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开启语文教学

2020-06-15李梁梁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课本上榕树杨树

李梁梁

随着小学语文教材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贴近生活,语文课也越来越强调学生真实感受的表达。小学生在表达方面虽然缺少技巧,但对于生活的感受却比成年人更敏感、更丰富。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生活类课文,而且越是低年级,这样的课文就越多,如《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树之歌》《拍手歌》《沙滩上的童话》《找春天》,这些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读课文,能迅速建立起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课文就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课文可以印证生活,生活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这篇课文学生很感兴趣,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通过今天读課文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奇怪名字的树,比如水杉、金桂。读课文不仅知道了这么多树的名字,还发现了原来树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我们成人眼中很寻常的树,对于从未听过名字的小学生来说,是那么的新鲜。

既然生活中随处可见,那在教学时就不能浪费了这些宝贵资源,得让学生不仅知道课文中的树,还要了解生活中的树。第一句“杨树高”,大家好像都听过杨树这个名字,但杨树到底长什么样子似乎又不清楚,刚好从教室透过窗子,能看到学校南边有一排杨树,于是我领着大家站在窗前,指着学校里的杨树对他们说:“大家看,那就是杨树,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于是学生纷纷开始描述,有的说高,有的说大,有的说直,有的说绿,不一而同。于是我又把大家的目光拉回到课文上,课本上用了“高”这个字来形容杨树,大家认为合适吗?学生们用力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我接着问,刚才大家说了那么多词语,为什么作者却只用了一个“高”呢?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不大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说,因为“高”是杨树最大的特点,所以作者用了这个字。其余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看来看图片和看实物就是不一样,只有回到生活中,语文教学才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讲下一句“榕树壮”,首先让大家理解什么是“壮”,于是现身说法,“大家看我,壮不壮?”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壮——”我接着问:“那什么是壮呢?”学生又异口同声回答:“胖就是壮。”我又说:“壮有胖的意思,但不全是,它还有强和大的意思。”榕树究竟有多大呢?我问学生:“一棵树能长成一片森林,你信不信?”学生很坚定地回答:“不信。”于是我就讲了《鸟的天堂》中的榕树,讲完后问大家:“现在信了吧?”但没想到的是,还是有学生头一扬,坚定地说:“不信!”

他就是不信我也没办法,说实话要不是看了很多关于这棵榕树的介绍,“一木成林”这种事我也不信。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更能说明,语文教学需要用真实的生活去开启,学生没见过的东西,的确很难令他们信服。

语文课堂也可以搬到户外,哪怕是在校园里,那也是真实的生活。和学生春天在校园里观察小草的生长,夏天聆听雨点的声音,秋天探寻飘落的树叶,冬天体会雪花的冰凉。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格外喜欢,在真实的生活中他们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带着这些感受再走进课堂,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本上的文字不正是我现在的感觉吗!”于是这些文字变得异常可爱。

从课堂走进生活,晚上让学生寻找北斗七星辨别方向,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实践、运用,互相印证,学生学以致用,会更加珍惜课上所得。把生活带入课堂,春天到了,说说自己在哪儿找到了春天,带着生活的真实感受,再去体会课本上的文字,学生便有了更切实的感受。通过这一做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即是生活,学习语文是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情。

猜你喜欢

课本上榕树杨树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跟踪导练(五)
榕树
借课本
高跟鞋
算盘是个“小气鬼”
榕树军团来了
课本上的涂鸦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