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剧热潮席卷东亚
2020-06-15王一博
王一博
《一年生》剧照
Tine是一个自认很酷的男大学生,一直期盼在校园里遇到一个特殊的女孩,展开一段甜美的爱情。如他所愿,真的有一位学生对他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不过,Tine对对方无感,一次次地拒绝,爱慕者却像是铁了心一样穷追不舍。哦,需要补充的是对方也是一位男生。
为了摆脱痴情男孩的纠缠,Tine找到全校最帅的男生Sarawat,希望和他假扮情侣,从而让追求者萌生退意。但是直男Tine有所不知,Sarawat其实早就喜欢上了他……
这是在播泰剧《假偶天成》的故事,根据耽美小说《只因我们天生一对》改编。最近,这部剧借助互联网火到了中国,豆瓣评分高达9.1分。有意思的是,在专注于泰剧字幕翻译的天府泰剧字幕组的播放平台上,还有很多男剧粉的语音留言。有人在《假偶天成》更新的第一时间激动地留言喊道:“啊,终于等到了,Sarawat给我冲!”这说明,耽美剧的受众不只是大家印象中的“腐女”。
甚至,《假偶天成》还吸引了小学生粉丝。知乎用户“Win兔的胡萝卜”的妹妹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也和她一起看《假偶天成》。“Win兔的胡萝卜”在帖子中写道,妹妹先被男主们的颜值吸引,进而自愿要看。“这是她的自由,她有认识世界全貌的权利,知道这个多元的世界,知道一些人不同的爱,可以让她明白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可以让世界上多一个人对同性恋没有恶劣的态度,没有歧视和谩骂。”
两年前,同为耽美题材的泰剧《一年生》也在东亚地区爆火,两位男主演还在中国、韩国开了粉丝见面会。近几年,国内几大视频平台纷纷引进泰剧,使其成为继韩剧、美剧后又一个成功占领国内海外剧市场的剧种。
人们常说,泰剧剧情狗血、演技尬,什么都敢拍,为什么泰剧如此夸张,却依然让人上瘾?
禁忌之爱
“伦理剧三观尽毁,校园剧腐向发展,搞笑剧开车不断”,看过上百部泰剧的天府泰剧字幕组翻译大文,这样总结泰剧的题材风格。
大文印象很深的一部泰剧名叫《爱情复仇游戏》,它的剧情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你睡我老公,我就睡你儿子”。“现实中这种剧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很新鲜,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来看。如果按照现实主义来拍,那就是一个大妈跟年轻小伙的畸形恋爱了。”
尽管剧情狗血,表演夸张,有时候角色还不按常理出牌,但是大文每次看泰剧都觉得很轻松。“我们平时都戴着面具做人已经够累了,看个电视剧一下子就能看出好坏,也不失为一种爽。”
泰剧爱好者菱歌也认为,泰剧的特点是敢于夸张,擅长幻想。“只要不涉及政治敏感和宗教敏感的底线,甚至国际恐怖主义、贩卖妇女的内容都敢端上来,当然最后肯定是正义的胜利。”
去年6月播出的泰剧《吹落的树叶》就讲了一段禁忌之恋。主人公Nira生理是男孩,但认知为女孩。Nira不被他人接受,只有母亲和姑父才能让她感受到温暖,连她的父亲也非常厌恶她,并虐待她的母亲。姑父感应到了Nira的爱,却选择拒绝。伤心的Nira在母亲的支持下接受了变性手术,彻底成为一个女人。然而她的母亲因为接父亲的电话遭遇车祸。为了复仇,Nira以新的身份回归,勾引父亲,姑父也对新的Nira产生了爱情……
如此夸张的剧情,在国产剧里是无法想象的。菱歌觉得,泰剧的“狗血”是为了一下子吸引到观众的目光,但泰剧不是为了“狗血”而“狗血”,“狗血”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本质内核是挖掘人性,讲因果轮回。 “它符合了网络时代人们对作品‘短、爽、快的追求,人们无需动脑就可以获得强有力的刺激,来转移高压工作带来的烦躁和焦虑。”菱歌说,她更喜欢看传统泰剧,因为“这些剧更像是文人在讲故事,在一曲悠扬的音乐声中将故事娓娓道来”。
《过界的爱》剧照
《不一样的美男》剧照
天府泰劇字幕组宣传“零食工”在生活中有不少泰国朋友,他觉得,泰剧的狗血剧情其实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因为很多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都有现实原型。“Club Friday the series”是泰国一档系列微电影和迷你电视剧节目,从2012年开始按季播出,故事题材来自一档名叫《Club Friday》的电台节目,由听众在来电里讲述亲身经历。“这个系列的剧不仅是反映普通人的故事,也有最下层的民众,以及泰国上层社会的故事,基本把泰国各个阶层的世间百态都反映出来了。”零食工说。
去年,这个系列推出了第11季《过界的爱》,讲的是女主角被男朋友带回家后,他的父亲迷恋上了女主。男朋友的母亲一开始对女主角不屑一顾,但两人在相处中逐渐情投意合,发展出一段乱伦情。是的没错,一家三口爱上了同一个女孩。不过最终,女主退出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这个故事同样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创作者还在片头字幕上写道:“剧中呈现的故事可能经个人情况修改内容,没有任何损害任何职业的目的,也没有引导错误的性别标准和错误的社会道德观,以及产生对任何性别种群的观点和看法。”零食工觉得,这种故事虽然让人大跌眼镜,但是在电视剧里却有机会存在,体现了创作者对于所有情感的包容和接受。“泰剧把爱的含义放大到很高的位置,有时候你觉得这种爱是不可思议的。”
关注性少数群体
《假偶天成》的大火,是泰剧耽美题材成功的又一次证明。LGBT人群、第三性别人群一直在泰剧中存在着。
前几年国内互联网上火了一轮的《不一样的美男》讲的就是第三性别人群——泰国人妖的校园生活。有豆瓣网友总结当时看剧弹幕,看第一集时大家都在吐槽“辣眼睛”“精神污染”,但到了第二集,弹幕集体变成了“为什么我还在看”“我竟然点开了第二集”……有人把八位主人公叫做“八朵金花”,整部剧表面上看讲的是他们爱得死去活来又斗来斗去的夸张日常,但实质探讨的是变性人和同性恋群体在青春期的爱情与烦恼。大文觉得,以“第三性人”为主角的剧,是泰剧一个特色。“里面的角色想怎么释放天性、尖叫都随心所欲,勇敢做自己,让人看到他们的乐观精 神。”
过去,人妖群体在泰国会受到排挤和歧视,近些年,虽然社会态度更包容了,但是一些人仍然承受着社会压力。另一方面,泰国又把“人妖文化”作为一个宣传方式。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卢竹梅向本刊记者分析道:“泰国第三性别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无论是出于对外输出文化特色的自我构建,还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亦或是思想愈发开放,人妖这一带有鲜明特征的形象在泰国的影视作品中越来越常见。”
但无论是讲述LGBT人群的爱情,还是以第三性别人群为主的剧集,在泰国都并非主流剧。泰国的几大电视台很少出现耽美剧,性少数人群在泰国正剧里多为配角,担任搞笑或反派角色。
天府泰剧字幕组后期“猴子”认为,泰国耽美剧之所以在国内比较火,一大原因是泰剧圈和腐剧圈有重合,另一方面追耽美剧的大多是年轻人,是互联网的活跃用户,他们在微博、B站、豆瓣等社交平台上的集中发声,也帮助这些剧集在国内的传播。
但相较于中国或其他国家的耽美剧,泰国耽美剧的确有它的优势。猴子觉得,泰国耽美剧总是能把两个人之间细腻的情感拍出来,如实地还原出耽美小说里的情节和情感。《假偶天成》中的一个细节是,Tine和Sarawat弹吉他,只有一个拨片,Tine就把拨片剪成了两半。后来,有剧迷发现,两个拨片被他们做成了两串手链戴在手上。而导演并没有刻意突出这个细节,剧迷们发现后仿佛被塞了一颗糖。
但是国内拍摄耽美题材时,受到政策或者伦理道德的约束,对于类似情感的描写会更隐晦,似有若无。即便是根据耽美小说改编的耽美剧,也一定会有大量改动。
另外,泰国剧方非常会打造CP,将捆绑CP作为一种营销方式进行宣传。如果一对明星在一部剧中大受欢迎,剧方会安排他们在下一部剧中继续演情侣。比如泰国“国民官配”Num和Kob,从荧幕情侣发展为现实情侣,在事业上高度捆绑,合作了八次。
《假偶天成》剧照
泰剧的土壤
尽管泰剧总能突破人伦限制,讲述所谓的禁忌之爱,但泰剧爱好者菱歌认为:“泰国主流思想还是比较传统,只是比较宽容,允许有不同声音出现。”
在泰国,人们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态度相对开明,即便不接受,也不会反对。零食工在泰国旅游时,经常在便利店或者商场里见到留着胡子,涂着口红的男性店员,来往的当地人习以为常,不会有异样的眼光。
泰剧总能突破伦理禁忌离不开泰国的文化背景。“中日韩三个国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深),把伦理道德看得比较重。但泰国人不会觉得这样的题材有悖人伦,这背后是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所以他们把这些故事搬到电视上来。”猴子说。
而泰剧文化的独特性,又和其两千多年的佛教文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卢竹梅认为,泰国文化的根基就是佛教文化。她曾在论文《浅析泰国电视剧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成因》一文中提到,佛教已经渗透到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宗教信仰升华成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体系,对泰国人的生活、人生态度有很深的影响。“以佛教文化为主导的泰国宗教文化便是那只将各种矛盾与冲突糅合、弱化的‘看不见的手。”
佛教提倡的“乐”使得泰国人崇尚有趣的生活方式,所以泰国民众本身对于“同性”、“變性”等问题天然具有更高的宽容度。卢竹梅分析道:“加之泰国本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现代旅游业将‘人妖文化打造为泰国主要名片之一,泰国本土文化受到来自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国民思想开放程度较高,包容性更强。所以同性、变性早已不是泰国寻常百姓人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也就使得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泰国电视剧对于以上题材并不避讳甚至有意突出,以此打开国际市场。”
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土壤,才孕育了看起来毫无逻辑可言,偏离伦理范畴的“狗血故事”。“泰国一切与艺术相关的文化都围绕着宗教而发展变化而来。”卢竹梅说。“强调‘善恶终有报的佛教基本教义与鬼神说直接影响了泰国电视剧剧本的基本框架设计及情节构思,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诸如恶人在开篇横行霸道最后终食恶果的戏码充斥其中。”
另外,泰国的影视审查制度也成为浇灌这朵文化奇葩的另一推手。泰国的影视剧有严格的分级制度,每一部剧的片头都会标明这部剧适合哪个年龄段的观众收看。此外,泰国关于剧情内容的审查并不严格,也就允许了各种题材内容的自由生长。
作为字幕组的成员,猴子的工作让很多中国观众了解到了邻邦的异域文化。她觉得,泰剧相对开放的题材和精神上的包容度,“颠覆”了一些观众的认知,让他们试图接纳更加多元化的群体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