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的临床研究
2020-06-15秦书艳赵娜娜沈磊卢化梅力强李石磊杨静雅
秦书艳 赵娜娜 沈磊 卢化梅 力强 李石磊 杨静雅
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眼科,江苏 宿迁 223800
根据WHO 最新的数据统计,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高达6 亿,其中小学生近视约占45.7%,高中生近视约占83.3%,大学生则高达87.7%,且此数据目前还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及日常生活[1]。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由其发展。据数据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目前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2]。随着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视力健康也日渐重视,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控制近视发展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佩戴框架眼镜来改善患者视力,以保证正常的生活及学习。尽管框架镜虽然能在短期内控制近视的发展,但长期配戴易导致近视度数升高,不利于视力恢复[3]。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减少角膜屈光力,达到提高视力和降低近视度数发展的治疗目的[4]。本研究对本院2018 年3 月—2018 年8 月72 例近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的临床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8 年3 月—2018 年8 月72 例近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 年第2 版眼科全书对近视的诊断标准[5],双眼近视,框架眼镜可矫治至1.0,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伴有干眼症、角膜炎、其他眼部病变、药物过敏史及中途退出者。根据患者所选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8 ~15 岁,平均(11.63±2.34)岁,散光度(0.35±1.10)D;研究组中男19 例,女17 例,年龄9 ~16 岁,平均(12.03±2.28)岁,散光度(0.34±1.11)D。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佩戴前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采用荧光素染色,根据其结果调试度数并试戴0.5 ~1 h,试戴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镜片佩戴相关事项、保护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深刻感受镜片的大小、舒适度等,满意后定片。对照组患者完成常规眼光配镜,在佩戴框架眼镜之前,要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非接触眼压检查和眼底镜等检查,患者试戴镜架合适之后再由医师开具配镜处方,配好眼镜之后要指导患者经常进行佩戴矫治。研究组患者接受角膜塑形镜矫治,镜片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材料为 Boston XO,透氧系数DK 值为100,直径10 ~11.6 mm。镜片内表面为反转几何四弧设计。试戴合适予以相应参数镜片定制,全部采用夜戴方式,戴镜时间为8 ~10 h/夜。两组均佩戴矫治1 年。
1.3 观察指标
试戴1 d、1 个月、3 个月及6 个月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采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确定两组患者的屈光度数,并加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厚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试戴1 d、1 个月、3 个月及6 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及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试戴3 个月、6 个月后角膜曲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戴6 个月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别 指标 1 d 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研究组(n=36) 裸眼视力 0.49±0.16 0.51±0.13 0.53±0.20 0.67±0.19角膜曲率 42.08±0.65 42.32±0.50 40.19±0.49 10.07±0.46屈光度(D) 3.80±1.23 3.13±0.28 2.94±0.28 0.87±0.06对照组(n=36) 裸眼视力(D) 0.50±0.13 0.51±0.12 0.50±0.16 0.51±0.14角膜曲率(D) 42.28±0.12 42.15±0.14 42.20±0.10 42.23±0.09屈光度(D) 3.30±0.99 3.34±1.29 3.08±0.56 3.60±1.24 t 裸眼视力/P 裸眼视力 -0.291/0.772 0.000/1.000 0.703/0.484 4.068/<0.001 t/P 值t 角膜曲率/P 角膜曲率 -1.815/0.074 1.964/0.056 -24.115/<0.001 -411.673/<0.001 t 屈光度/P 屈光度 1.900/0.061 -0.955/0.346 -1.342/0.185 -13.194/<0.001
表2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长度比较()
表2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长度比较()
组别 指标 1 d 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研究组(n=36) 眼轴长度(mm) 23.21±0.47 23.25±0.79 23.18±0.69 23.16±0.4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3339.5±123.4 3334.2±124.7 3330.5±120.6 3324.6±117.2中央厚度(μm) 527.3±25.1 527.4±27.9 528.3±28.4 527.1±28.1对照组(n=36) 眼轴长度(mm) 23.42±0.59 23.52±0.82 23.48±0.72 23.26±0.38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3339.8±125.4 3334.8±124.8 3335.8±125.3 3329.6±124.7中央厚度(μm) 527.9±30.8 526.7±28.3 527.8±29.2 527.3±26.8 t 眼轴长度/P 眼轴长度 -1.670/0.100 -1.423/0.159 -1.805/0.075 -1.073/0.287 t/P 值t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P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0.010/0.992 -0.020/0.984 -0.183/0.855 -0.175/0.862 t 中央厚度/P 中央厚度 -0.091/0.928 0.106/0.916 0.074/0.941 -0.031/0.97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例(%)]
2.2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长度
试戴1 d、1 个月、3 个月及6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厚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各种视频终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用眼习惯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于屈光状态尚未稳定的青少年而言,使得近视的发生率逐年增长。框架眼镜矫治是临床改善近视的主要手段,但长期使用效果常难以满足临床预期[6]。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眼轴增长较快,近视度数更易加深[7],角膜塑形镜使用夜戴的高透氧性材料,借助角膜地形图数据并依据镜片与角膜之间泪液层厚度分布的新塑形原理设计镜片内表面的结构[8-9],镜片内表面分为基弧、反转弧、定位弧、周弧四个区域,反转弧区域与旁中心视力相对应,能够让周边视网膜的成像形成近视漂移,使眼轴增长减缓、实现对近视发展的控制[10]。另外,近视的青少年只需在晚上睡眠时佩戴角膜塑形镜,利用其镜片硬性的特性,对角膜施予一定的压迫[11],使角膜中央区域趋向平坦,周边部分变陡峭,使得角膜趋向球形改变,达到消除近视度数,使得青少年白天无需再佩戴框架眼镜就可以获得清晰的视力,从而达到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正治疗,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角膜塑形镜通过八小时的夜戴,塑形角膜,让光线通过角膜的折射,能够全部成像于视网膜,而获得清晰的视力[12-13]。首先,可以避免框架眼镜的周边离焦问题,即只有眼镜片的中心是成像于视网膜的黄斑区,而周边光线基本处于视网膜前或视网膜后的离焦状态,从而有加剧近视发展可能这一大弊端。其次,青少年戴着厚重的框架眼镜,也会给平时生活及运动带来诸多不便[14]。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戴1d、1 个月、3 个月及6 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及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试戴3 个月、6 个月后角膜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戴6个月后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屈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角膜塑形镜可通过镜片机械压迫、眼睑的活动能来产生泪液液压及镜片摩擦效果,进而改变角膜形态及屈光度,改善裸眼视力[15]。结果还表明,试戴1 d、1 个月、3 个月及6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厚度、眼轴长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厚度、眼轴长度的影响均较小,安全性较高。另外,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角膜塑形镜在矫治中安全可靠,不会因长时间佩戴而影响患者的视力健康。
综上所述,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