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
2020-06-13贾国清
○文 / 蒋 勇 贾国清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康定市、九龙县、泸定县和石棉县四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面积约41万公顷。主峰贡嘎山是大雪山山脉最高峰,海拔7556米,有“蜀山之王”之称,保护区内地形地貌多样复杂, 海拔差异大, 深受印度洋季风影响, 气候多样复杂, 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植被带谱完整而复杂,而且东西坡垂直带谱结构差异明显,植被可划分为14个植被类型,67个群系,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宝贵的植物资源库。
四川沼兰
自然地理条件
贡嘎山地处横断山区系东北端,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最高处海拔7556米,最低处为大渡河河谷,海拔约1100 米,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气候条件的形成,造就了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由东向西和由南至北丰富的植被类型。 低海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低中海拔的河谷稀树灌丛、中高海拔的寒温性针叶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草甸灌丛植被带以及高山流石滩的疏稀植被带在贡嘎山地区都有出现。 目前研究表明,在各种主要的植被类型中,都有兰科植物的分布,尤其是在垂直的分布替代现象十分明显。
兰科植物研究历史和多样性
贡嘎山虽然分布着较多的兰科植物,一直以来交通及海拔问题致使进行兰科植物研究者甚少,仅有1979年成都生物所刘照光带领团队进行过一次《贡嘎山植被》的全面调查,对兰科进行了一些涉及。2006年甘孜州林科所贺家仁对全州高等植物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出版的《甘孜州高等植物》对兰科植物名录有了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总结。直到2018年我保护区启动《贡嘎山保护区维管植物本底调查》,有幸得到中科院植物所的帮助,兰科植物由金效华老师负责内外业工作,得以使贡嘎山保护区兰科植物第一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普查,根据最新调查野外调查和标本研究,贡嘎山分布的兰科植物约48属150种2变种,占中国兰科植物全国所有属的28.07%,所有种的12.03%,在如此相对狭小的区域,分布如此丰富种类,非常少见,仅低于高黎贡山和喜马拉雅山脉。
贡嘎山兰科植物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而且特色明显。大渡河边的兰科植物,如龙头兰、大根兰、四川软叶兰、琴唇万代兰、云南叉柱兰等是典型热带和亚热带的兰科植物;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许多喜马拉雅地区才有的兰科植物在贡嘎山却被发现,包括不丹兰、高山羊耳蒜、兜蕊兰等;同时,贡嘎山菌类寄生兰科植物也比较丰富,如紫茎兰、虎舌兰、大根兰、高山鸟巢兰等。
不丹兰属, 是以东喜马拉雅地区国家不丹命名的, 前期研究认为该属所有6个物种都只分布在喜马拉雅地区。在我们野外调查中,意外发现了贡嘎山也分布着一种不丹兰属植物,这也是这个属植物在喜马拉雅以外的地区第一次被发现。羊耳蒜属植物约350种,全球广布,但高山羊耳蒜可能是海拔分布最高的羊耳蒜了。2007年金效华老师在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处的4500米的地方发现这个新物种,由于其特殊的生境,一直认为高山羊耳蒜只能生存在喜马拉雅地区,但在最近几次的调查中,却发现该物种在贡嘎山分布比较广, 而且生长非常好。四川软叶兰自发表以来就再也没有采集到标本,四川软叶兰身份一直无法确定,保护状况也无法进行评估。去年野外调查也在贡嘎山的大渡河边发现并确认这就是消声匿迹很多年的四川软叶兰。而且令人欣慰的是,这个野生居群的数量非常大,可以评估为VC。贡嘎山地区是许多兰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如齿片舌唇兰、贡嘎无柱兰等,随着研究的开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兰科植物被发现。
兰科植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兰科植物一直以来得到人们的喜爱,不论是利益趋使还是观赏,都让贡嘎山的兰花一直面临过度采挖的现状;当地社区特别是贡嘎山保护区东坡牛羊放牧现象严重,高山草甸和草场存在退化,对兰科植物生存影响极大。
高山羊耳蒜
粉叶玉凤花
角盘兰
保护区近年来不断加大管护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兰科保护方面成效不明显。为此针对这一现状,拟定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日常巡护管理、增加反盗猎专项行动频次,从行动上降低无序采挖兰花及其他中药材的行为;二是积极与相关州、县政府协调对周边社区进行针对性引导转产,实质上减少牛羊放牧的数量;三是各处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周边群众意识到在保护区放牧是违法这一事实;四是加强兰科植物基础资料调查,通过调查针对性的提出科学管护措施;五是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贡嘎山保护区面积大、海拔梯度变化大,非常有必要建立监测体系,最近几年保护区围绕这方面做了些工作,但力度不够,今后要基于各科研院所的合作调查研究上进行体系建设,最终形成科学管理保护区的格局。
综上,贡嘎山保护区兰科植物的采集和研究极其缺乏,不论是分类和区系方面的研究、生境监测和栽培利用研究都很少,贡嘎山保护区丰富的兰花资源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自然财富, 应加强保护措施和加大科研力度, 使得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