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大自然的语言—石家庄市大马学校节气文化教育小记

2020-06-13左秀芳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春卷大马时节

本刊记者 左秀芳

画彩扇

教编织

做面食

“小雪节气收菜忙,快看我们的白菜王。”入冬时节,石家庄市大马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大白菜喜获丰收,孩子们拔起一棵棵绿油油、沉甸甸的大白菜,欢呼雀跃。

不同节气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大马学校已经成为惯例。“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是来自大自然的语言,而孩子们就是大自然真诚的听众。”聂静娴校长介绍说,“这些活动将陪伴孩子们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走过诗意的四季。”

立春时节,孩子们用轻粘土、橡皮泥捏出一头头可爱的小春牛,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春卷、品春卷,谓之“咬春”。“咬春”取“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给孩子们精神中输入一种吃得了苦、扛得住风雨的韧劲儿。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孩子们在教室的花盆里种下各种颜色的豆子,在日记本上记录小豆子的成长故事。

万物孕育生机的惊蛰时节,学校在劳动实践基地举行“开耕仪式”。孩子们拿起铁锹,翻松土地,播下种子,期待着一粒粒神奇的种子发芽长大。春分时,“竖鸡蛋,巧打扮”活动更为有趣。孩子们不但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的彩蛋作品,还尝试着把彩蛋在桌上立起来。鸡蛋为什么能竖起来,成了孩子们研究的课题。

农历三月三,忙趁东风放纸鸢。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调配最美的颜色装饰自己的风筝,太阳、彩虹、花朵、小草……每个孩子描绘的都是自己心中那个姹紫嫣红的春天。野外踏青的时候,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奔跑,放飞亲手制作的七彩风筝。

端午节到了,“情满端午,悠悠棕香”的端午诗会、手工小制作、包粽子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四年级的孩子们诵读和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赋、屈原爱国诗歌等。精彩的端午诗会陶冶了师生的情操,为端午节增添了浓浓的诗意。五六年级的孩子们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节日习俗、历史名人、诗词歌画、特色饮食等知识,做出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美术社团的孩子们尝试着制作小龙舟、小香囊,作为端午节礼物赠送给家人和朋友。

寒露时节的“秋之韵”摄影节,霜降时节的树叶贴画比赛,大雪时节的创意雪人大赛,每一项活动都令人期待。冬至时,孩子们不但和家人一起包饺子,而且在美术老师指导下画“九九消寒图”,由语文老师教唱“数九歌”。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顺应节气的变化,遵循自然的脚步,将节气的意义和精神带给孩子们。孩子们在季节更替中感悟自然,认识社会,开拓视野,感受生命与生活的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春卷大马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犹似握住一生的雷电
来一份春卷,感受春节和春天的味道
真爱是春卷
如果大马不是马?
穿越大马
包春卷
包春卷
初夏时节要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