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的离心应力分析
2020-06-12张捷
摘 要:结构疲劳有是发动机故障主要的原因,强烈的震动都有可能导致疲劳,离心力虽然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作用力,但涡轮运转的速度高达数十万转,离心作用不可小觑,因此研究离心力作用对涡轮结构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通过ABAQUS对某涡轮增压器涡轮施加不同的转速,研究其应力变化状况,为多载荷叠加作用下涡轮的可靠性工作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疲劳;涡轮增压器;涡轮;离心力
0 引言
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推动涡轮转动,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压气机运转;压气机入口与进气系统中的空气滤清器相连,压气机高速运转时便可压缩空气,发动机转速越高,废气排出的速度和涡轮转速也越快,单位时间里叶轮压缩的空气量就越多,从而大大提高进气量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1]。
涡轮工作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废气端的温度高达900K,转速高达数10万转,而且温度和压力越高,涡轮叶片所受的负荷会越来越大[2],这对涡轮叶片的强度是一个考验。而离心载荷又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载荷,只要有旋转运動就会产生离心力,因此本文对离心载荷作用下涡轮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为后期多载荷叠加作用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
1 加载离心载荷
涡轮增压器正常工作状态下是高速旋转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来[3]。
其中,nT为涡轮的转速,r/min。
因此可以通过施加转速的方式赋予涡轮增压器离心力,在ABAQUS中对其进行稳态计算,根据涡轮表面的离心力分布情况,在添加了转速以后,在垂直于构件运动的切线方向有作用力,这就是离心力,方向从涡轮壁面指向外侧,在涡轮的每一个单元节点,离心力都是背离其做圆周运动的中心。
2 应力分析
2.1 离心载荷作用下应力的分布情况
给涡轮施加80000r/min的转速,涡轮高速旋转,受到离心载荷的作用。当离心载荷单独作用时,应力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工况下,涡轮所受的应力沿着气体流动方向呈规则分布,每一个叶片受力趋势一致,从叶尖到叶根,应力逐渐增加,不过叶片的应力普遍不高,在涡轮背部应力逐渐增加,涡轮背部与涡轮轴交接处应力最大,最大应力为143.6MPa。
从轴向来看,底部材料较厚重,质量比较大,从而导致离心力较大;从径向来看,叶轮内侧的材料受到外侧离心力的牵引,越靠近轴孔处应力越大[4],这完全符合离心力的作用趋势;而且涡轮叶片处的最大应力远远低于材料在此工况下的强度极限,因此该转速工况下涡轮叶片完全满足强度要求。
2.2 不同圆周方向的应力分布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涡轮背部的应力较叶片更大,因此取涡轮背部不同圆周上的节点进行分析,得到各个节点处的应力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处,随着圆周半径的变化,应力呈现规则的变化。靠近轴孔处的应力最大,随着半径增大,应力逐渐降低,在涡轮边缘处应力最低。同一圆周方向上,应力变化的趋势却有所不同,例如R1和R3圆周上变化明显,呈波浪曲折,在每一个涡轮背部与叶片接触的地方应力达到顶峰。而R2圆周方向的应力变化平缓,几乎是一条水平线,说明在交界面处结构形状的变化更易发生应力集中,不过单一离心载荷作用下应力均不是很大。
2.3 不同工况下应力的变化趋势
从上可知单一离心载荷作用涡轮只是高速转动,对涡轮叶片本身的强度不会产生影响,为了更加清楚的得到应力变化趋势,取涡轮叶片径向方向上的一组节点,分别计算150000r/min、220000r/min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变化情况,与80000r/min的工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种工况下应力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即沿着涡轮叶片径向从内向外,应力逐渐降低,叶尖应力最小,叶根处应力较大。而且在叶尖处,即使转速在大,应力变化不是很明显,均小于50MP;随着转速的显著增加,该组节点的最高应力有明显的变化,从80000r/min增加到150000r/min、150000r/min增加到220000r/min,转速增量相同,然而最高应力却增大近3倍,说明转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对应力产生显著的影响,不过最高应力均低于300MPa,因此,工作转速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高应力就不会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
3 结论
本文通过ABAQUS对涡轮的离心载荷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转速变化,离心载荷产生的应力变化趋势一致。
(2)工作转速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单一离心载荷作用时产生的应力不大,不足以使材料达到疲劳极限。
(3)叶片径向方向应力均不大,但在轮轴和轮背的交界处应力较大,因此研究叶片的结构强度,需进一步结合热载荷和气压载荷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良丹,于艇,沈栋平,周唯儒.某涡轮增压器壳体热应力分析[J].智能制造,2017(05):53-55
[2]张虹,周怡,张航.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叶轮多载荷应力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6(04):1-6.
[3]郭凯,王正,王晓春,徐思友,朱向国,门日秀.多场载荷对增压器涡轮应力的影响分析[J].车用发动机,2011(06):47-52.
[4]周怡.车用汽油机增压器叶轮应力-振动失效计算与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6.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8C1596)
作者简介:张捷(1989-),女,湖南娄底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