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奶牛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及防控对策

2020-06-15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血钙病牛母牛

张 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淮安 223300)

淮阴区是江苏省奶牛养殖重点区之一,全区现有存栏奶牛0.4242万头。笔者在指导奶牛生产多年实践中,发现有的奶牛尤其是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等为特征症状的产后瘫痪疾病。该病虽为散在形式发病,但发生几率较高,个别奶牛养殖场发病率高达15—20%,严重影响奶牛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和淮阴区奶牛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探寻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探查其临床症状表现,探求行之有效的防控应策,减少该病的发生,降低该病的危害,一直是笔者多年的孜孜以求,今将笔者心得与同行分享。

1 病因

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机制倾向性认为分娩前后血钙浓度降低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

1.1 甲状旁腺功能受抑引致低血钙

奶牛分娩后腹压突然下降,腹腔的器官被动性充血,同时血液大量进入乳房,引起暂时性的脑部贫血,使大脑皮质抑制程度加深,甲状旁腺分泌激素的功能减退,血液中流失的钙不能迅速得到补充,致使血钙急剧下降而发病。

1.2 肠道吸收钙量减少引致低血钙

妊娠末期,胎儿迅速增大,胎水增多,妊娠子宫占据腹腔大部分空间,挤压胃肠器官,影响其活动,降低消化机能,致使从肠道吸收的钙量显著减少。分娩时雌激素水平增高,食欲降低,也影响消化道对钙的吸收。

1.3 血镁降低调节异常引致低血钙

奶牛产后瘫痪时常并发血镁降低,而镁在钙代谢途径的许多环节中具有调节作用。血镁低时,机体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能力降低,难以维持血中钙浓度,从而诱发产后瘫痪。

2 症状

奶牛发生产后瘫痪时,表现的症状不尽相同,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2.1 典型症状

2.1.1 行为抑制

病初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和瘤胃蠕动及排粪排尿停止,泌乳量降低;精神沉郁,表现轻度不安;不愿走动,后肢交替负重,后驱摇摆,好似站立不稳,四肢或身体其他部分肌肉震颤。

2.1.2 四肢瘫痪

初期症状发生后数小时,病牛即出现瘫痪症状,后肢不能站立,虽然一再挣扎,但仍难站立。

2.1.3 知觉丧失

病牛昏睡,眼睑反射微弱或消失,瞳孔放大,对光线照射无反应,皮肤对疼痛刺激也无反应。

2.1.4 瘫姿伏卧

病牛伏卧,四肢屈于躯干下,头向后弯到胸部一侧。用手可将头颈拉直,但一松手,又重新弯向胸部。卧地时间稍久,可能出现瘤胃臌气等症状。

2.1.5 体温下降

病初体温可能仍在正常范围内,但随着病程发展,体温逐渐下降,最低可降至35—36℃。

2.1.6 死时静寂

病牛死前处于昏迷状态,死亡时毫无动静,有时甚至注意不到死亡时间。分娩过程中发生本病,则努责和阵缩停止,不能排出胎儿。

2.2 非典型症状

2.2.1 头颈“S状”弯曲

头颈姿势不自然,由头部至鬐甲呈一轻度的“S”型弯曲姿势。

2.2.2 凸显“四不”体征

病牛食欲废绝,精神极度沉郁,但“不”昏睡;各种反射减弱,但“不”完全消失;病牛有时能勉强站立,但站立“不”稳,且行动困难,步态摇摆;体温一般正常或“不”低于37℃。

3 防控对策

尽管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突然,发生几率较大,但通过有效防控,可以控制和减轻危害。

3.1 加强奶牛饲养管理

3.1.1 合理喂饲

分娩前一个月的干奶期,最迟从产前2周开始,给母牛饲喂低钙高磷日粮,减少从饲料中摄取的钙量,是预防产后瘫痪的一种有效方法。减少从日粮中摄取的钙量,可激活甲状旁腺的功能,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从而提高分娩时肠钙和骨钙动用能力,避免血钙急剧下降。为此,在干奶期间,可将每头奶牛每日摄取的钙量限制在60g以下,增加谷物精料的数量,减少饲喂豆科植物干草及豆饼等,使摄入的钙、磷比例保持在1.5∶1至1∶1之间。分娩前后,将摄入的钙量增加到每天每头125g以上。

3.1.2 适期干乳

母牛经过长时间的泌乳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体内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钙的流失)。为使母牛恢复体力储备营养,以备生产后产乳,哺乳,必须在生产前两个月停止挤乳。实践显示,凡干乳期缩短的母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相应较高。因此,应绝对保证两个月干乳期。

3.1.3 适当运动

在母牛怀孕后的不同时期,应给予适当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一般怀孕前期强度较大,时间较长,中后期强度逐渐减弱,时间逐渐缩短,促进母牛体格健壮,良好发育,顺利分娩,相应降低产后瘫痪的发病率。

3.1.4 增加光照

母牛怀孕期间,可按季节的变化规律,适度增加阳光照射,以促进吸收,提高血钙、血磷水平,从而预防产后瘫痪。一般春、秋季节9-10时光照30min,夏季8时光照30min,冬季13-15时光照30min较为适宜。

3.2 强化分娩母牛监护

3.2.1 改善环境

临产牛要备好产房或单圈饲养。保持牛体清洁,圈舍、产房、运动场要清洁、干净、安静,规避可能诱发产后瘫痪的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

3.2.2 按规助产

奶牛需要助产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消毒,不要用力过猛,操作粗放,造成产道组织损伤。

3.2.3 合理挤乳

分娩牛产后1-3d内的初乳虽对初生犊牛意义重大,但为了减少钙质流失过多,避免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而引发产后瘫痪,应严格控制挤乳量,切忌挤空。挤乳量应由少到多,逐渐过度:第1d每次只挤出2kg左右够喂犊牛即可,第2d约挤日产奶量的1/3,第3d约挤1/2,第4d约挤3/4,第5d可挤净乳汁。

3.3 采用得当疗法治疗

3.3.1 静脉注射钙剂

静脉注射20—25% 硼葡萄糖酸钙500ml,同时肌肉注射5—10ml维丁胶钙助钙吸收。注射后6—12h病牛如无反应,可重复注射,但最多不得超过3次,因为3次仍不见效,表明钙疗法对此病没有作用。静脉注射速度宜缓,剂量适中,一般注射500ml溶液应不少于10min。注射过程中,要观察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的变化情况,如出现心率不齐时,应停止注射,以免发生危险。

3.3.2 乳房送风治疗

本法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最有效和最简便的疗法,特别适用于对钙疗法反应不佳或复发的病例。其方法是:让牛侧卧,洗净乳房,挤净积奶,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然后将消毒好的且尖端涂有少许润滑剂的乳导管插入乳头管内,注入青霉素10万IU及链霉素0.25g(溶于20—40ml生理盐水内),外接专用乳房送风器,向内缓缓送风。四个乳区均应打满空气,注入空气量以乳房皮肤膨胀紧张,乳腺基部的边缘清楚并且变厚,同时轻敲乳房呈现鼓响音时为宜。应当注意,打入空气不够,不会产生效果;打入空气过量,会使腺泡损伤,发生皮下气肿。送风后,用宽纱布条将乳头轻轻扎住,防止空气逸出。待病牛起立后,经过1h解除纱布条。绝大多数病牛在注入空气后10min鼻镜开始变湿润;15—30min眼睛睁开,开始清醒,头颈姿势恢复自然状态,反射及感觉逐渐恢复,体表温度也升高。驱之起立后,立即进食,除全身肌肉尚有颤抖及精神稍差外,其他均恢复正常。

3.3.3 乳房注乳治疗

方法是:使用消过毒的注射器和通乳针,通过乳头导管向乳室内注入健康母牛的新鲜牛奶,前乳室内每室注入250ml—300ml,后乳室内每室注入300—350ml,注入完毕退出通乳针时,用手指轻轻捻转乳头,防止乳汁外溢即可。

3.3.4 其他药物疗法

用钙剂治疗疗效不明显或无效时,可考虑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配合高糖和2%—5%碳酸氢钠注射液。

4 讨论

奶牛产后瘫痪属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突然,发生几率较大,危害较为严重。针对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为奶牛分娩前后血钙浓度剧烈降低所致,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在于日常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营养平衡,给予充分的运动和充足的阳光。干奶期中,最迟从产前2周开始,给予母牛低钙高磷饲料,减少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保证合理的钙磷比,促进母牛消化机能;分娩过程中注意消毒,预防感染;产后不立即挤奶及产后3天之内不将初乳挤净,同时在分娩前后进行预防性的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等,对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都可起到积极的效果。如果发病,要及早采取静脉补钙或乳房送风或多措并举及时治疗,只要治疗及时,疗法得当,绝大多数患牛都可痊愈或好转。总之,在生产中,只要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疗得法,就可有效控制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

猜你喜欢

血钙病牛母牛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不该补钙
晚秋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