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影越千年
2020-06-15吴华
◆文/吴华
中国存世的古塔,数以万计。这些古代的高层建筑,穿越百年千载,傲立在江滨河畔、山巅峰头、城镇乡村、庙宇寺观之上,成为一处风景或一组建筑群的点睛之笔和标志性建筑物。
世间万物,有生就有灭,有灭就有生。作为建筑的高塔也是一样。
先说有生就有灭:自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史上曾经建造过无数的佛塔。宋代以前,僧侣信徒们以建造木塔为主,不过,木塔难于避免雷击火烧、虫噬风化,往往不能长久存世。在历史上出现的兵火天灾中,木塔几乎已损毁殆尽,保留至今的木塔,惟有山西应县辽代木塔这一座。存世的古塔,大多为较为牢固的砖塔、石塔和金属塔。佛塔的生灭,与建筑材料直接相关,更与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有关。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极为雄伟辉煌的高塔,颇为彰显古人的工艺技术和建筑智慧。其中,最为著名者,是北魏洛阳永宁寺塔、明代南京大报恩寺塔。这两座佛塔皆高达百米,前者为纯木构,后者为砖砌琉璃贴面。遗憾的是,它们早已遭人为损毁,经历了由生到灭的历史过程。
洛阳永宁寺塔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建成于公元516年(北魏熙平元年),为北魏孝明帝元诩的母亲灵太后所建。这座1500多年前建造的佛塔,是全木结构的九级方塔,层层有塔檐,每层各面有三门六窗,塔刹上的相轮有三十重(是古塔塔刹上相轮层数最多者),据建筑学家张驭寰考证,全塔高度竟达110多米!
洛阳永宁寺塔
东魏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对永宁寺塔有详细的记载,杨炫之介绍说,宝塔建成后,北魏孝明帝和母亲灵太后曾经登上高塔,母子俩站在百米高塔之上,俯瞰京城洛阳景象,有了“视宫中如掌内,临京师若家庭”的感觉。据杨炫之记载,因永宁寺塔高耸云际,所以“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山东海边的人,曾经见过海市蜃楼中的永宁寺塔:“见浮图(塔)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忽然)雾起,浮图遂隐。”对于这座中国古代最高的佛塔,杨炫之用了“不可思议”“骇人心目”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它带给当时人们的心理震撼。
就是这么一座辉煌雄伟的宝塔,于公元534年(北魏永熙三年,此时帝王为孝武帝元修),在存世18年后,遭遇火灾而“寂灭”。佛塔大火由八层烧起,渐及全塔。因永宁寺塔体量超大,这场大火足足烧了3个月尚未熄灭。令人咋舌的是,永宁寺塔烧毁后仅两个月,北魏孝武帝元修就怅别洛阳,迁居长安,并于该年年底,被权臣宇文泰毒杀,北魏遂被西魏取代而不存,仿佛冥冥之中有此定数。
19世纪外国明信片上的南京大报恩寺塔
南京大报恩寺塔
明代南京大报恩寺塔,是明成祖朱棣于1412年,为其生母碽妃(碽,音“工”)敕令修建的八角九级楼阁式琉璃宝塔,百米高的宝塔,可谓高耸入云,塔身被白色琉璃板砖围砌,每块琉璃板砖上,都有佛像,形成了万佛环峙高塔的壮观景象,塔檐盖瓦和拱门则用五色琉璃砖瓦修葺,塔的高度和华美程度,都属当时年代全球罕见,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以至于大报恩寺塔(西方人称“南京瓷塔”)成为西方国家明信片上的“明星”。
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建造这座嵯峨耸峙的高塔,是为超度他生母的亡魂。朱元璋四儿子朱棣,其生母是碽妃。这个不幸的妃子,被皇后诬告行为不轨,惨遭明太祖朱元璋幽禁,她被朱元璋下令穿着铁裙、囚闭密室,直到抑郁而终。等到朱棣当了皇帝之后,这位崇信佛教的成祖,为了报答母恩,超度屈死的生母的亡灵,在1412年敕令修建南京大报恩寺和这座大报恩寺塔。据建筑学家罗哲文介绍,朱棣破格特许用皇家宫殿的制度和材料来修建寺塔,仅塔刹刹顶的大宝珠,就用去了黄金2000两;包括郑和在内的两位亲信太监亲自监工;参与造塔的工匠、民夫达10万之众!由于工程浩大,大报恩寺塔竟然修建了20年才完工!那位为母建塔的朱棣皇帝,没等到佛塔出世,就已在宝塔落成的6年前魂兮归去了。
这座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宝塔,存世400多年,在1856年,也就是清朝咸丰六年,“寂灭”了。缘由是:洪秀全的太平军定都于南京之后,其手下悍将韦昌辉与石达开产生矛盾公开内斗,韦昌辉竟然为了小集团的利益,下令摧毁了这座傲世的绝美高塔。
再说有灭就有生:近代以来,在华夏大地,又有新的佛塔涌出。如1924年兴建的杭州西泠印社华严经塔、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北京大学博雅塔、2001年仿建的北京中华民族园大理三塔、2002年重建的杭州雷峰塔、2002年兴建的常州天宁宝塔。这些高塔中的晚辈,虽“出生”较晚,但却有着“后发优势”,借助了近现代科技手段和建筑材料,为塔这种中国传统高层建筑的代际接续,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杭州西泠印社华严经塔
杭州西泠印社华严经塔 摄影:吴华
位于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以研究金石篆刻为主业,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1913年,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在西泠印社的山丘林丛里,隐现着一座八角十一级攒尖顶石塔,塔高十余米,塔顶安装金属塔刹:一座小型的覆钵式塔。华严经塔总体造型挺拔俊秀,凸立而不突兀,内敛而不张扬,与西泠印社的佳山秀木融为一体。
华严经塔,别名叫西林塔(临近西泠桥故名)、西泠印社石塔,它是在1924年,由西泠印社同仁建成。1924年,是个动荡的年代,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北洋政府政坛不稳、高层人物更迭变换;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宫……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风光旖旎的西湖边上,孤山峰头,一群文化人正醉心于修造佛塔,目的是点缀西泠印社一带的风景。这座华严经塔,塔座上雕刻着十八罗汉像,一层塔身刻有《华严经》和李叔同《西泠华严经塔写经题偈》,四层到十一层塔身雕刻佛像,其中第八层南面为毗卢遮那佛,东南为文殊菩萨,西南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组合成佛教中的“华严三圣”。雕刻《华严经》、“华严三圣”,说明这座石塔是弘扬华严经的道场,也道出了华严经塔名称的来历。不过,这座石塔的更大价值,还是扮靓西泠印社与孤山的风景。
华严经塔虽然建造于近世,但塔的形制、所使用的材料和建塔的手段,依旧是传统的。只不过它出世的年代较为晚近而已。因此,华严经塔应属于传统佛塔的范畴。
北京大学博雅塔
北京大学博雅塔,是老燕京大学的一座供水塔。北大的原址,在北京沙滩,就是著名的北大红楼那一带。北大的现址,则是老燕京大学的校区。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大整体“入住”燕京大学。原燕大的博雅塔,就成为了北大博雅塔。
图片来源:北京市通州区图书馆
博雅塔,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水塔中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典范之作。燕京大学建塔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学校师生的用水问题,没想到却成就了一座赓续百年的经典建筑。博雅塔的外观造型,取自北京通州燃灯佛舍利塔(简称燃灯塔)。燃灯塔,是座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塔,重修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后的佛塔,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青砖建造。塔高53米,挺拔雄俊,凌霄接云,兀立在京杭大运河的北端,是大运河北起点的标志性建筑物,其功能除却供奉燃灯古佛的舍利子外,还具有现代航标塔的意味。博雅塔在修建时,采燃灯塔的外观形制,外观上复原了燃灯塔的挺拔俊秀,塔的形制也是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其塔座、塔身、塔檐、仿木斗拱,亦都与燃灯塔如出一辙,但博雅塔也有与燃灯塔不同之处:其一,博雅塔使用的建筑材料,与燃灯塔迥异。燃灯塔是砖构,博雅塔的主体,则是钢筋水泥结构;其二,与实心的燃灯塔不同的是,博雅塔内部为空心,有旋转楼梯直通塔顶。此外,博雅塔的高度为37米,比燃灯塔低了16米;博雅塔的塔刹为一颗大宝珠,状若清朝官帽上的宝珠,与燃灯塔由覆钵、莲座、相轮、宝珠组合成的细高型的塔刹,全然不同……基于这种和而不同、仿中求异的设计与建造思路,在近百年前,博雅塔横空出世,耸立于燕园未名湖的东南隅。
自从博雅塔建成之后,燕京大学师生解决了用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挺拔秀丽的博雅塔,为燕大未名湖风景区平添了一处绝佳的审美观照中心,使得原本略显平淡的未名湖风景,倏然间闪现出一抹亮色。高塔平湖,凝固成一幅四季变换的静美画卷,从此,未名湖与博雅塔,就博得了“一塔湖图”的美誉。修建水塔,在强调其实用价值的同时,还彰显了它的审美价值,这不得不说是近代燕大人的文化智慧的体现。
北京中华民族园仿建的大理三塔 摄影:吴华
北京中华民族园仿建的大理三塔
北京中华民族园,位于鸟巢南面不远处,建成于2001年,集华夏各民族古代特色建筑于一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殿宇楼台、亭桥轩榭遍布园内,无声地述说着华夏各民族经典建筑的艺术、文化与历史。游客游赏于方寸之间,就可以“遍历”天下、“遍游”胜境。这其中,仿建的云南大理三塔,高耸于中华民族园南园殿影林丛之上,格外抢眼。
大理三塔,是营建于云南大理的三座著名古塔,始建于公元824年至859年,是当时南诏国崇圣寺内的三座佛塔。三塔“一大二小”,大塔名千寻塔,高近70米,十六级砖砌密檐式空心方塔;两座小塔均高42米多,皆为十级八角空心砖塔,三座佛塔通体灿白,高耸云霄,成掎角之势,共同构成古城大理最靓丽的一道风景。中华民族园仿建的大理三塔,体量上小于原版的大理三塔,三塔之间的间距、角度也与原版的大理三塔有所不同,但其形制、体态、容姿,与原版的大理三塔几无二致,塔基、塔座、塔身、塔檐、塔刹与砖雕佛像,皆为原版大理三塔的真实复原。这可以帮助游人,不去大理,亦能欣赏到大理三塔的雄姿,体味到大理三塔独特的意蕴。
中华民族园“大理三塔”,虽为仿建,但却被现代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它们是云南大理三塔的“现代版”。两组高塔一南一北,塔龄相差千载,却跨越遥远的距离、悠长的历史岁月,共同续写着中华高塔的传奇。
常州天宁宝塔
常州天宁宝塔,是现世高塔的典型代表。建成于2002年的天宁宝塔,高近154米,八角十三级攒尖顶,是有史以来我国最高的佛塔,有“中华第一佛塔”之称。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里,天宁宝塔以其高耸入云的身姿,拔得常州第一高层建筑的头筹。
从外观上看,天宁宝塔保留了古代江南楼阁式塔的风貌和体态,其塔基、塔座、塔身、塔檐、塔刹、仿木斗拱、平座栏杆、隔扇门窗,一应与江南古典楼阁式塔相同;塔的设色与彩绘,保留了江南楼阁式塔的华丽与典雅的风貌;塔的身姿,雄浑中见出秀丽,挺拔中飞扬着华彩,是中华木结构高层建筑造型与外观的现代体现。天宁宝塔的内部,层层设置体量巨大的佛龛和佛坛,供奉着金身玉体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以及天王力士像,四围的壁画与铜版画,讲述着佛本生和佛传故事,与传统佛教的佛殿、佛塔内部的供奉与布置基本相同。
与传统佛塔所不同的是,天宁宝塔由于是当代人修建,所以借助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建筑材料。与杭州雷峰塔相同,天宁宝塔内部有电梯直达塔的最高层;塔内布置了现代化的灯饰与光电系统;塔内各层空间宏敞,供奉着难以数计的精雕细琢的佛像、菩萨像,大型壁画充斥其间,其内部布置之浩繁,是塔内空间狭小的古塔所难于企及的。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方便了人们登塔游赏,还赋予了佛塔以超出想象的艺术表现张力。
高塔有生有灭,新旧杂陈,老的塔坍颓了,新的塔又雄立起来。高塔代代相因,这是中国这种特有的传统高层建筑得以长存的重要原因。中国式的高塔,体现了中国风采,中国气象,是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后世之人要将它们传续下去。
天宁宝塔 摄影:吴华
天宁宝塔内部景象 摄影:吴华
天宁宝塔铜版画《浴佛图》局部 摄影: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