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习激发到自我育化
——合肥市十张小学设计回顾

2020-06-15高健胡国波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24

安徽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室校园空间

高健,胡国波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4)

0 前言

在十九世纪之前,教育采用的是类似手工业的学徒制,不管是东方的私塾还是西方的家庭教师。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接受基本教育的劳动人口,于是在十八世纪,由普鲁士人最先发明了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覆盖未成年年龄段的现代K-12教育制度。现代标准的教育模式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早上七八点钟走进教学楼;在长达40~60min的课程中全程坐着听课,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穿插在课程之间的休息时间;放学后学生回家做作业。此种标准化的课程表是一种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人人都受教育的目标,而此种标准化教育将人类知识进行了条块分割,形成所谓的学科,极大的方便了知识管理和传授。

1 从学识教育到认知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从不足而至过剩,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加速了这种过程。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人类社会演化到近现代,学习的主要内容由知识转变为认知。认知是需要拓展和变化的,其本质是创造或学习新的东西。设计师需要将这种变化反映在校园的空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

传统学校教授的内容其实是“已知的”知识,对应“已知的”知识,有固化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国内的传统学校受设计规范及使用要求制约很大,而设计师的作用不过是将规范条文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针对具体场地进行简单物化。等级化的空间关系和轴线组织成为惯用的设计思路,设计强调绩效化的“知识传递”场所,而完全忽视了人的自我探索的潜能以及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的差别。而正是这种探索以及多样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和天赋方面呈现各不相同的能力。学校的空间应该是一个多元化、多样性、多角度、多义性的引发学习和自我育化的环境,空间应自由通透鼓励积极的探索并期待不同的个体从使用上的再创造。打破空间和功能的线性对应关系,使其趋于灵活可变和富有弹性,学校的整体氛围也应向亲和、有趣、舒适和非正式方向发展,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鼓励交流与分享的认知操练。

2 设计缘起

合肥市十张小学项目(后更名为湖畔花园小学)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北部合淮路与十张路交叉口,基地西临合淮路,南临十张路,东临护水路,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十张小学原为庐阳城北郊区的乡村小学,紧邻十张村,因而得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郊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边拆迁安置小区的逐步建设,原有的学校规模、教学设施已满足不了周边的配套需求,周边回迁安置居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学校中有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因此,在设计满足配套需求的同时,项目的方案设计除了应对现行的各类技术规范,同时要考虑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富有活力,促进交流的建筑空间,场所的设置需要体现对孩子们的心灵关爱和健康呵护。场地总用地面积30674㎡,建筑面积3046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193㎡,地下建筑面积7274㎡。建设规模36个班。

3 设计生成

方案在设计中重新审视和反思了“绩效型”校园平行、单调、失义的空间模式,而是在保持功能和效率的基础上,利用高差变化、多样化的空间形态、丰富自由的形体,为小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由他们自己去定义和创造的活动空间,使之成为意趣盎然的校园环境。从而在激发学生们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育化。

考虑到合淮路作为快速干道交通流量对基地的噪声影响,将操场及环形跑道设置于临近合淮路一侧,主要的教室功能用房等设置于基地东侧较为安静的区域,形成有效隔离,在功能布局上降低外部噪声的影响。确定运动场位置后,方案形成了西动东静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分割穿插,形成架空庭院空间,改善教学区环境,部分教学单元底层架空,扩大学生活动场地;基地东西侧高差达3m,将联系平台以最具效率的方式连接教学区和体育活动区,将校园建筑连成整体。最后,置入学生活动室、风雨操场等活跃元素,丰富校园空间。学校的教室等功能空间置于基地东侧,将侧面临护水路,有效减少道路对教学的影响。将风雨连廊置于教学楼西侧,减少西晒及眩光的影响,校园内空间布局结合主入口布置,实现日照条件的合理利用。

3.1 空间多义化

传统教育注重读写算的3R能力已经不足以应付日趋复杂多元的新时代的工作和生活,转而强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4c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创造创新。在传统的教室基础上,我们加大了房间尺寸,多出的15㎡,做为教室的综合区域,给学生的交往、阅读以及一对一辅导活动带来了可能,相比传统教室,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室的课程功能。因为场地高差的限制,我们将运动场抬升至二层和二层的大平台一起成为一种多义性的场所,它既是孩子们体育锻炼的场所,又是校园的交通联系空间,还是课下孩子们疯跑的乐园,空间的多义性由孩子们去定义和使用,而且平台的提升也大大缩短了课下儿童从教室到操场的用时,让孩子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去放飞自我。

3.2 界面趣味化

校园应该是孩子们释放天性、激荡活力的场所,必须让孩子们感到亲切和有趣。架空层空间不似以往的明确和具有清晰的限定,而是呈现多中心和无目的化。让孩子们通过游历和探索去建立认知,突破清规戒律般的心智模式,是孩子挑战世界迈出探索步伐的第一步。开放和自由的平面能最大化激发孩子们去游乐玩耍,更便于儿童们驻足和视线交流。略显杂乱和荫蔽的空间可以成为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去处,弧形的平台圆洞下设置的梦想舞台成为孩子们自我展示的秀场。教学楼外观特意设计成积木堆积的形态,让孩子们放下走入教室的拘束,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可以互动的大玩具。体育中心外观形似包裹严紧的礼物盒,等待着孩子们去打开发掘。

图2 二层活动平台

图3 校园组团中心庭院

3.3 教育的泛场所化

屋顶的花园、连廊的绿化、庭院的绿化,三个层次的绿化相互渗透,通过丰富多样的绿化种类设置,形成意趣盎然的校园软环境,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贯穿架空层和庭院的活力跑道,让孩子们在其中肆意奔跑,相互交流,释放青春活力,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七彩光廊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彩的光线渐渐缩短或拉长,它们投射在墙上、地上、玻璃上、发生多样的变化,孩子们驻足其下,充满好奇的观察,感受光线的变化和色彩的多样,久久不愿离去。

图4 校园各类趣味空间

4 结语

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时下,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仍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大痼疾,教育建筑的设计工作应遵从新理念新思路,去真正创造一个让孩子们放飞梦想的学校。十张小学的设计通过对各类室内外空间的有机组合,审慎地改变着传统校园的格局,努力地契合着小学生多彩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在其中自然而然去发现、触碰、感知和学习。

猜你喜欢

教室校园空间
“313”教室
空间是什么?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创享空间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