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因地制宜深挖发展潜力
——省林草局驻汶工作组奋战脱贫一线的“汶川实践”
2020-06-13吴开志
○ 罗 凌 钟 毅 吴开志
省林草局驻汶川工作组组织帮助销售8·20泥石流定点帮扶村滞销青脆李
汶川县是省林草局定点帮扶的贫困县。2019年以来,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坚持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力推动定点帮扶工作帮到点子上、帮到长远处。目前,全县3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群众认可度达99.8%。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的18名队员用青春在一线践行着林草人脱贫攻坚的“汶川实践”。
凝聚帮扶合力,组建临时党支部。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由18名队员组成,平均年龄34岁,分布在全县8个镇10个贫困村全脱产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其中担任第一书记的有4人,担任村支部副书记的有2人。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整合帮扶队员的专业特长,全面提升组织力和凝聚战斗力,2019年7月,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并经汶川县委组织部批复同意,正式成立了“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为定点帮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聚焦支柱产业,推进“三品”建设。作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支柱产业的“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近年来面临周边县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供需饱和、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聚焦产业发展的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建设,充分利用林草行业优势,从湖北、贵州、重庆、河南等省内外引进了秭归空心李、巫山脆李等12个李子新品种,在定点帮扶的茅岭村新建试验圃开展栽培试验,力争选育出适合汶川县高半山更替的优良品种。邀请川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专家教授到村培训指导整形修枝、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针对不挂果、产量低的问题开具“处方单”对症下药,研制配发专属试剂,指导科学喷施。通过精准施策,其中一户村民家中的75株红脆李产量由2018年的1500斤提高到2019年的3500斤,翻了一倍多,且果品质量高、口感好,较往年增收近5000元。同时,以解决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甜樱桃滞销问题为契机,创建“汶川三宝”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二维码身份标识溯源系统,统一品牌包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汶川甜樱桃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甜樱桃园区被评为“全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省林草局驻汶川工作组组织开展李子树下羊肚菌套种试点
探索立体种养,提升综合产值。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始终把发展“造血”产业让群众持续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途径。针对“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暴露出的农户主导产业单一、发展基础薄弱、价格呈下跌趋势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专家咨询、市场调研和入户走访,充分发挥汶川高半山的生态优势,在定点帮扶村选择了6户贫困户和1户党员示范户开展李子树下羊肚菌套种试点,以此示范带动全村农户探索立体种养,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向省林草局争取项目资金用于采购菌种、薄膜、遮阳网等种植材料,通过邀请省农科院、省林科院专家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视频远程等多种方式指导施肥种植,2020年一季度首批试点地块共采收羊肚菌1000余斤,参与试点的农户亩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指导耿达镇依托“卧龙生态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持续开展羊肚菌大棚种植,打造卧龙羊肚菌特色品牌,2019年共采收60余亩1.8万斤,参与种植的农户共计增收90余万元。同时,在定点帮扶村积极探索开展辣椒、西兰花、莲白等蔬菜以及羌活、白芨、党参、毛慈菇等中药材立体套种经营模式的试点试验,在表现优秀的品种中择优进行推广,力争实现错季种养、以短养长,提高土地亩均综合产值。
成立临时党支部
植竹造林打造竹林风景线
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旅融合。针对定点帮扶村只有野猪养殖场地租赁和邻村饮用水管道维护收入导致集体经济单一、可持续发展乏力的现状,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壮大集体经济专项经费100万元支持,指导大寺村成立了全村农户入股的“云上大寺农林合作社”,将农林产品的种植销售、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纳入经营范围,设计并注册“云上大寺”商标,开展青红脆李、羊肚菌等农林产品绿色认证,重点从技术、销售服务入手,提增集体经济产业附加值,带动全体农户投身产业发展。依托“巴布纳森林公园、大寺冰瀑、万亩高山杜鹃、万亩杉树林”四大特色生态优势资源,结合全县“无忧花果山”发展定位,牵头省级定点帮扶单位共同出资,建设一条由珍贵树种和彩叶树种混交的7公里景观大道,同时引入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推出公众险,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点线结合,打造竹林风景线。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协同推进竹林通道、竹林小镇、竹林村落和竹林人家建设。2020年开春以来,坚持“疫情防控和植竹造林”两不误,按照“连线成片,见缝插竹”的原则,指导配合全县各镇村抢抓植树季节,实施片状造竹9960亩、竹林通道建设106亩(15公里)。在汶川北部片区,雁萝路、索桥村村寨开展竹林通道建设和竹景观打造,共营造7.6亩竹林、建设3.2公里竹林通道,并招募当地贫困户参与竹林栽种;在汶川南部片区,新种植9900余亩产业竹和景观竹,并针对疫情过后乡村旅游业的复苏开展提前研判,重点抓好竹林基地、竹林村落和竹林人家的鲜笋供应,预计全年将带动贫困户增收3000—5000元。同时,结合汶川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组织专家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引进湘妃竹、木棉竹、紫竹等多个新品种试栽试种,全县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建设成效初显。
抗击“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投身救灾一线,防止因灾返贫。“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省林草局驻汶川县扶贫工作组号召18名队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迅速全力投身抢险救灾第一线,第一时间协助安全转移游客4.6万人、群众4.2万人;第一时间协助抢修受损基础设施,提前恢复通讯和水电气供应;第一时间协助安置受灾群众4100余人,发放帐篷90顶、棉被670床、大米2.5吨等急需物资;第一时间协助开展医疗救援,组成医疗救援队转运救治伤员30余人次,转移较重伤员至都江堰医疗中心6人次,协助巡诊300余人,发放药品2万余元;第一时间通过县委向省、州协调争取开辟分时段、有组织的绿色通道,主动协调省林草局、省林产联合会、“川农牛”云平台等渠道,帮助解决因灾滞销青脆李。2019年定点帮扶村销售青红脆李400万斤、收入820万元,有效防止了贫困户因灾返贫,最大程度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