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2020-06-15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4期
【成语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成语释义】根据人的外表来判断人的品质或能力。有时也指根据人的外貌来决定用何种态度去对待。
【近义成语】表里如一
【反义成语】量才录用 人不可貌相
子羽和宰予都是孔子的学生。子羽长相丑陋,宰予长相英俊,孔子对他俩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子羽长得非常难看,孔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对他的印象就很不好,心中想:“这个人长得这么丑,一定没有什么才气。”因此他对子羽的态度十分冷淡。子羽感觉自己呆下去也很无趣,就只好退学,回去自己钻研学问。
宰予和子羽截然相反。他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加上他口才好,能说会道,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对他也很重视。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孔子所料。子羽是个志向远大,并且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他离开孔子后,更加发奋努力钻研学问,不久以后他就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学者,很多青年慕名到他的门下求学。
而宰予虽然长得英俊,却生性懒惰,尽管孔子非常认真地教他,可他的学习成绩极差,孔子曾再三地劝导他,他都不听,有时甚至天已大亮,还在床上睡懒觉,气得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矣”。
后來,宰予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到齐国做了官,可是没多久他就因犯罪被齐王处死了。
听到宰予的死讯,孔子触动很大,他很感慨地说:“从子羽身上使我知道,不能以相貌来衡量一个人;而宰予的事,也告诉了我不能凭一个人所说的话来衡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