策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5:6.
[2] 张玲惠.“热问题”宜“冷处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4).
[3] 王琴.从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构看师生冲突的化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8(07).
[4] 张国浩.师生冲突中教师权威的旁落与重塑[J].教学与管理,2019(12).
[5] 孙继强等.宽恕:师生冲突的化解之道[J].华夏教师,2018(01).
[6] 田仰峰.师生冲突现象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J].学周刊,2020(02).
[7] 周楠.小学班级环境问题研究--基于小学班主任作用的视角分析[D].保定:河北大学,2019:5.
[8] 刘志军.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4-115.
[9] 马国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9(02).
[10] 汪昌華.小学课堂师生冲突产生的过程与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
[11] 刘爱钢.小学师生冲突类型分析及处理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7(24).
[12] 汪昌华.家庭背景对小学课堂师生冲突的影响[J].教育学报,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