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网络舆情下引导策略研究

2020-06-15房议

山东青年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新媒体

房议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突发事件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传播快影响大,直接关系到学校及学生的利益。通过研究分析网络舆情的成因及特点,按照舆情发展前、中、后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为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空间,安定和谐的校园育人文化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高校;突发事件

一、绪论

以短视频、微博、直播等舆情载体的新媒体正在逐渐被大学生追捧,并表现出较高的开放性和匿名性[1]。学生利用新媒体的这些特性,参与各种互动。但正是这种隐匿性使得消息人可以毫无顾忌地恶意发布、转载、传播,最终导致给学校和个人造成了从网络到现实的影响,最后形成连锁反应,网络舆情逐渐增大,导致学校和个人成为了网络舆论的对象,进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2-3]。

当前,高校中的辅导员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各自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此外,当前大多数高校还未建立较为完善的舆情防控机制,还不能做到舆论危机防控和干预,通常要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去处理,而解决手段往往传统单一。舆情的引导不健全,尚不能形成统一的体系。

二、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分析

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勤服务 学生对住宿环境、教学条件、用电设备等由后勤服务公司管理下的不满,例如餐厅饭菜价格不合理、楼管服务管理不到位、校园网络收费不合理等。

(2)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日常教学工作,成绩等,例如学生对教师课堂上的言论、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教材问题等。

(3)安全保卫 安全保卫也是校园负面舆情发生的主要爆发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财务电脑手机等、热点处置问题等。

(4)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主要涉及到例如:学生对教师处理的不满,宿舍检查通报等,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的不和谐。

(5)突发和热点问题 校园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等也是高校舆情的重要导火索。如学生等意外伤亡、情感纠纷、时政热点问题等意外事件,新闻热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新媒体因其显著的特点,使得其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温床,并迅速传播,关注度高。但整体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生成期、发酵期、高涨期、消融期。

三、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探究

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应该建立在统一科学规范的引导机制上,从事件的预警、调控、消融、引导反馈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着突发事件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建立相应机制,形成完整、系统、科学、规范的舆论引导机制。

(一)网络舆情前

1.良好的沟通机制

高校管理者首先应该端正态度,摆正好心态,本着服务学生为宗旨,当出现矛盾或者冲突等敏感问题上,需要谨慎对待,平和沟通,妥善处理同时要有防范意识,以免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造成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2.设立校内投诉站点

很多高校设有校长意见箱、纪检监督电话,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处理效果不理想,保密性不好等,致使学生对学校的监管措施失望,导致学生将不满发泄在网络上。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进行网络舆情的引导和传播高校文化,使新媒体成为学校正面宣传的平台[4]。鉴于此,可以设置校内网下的网络投诉机制,效仿政府部门的网站,既可以匿名,同时要求各部门实时答复解决。

3.组建舆情管理团队

高校应该设置网络舆情管理小组。组建由辅导员、思想政治老师、学生干部为主的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的监控队伍。舆情发生初期,可以将信息及时恰当处理,避免进一步恶化;事件后期,要加强舆情重建,客观反思致谢等[5]。

4.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高校应该设置网络舆情管理小组。组建由学院书记、辅导员、班干部为主经验丰富的监控队伍,指定专门人员坚持每天1-2次监测网络舆情,不但能够及时发现上报,还可以主动跟帖,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引导好舆论工作。同时,管理小组要加强对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招生就业处等网络舆情高发的重点部门加强沟通引导,在矛盾产生初期做好稳定工作,并反馈问题及时更正。

5.增设新媒体官方账号

增设官方账号,主要是宣传正能量;同时当发生舆论危机时,官方账号可以在及时妥当、求实、公开发布事实真相,降低舆情的影响,妥善处理矛盾,稳定学生的情绪,同时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二)网络舆情出现

突发事件后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規律,舆情的发生主要经历四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高涨期,到最后的消融期,早发现早处理,是降低舆情危机的重要决策,这一时期主要涉及到发帖人,媒体,网民以及高校主体。

1.锁定发帖人

事情发生后,做好排查工作,应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发帖人,舆情引导小组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当事人客观对待问题,正确处理不满与情绪,删除不正当的帖子舆论,通知对应职能部门妥善解决问题,严防时态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安排专人每天紧盯事件的发展,做好发帖人的思想稳定工作,切实提高服务意识。

2.有效的双向沟通

当网络舆情发生时,高校作为事件所在主体,应当建立起当事人、媒体三方的双向沟通机制。学校要及时向当事人了解情况,以便随后正确、实时地对情况进行通报和采取对应措施。同时,要积极与媒体进行沟通,对于不当的事实,言论,质疑等,还需要借助媒体,予以更正声明和引导,把握舆情信息引导的最佳时机,防止事态的扩大,造成对学校或者个人的再次伤害。

3.舆情的及时通报

舆情发生一段时间后,随着网络谣言及虚假新闻发酵,跟帖,很快形成舆论压力,使事件朝着不利于高校的方向发展,陷入被动。同时,若采用“一堵二捂”的传统工作理念,被又被认为不作为。

当舆情发展到高涨期时,面对突发的网络舆情压力,高校应保持好良好的沟通,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博等新媒体渠道,第一时间主动承认澄清事件真相或者不当言论,避免出现“信息真空”现象,回复公众的提问及质疑,实现真诚有效沟通,同时利用舆论的高地,做好舆情的引导工作,把握主动权,争取话语权,耐心解答,从而降低事态的影响,更有助于提升学校在公众中的形象。

4.重視传播载体

在舆情发生后,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新闻媒体在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必须考虑尊重媒体在引导舆情中的积极作用,从而降低舆情压力[6]。

高校与媒体要建立互信沟通机制。在舆情危机初期,高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与媒体进行互信沟通,及时准确的将事情的缘由与媒体交互,和媒体一道,积极引导舆论。同时高校平时应加强与媒体的交流学习,增强互信,尊重与帮助,保持良好的沟通途径,树立高校公开透明的形象。

(三)网络舆情消融期

突发事件得到妥善解决,舆情逐渐衰竭,并不代表舆情完全消失,很有可能是“死灰复燃”。虽然不少高校已经建立舆情管理机制,也建立了新媒体发言机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现实中,仍体现出不少高校的新媒体管理人员出现缺乏应对技巧,使得时态进一步扩大,形成另一负面舆论压力。

高校客观真诚的态度是降低舆情危机的关键,大众的关心关注是学校进步的助推剂,正确的处理是对大众的尊重,更是提升学校形象的关键。因此高校要积极恢复组织形象,重塑高校公信力,通过新闻发布、有效处置、及时追责等方式向公众展示高校的措施及主动作为的态度,建立负责高效的高校形象[7]。

四、总结

自媒体下的新兴网络,对于营造网络空间有利有弊,既是“催化剂”但可以是“助退剂”。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高校管理部门首先应当从本质上切实提高服务师生的意识,同时了解当下网络舆情的成因、传播机制和特点,以科学有效的办法降低网络舆情的发生,营造清朗和谐的育人文化。

[参考文献]

[1]高芳放.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控制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56-57.

[2]刘立波,郭玉铸,LIULi-bo,等.高等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99-302.

[3]杨一帆,马少龙.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60-62.

[4]杜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防控管理探究[D].广西大学,2017.

[5]周勇.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4(2):5-6.

[6]黄欢.高校应急信息管理能力建设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5.

[7]杨维东,曹兰.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舆情治理新范式[J].传媒,2018(13).

(作者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新媒体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