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治疗方法在偏头痛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2020-06-15张素侠钟宝权徐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托吡酯偏头痛脑血管

张素侠 钟宝权 徐帅

作者单位: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枣庄 277800

偏头痛在临床上属于神经系统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的病理表现为单侧发作和弥散性发作,该病会导致患者产生剧烈疼痛,且反复性较强[1]。目前阶段来看,还没有明确造成偏头痛症状的发病机制,主流的观点认为这同患者脑血管的动力学表现密切相关,因患者脑血管动力学改变而造成其大脑皮质产生高度兴奋。而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以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中最常见用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受体抗结剂、抗癫痫药等。在受体抗结剂类药物中,普萘洛尔是最常见的种类,对于缓解头痛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容易导致服用者发生不良反应。因此近些年来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开始更多的选择托吡酯药物而非普萘洛尔,前者疗效更为显著。本次研究了80 例偏头痛患者,针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2016 年5 月—2018 年6 月期间的偏头痛患者为基础,从中选出80 例患者入组本次研究。对这80 名患者展开随机分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人数、年龄范围等一般资料相近(P >0.05)。具体情况为:对照组40 例患者中,男患者24 例,女患者16 例,患者的年龄20 ~47 岁,平均为(31.18±8.53)岁。研究组40 例患者中,男患者23 例,女患者17 例,患者的年龄均在21 ~48 岁,平均(32.46±7.29)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病程均在6 个月以上,且有明确的偏头痛病史;(3)患者每个月的头痛发作次数均超过3 次;(4)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

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排除本次研究治疗前服用过精神类药物者;(3)排除伴有中风、癫痫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4]。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萘洛尔(生产厂家: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276;规格:10 mg×100 s)进行治疗:给予患者20 mg/次普萘洛尔进行治疗,3 次/d,共持续治疗8 周。

研究组患者采用普萘洛尔联合托吡酯(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55;规格:25 mg×60 s)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托吡酯进行治疗;第一周的剂量为25 mg/d;第二周改为25 mg/次,2 次/d;第三周早上给予25 mg/次,晚上50 mg/次;第四周则改为50 mg/次,2 次/d,维持剂量治疗四周,共持续治疗8 周。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速度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与脑白质变性情况[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速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项脑血管血流速度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速度对比(cm/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速度对比(cm/s,)

组别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n=4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4.53±13.05 85.82±14.71 42.06±7.18 51.05±8.07 52.83±8.24 65.28±13.69 67.62±14.21 86.69±17.03 38.24±5.16 52.86±6.07对照组 64.47±13.28 70.29±13.53 42.13±7.29 44.02±7.43 53.06±8.31 55.66±9.14 67.53±14.68 71.52±13.27 38.32±5.24 42.13±5.29 t 值 0.020 4 4.914 4 0.043 3 4.053 2 0.124 3 3.696 2 0.027 9 4.443 9 0.068 8 8.428 4 P 值 0.983 8 0.000 0 0.965 6 0.000 1 0.901 4 0.000 4 0.977 8 0.000 0 0.945 3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与脑白质变性情况对比[%(例数/总例数)]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与脑白质变性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脑白质变性率中没有明显差异(P >0.05);而研究组患者在α 波频率变慢、δ 波增多以及θ 波增多率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如表2 所示。

3 讨论

偏头痛属于临床常见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为慢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此症状会因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变得更加频发。偏头痛的分类包括先兆型偏头痛与无先兆型偏头痛等。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了药物治疗的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药物主要包含了普萘洛尔与托吡酯[6]。普萘洛尔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一种,能够选择性的同患者体内的β 受体发生融合,从而起到断绝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者使肾上腺素药物同体内受体结合后,将药物的疗效充分发挥出来,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得到有效抑制[7],对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凝聚力起到有效的改善效果,对血小板粘附聚集剂5-羟色胺的再摄取能力实现抑制,并通过阻断血管扩张或者稳定细胞膜的方式,加强对机体组织的供氧,以实现对患者偏头痛症状的积极改善[8]。此外,普萘洛尔还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由于偏头痛而产生的焦虑情况,以此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偏头痛症状[9]。托吡酯则属于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其能够有效阻断神经元持续极化而使得反复电位产生的情况,阻断高电压门控钙离子的通路,降低电流与神经元的兴奋性[10]。同时,托吡酯还能够提高g-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氯通量,以此来提高氯离子的内流,进而起到抑制中枢神经递质的效果[11]。此外,托吡酯具有极性小、口服效果好等特点,能够促使药物以离子的形式通过血脑屏障。联合两种药物共同使用,能够有效弥补单种药物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2-13]。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患者在各项脑血管的血流速度中均没有明显差异(P >0.05);而研究组患者采用托吡酯联合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后,患者在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中均显著优于采用普萘洛尔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 <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脑白质变性率中没有明显差异(P >0.05);而研究组患者在α 波频率变慢、δ 波增多以及θ 波增多率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单纯采用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后,联合使用托吡酯与普萘洛尔共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元放电情况,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托吡酯偏头痛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28例确诊原发小儿癫痫症临床分析
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
丙戊酸钠缓释片与托吡酯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偏头痛吃紫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