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音 观千剑而后识器
2020-06-15张扬
张扬
多文本阅读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简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教师要合理利用语文课堂,充分利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特性,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前阅读任务要有计划性
课堂时间有其局限性,同时高中课余时间也具有极大的有限性,而多文本阅读教学课前阅读任务的布置,就需要具有极强的计划性,必须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精打细算,精细安排,只有合理充分的利用课余及课堂时间,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这样才能够做到厚积薄发,举一反三。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多元性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多文本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立足多文本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在阅读中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等,才能更好地挖掘文章内涵。
立足多文本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在读完一组以物为线索的文章后在引导学生回忆,教材中还有哪些文章也运用了这样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三、指导阅读策略要有渗透性
“多文本阅读”还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信息和筛选信息、记忆、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其中,最需要掌握的阅读策略是:
1.求同。“求同”就是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在讲《祝福》之前,要求阅读《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小说,分析这些小說背景的相同点,便于学生把握文章所处时代的特性。
2.比异。“比异”就是通过精细阅读几篇文章,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例如,同样是过年的情形,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欢乐的,而鲁迅的《祝福》中的过年则是沉闷、压抑的。
3.整合。就是通过对同一种类文章或同一作家文章的阅读,整合出这一类文章的共性或该作家的写作特色。例如,讲解《过秦论》时,给学生补充《六国论》及秦统一前后相关文章,如商鞅变法、张仪生平等,有利于学生整合出秦王朝统一前后政策上的变化,从而便于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4.判断。通过一系列多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辨别能力,提高学生对精美文章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阅读前后《赤壁赋》,阅读“乌台诗案”相关文章,就能够更好的判断苏轼那种豁达、乐观的情怀,更能够鉴赏其诗歌中蕴含的旷达与洒脱之情。
“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面对不断创新的语文课堂,充分把握多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性,并在教学中落实多文本教学方法,才能使多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