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刘亮程作品中乡村意象的特征

2020-06-15吴天石

山东青年 2020年4期
关键词:刘亮程乡村意象

吴天石

摘 要:独特的乡村意象是刘亮程散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其独特文风的关键。刘亮程笔下的乡村意象是十分复杂的,它包含了民族历史文化、包含了个人生命体验。刘亮程在创作时又加入了文人理想和人文情怀,因此,他的散文是极富诗性的。

关键词:刘亮程;乡村;意象;特征

一、 引言

刘亮程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他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的空闲写下一点文字,几乎所有的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偏远的村子里,房子被风渐渐吹旧,太阳将人慢慢晒老,树木都只能按自然的意志发芽生长。长期而真切的生活体验是刘亮程对乡村认识的直接来源,他是在有了对新疆偏远乡村世界的认识的基础上再去感悟人生。

通过大量阅读刘亮程的作品,读者会渐渐发现乡村意象是刘亮程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可以说是刘亮程散文的主体,用一个个碎片化的叙述来构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乡村意象使得刘亮程的散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刘亮程作品中出现的大量的乡村意象是包含了多层次内涵的,它包含了部分的民族历史文化,包含了个人的生命体验,刘亮程在叙述时又加入了自身的人文理想和人生体悟,因此,他的散文是极富诗性的,这也使得这个乡村是属于刘亮程一个人的,是独一无二的。“刘亮程散文因其对村庄的重笔描摹、对故土的深情怀想,可以将其散文归于乡土散文的范畴。他清新素朴又富含哲理意蕴的散文让读者在文字间找到了乡村或即或离的模样和气息,文字中出现大量的乡村意象朴实无华,却渗透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还有对生命的感悟和灵魂的慰藉。”①

二、 乡村意象的特征

(一)孤独与冷峻

刘亮程笔下的乡村意象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孤独与冷峻,原因有二:

首先,刘亮程的童年并不是如常人一样幸福快乐的,他并非一直生活在那个条件艰苦的乡村。在很小的时候他生活在甘肃一个小镇上的,因为不得不逃荒,在父亲的带领下,举家搬进了新疆边远的小村庄。其实去新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只是因为刘亮程父亲的姐姐,也就是刘亮程的姑妈生活在那里,所以,一开始搬过去的时候刘亮程其实是有些不情愿的。在搬去新疆后,虽然说不上活不下去,但是也并不如人意,意外接连发生。先是父亲去世了,过了一年半左右刘亮程的奶奶也去世了,后来也不知是否情愿地迎来了继父,随后再次搬家。在这样接连不断的不幸遭遇之外,物质资源上的匮乏也使得生活是十分贫苦的。这样颠沛流离且毫无幸福快乐可言的童年经历使得刘亮程在塑造笔下的乡村意象时,并没有写出多少幸福快乐的记忆。

其次,新疆本就荒芜,刘亮程一家所搬去的村庄在新疆又是属于十分偏僻的,这样一个需要十分努力才能生存下来的环境使得刘亮程在当地生活时更多的感受到的便是孤独。这种孤独不仅仅是因为村庄在地理位置上的偏远造成的,更是因为在那里的生活或许只能叫做生存。在《只有故土》一文中,他以一种自言自语的口吻说道“我熟悉你褐黄深厚的壤土,略带碱味的水和干燥温馨的空气,熟悉你天空的每一朵云、夜夜挂在头顶的那几颗星星。我熟悉你沟梁起伏的田野上的每一样生物、傍晚袅袅的炊烟中人说话的声音、牛哞声、开门和关门的声音”,一直生活在城市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当所处的环境要孤独冷峻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人如此熟悉土壤、水、空气、云和星星等等在平日里大家熟视无睹的事物。乡村的孤独冷峻在潜移默化中也造成了人的孤独冷峻,当乡村与人渐渐融为一体后,他们便一起承受着那无法逃避的孤独与冷峻,只不过,一个是从不诉说,一个是难以诉说。

(二)原始与野性

在感受到刘亮程笔下的乡村意象的孤独与冷峻后,接着仔细品味,便不难发现隐藏其中的原始与野性。《人畜共居的村庄》中有一段描写生活场景的文字,“人畜共居在一个小小存在里,人出生时牲口也出世,傍晚人回家牲口也归圈。弯曲的黄土路上,不是人跟着牲口走便是牲口跟着人走。家和牲口棚是一樣的土房,墙连墙窗挨窗。人忙急了会不小心钻进牲口棚,牲口也会偶尔装糊涂走进人的居室。看上去似亲戚如邻居,却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子久了难免会认成一种动物”。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很难想象人与家畜住一样的并且靠在一起的房子,因为城市里是划分鲜明的,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等等,就不用谈人和家畜走错家门的情况了。只有在环境十分艰苦,艰苦到就算人十分努力也只能勉强解决基本生存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有趣但真实的原始,在这原始之上,人会在无意识中被环境慢慢同化,野性的一面得以体现,以至于会出现人被“认成一种动物”的情况。谈及原始与野性这两个词汇,人们总是最容易想到大自然,没错,刘亮程笔下的乡村意象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乡村基础之上的,但是在这基础之上,又包含了他自己的种种情感。

原始与野性这一特点的成因也分为自然环境与个人感情两点:

首先,在荒芜偏僻的沙漠中存在着一个小村庄,那么生活条件也是很简陋的,不去谈精神上的满足,就连满足自身的温饱需求也必须十分十分的努力,一个不小心就会吃不上饭,如果自己不努力再加上时运不济,甚至都无法生存下去。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也不仅仅靠居住其中的人的努力,有时候还得看上天的眷顾与否。可能一场在城市中可以被治愈的病,在那里,发生在某个人身上,就会给他的一生画上句号。

其次,在这样一个夹缝中生活的人在精神上也或多或少会沾染上原始与野性。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大多受过一定的教育,再加上城市生活无形中的条条框框,所以城市里的人在精神上相较于生活在乡村里的人是被限制住的,心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欲望时都会本能的去克制,久而久之,一个人便会变得让人陌生。而在以生存下去为主要目标的环境中生活的人呢,他们的各种情绪与欲望则会较为明显的表现出来,小到邻里不满引发的吵架甚至打架,为了填报肚子去偷别人家的食物,大到一个村庄不再能够满足一家人的生存需求时,便会搬去另一个村庄,毕竟留恋故乡并不能填饱肚子,只有实实在在的庄稼与各种家畜才能。

(三)厚重与坚韧

虽然《一个人的村庄》与《遥远的村庄》只有少数的篇章是以人为重点进行描写的,但是乡村意象的厚重与坚韧却是在人的身上得到体现的。前面讲了乡村环境的孤独与冷峻,乡村生活的原始与野性,那么,是怎样的人,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呢,是厚重与坚韧的人。不厚重,就无法承载生活所带来的重压;不坚韧,便无法挺过一场场春夏秋冬的轮番洗礼。

在《寒风吹彻》中,刘亮程这样写道“就在前一天,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大雪来临。我劈好够烧半个月的柴,整齐地码在窗台下。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无意中像在迎接一位久违的贵宾,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放到一边,腾出干净的一片地方来让雪落下。”在那样荒芜偏僻的环境中,每一场大雪都是对生活其中的生命的考验,而刘亮程却能以这样轻松从容的态度来应对,虽然应对的并不算轻松,但好歹是挺住了那么多年,足可见他生活、生命的厚重。

三、结语

在作品中,刘亮程并没有刻意的去表现孤独冷峻、原始与野性、厚重与坚韧等特点,或者可以说这些特点是读者从一个个细节和碎片中发掘出来的,这样自然而没有多少雕饰痕迹的描述反而将那个远在新疆、远在刘亮程自己心中的乡村如抽丝剥茧般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真实感也是刘亮程散文一大特点,这里便不再赘述。

[注释]

① 雅娟. 论刘亮程散文中的乡村意象[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猜你喜欢

刘亮程乡村意象
潜在的共鸣与对话——论雍措与刘亮程的乡土书写
冬天,与刘亮程有约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