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晒,这些你一定没想到
2020-06-12
当我们被阳光直接照射,皮肤中会合成一种营养素——维生素D。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由阳光带来的维生素D,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系列惊人福利。为此,我们或许应该重新思考“防晒”这个看似陈旧的问题。
晒太阳竟然可以降血压
英国爱丁堡大学皮肤科医生理查德·韦勒带领团队,3年来追踪了美国2000个地区、34万人的血庄状况,并根据年龄和皮肤类型等变量进行调整。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生活在阳光充足地区的人血压较低,原因非常简单——皮肤接受阳光照射。
2010年,韦勒在研究一氧化氮(一种人体内产生的分子,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时,发现了一种此前不为人知的生物途径:皮肤可以利用阳光来制造一氧化氮。此前有研究发现,离阳光充足的赤道越远,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的患病率和总死亡率越高,在光线较暗的月份,这一比例也会上升。于是,韦勒推测,将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是否可以降低血压呢?当他让志愿者不涂防晒霜,在夏日阳光下暴露30分钟后,他们体内的一氧化氮水平上升,血压下降。
日晒导致皮肤癌?没那么简单!
但是,在靠晒太阳降血压的同时,是否也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呢?
黑色素瘤,一种致命的皮肤癌,非常罕见,只占新发皮肤癌的1%~3%。令人困惑的是,户外工作者患黑色素瘤的概率只有室内工作者的一半。
一般来说,晒黑的人发病率较低。韦勒说:“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似乎是间歇性的阳光照射并导致晒伤,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有证据表明,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不包括晒伤)反而会减少黑色素瘤的发生。”
在美国,每年大约每10万人中有300人死于心血管病,比死于皮肤癌的人数要高出100倍。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皮肤癌不止黑色素瘤一种,最为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但它们几乎不会致命。
所有早期人类都是在热带阳光照射下的户外进化而来的,人类还进化出了一种保护皮肤不受过多辐射的方法——黑色素,是一种天然防晒霜。黑皮肤的非洲祖先就产生了太多的黑色素,他们从来不用担心日晒问题。
有色人种很少罹患黑色素瘤,该病的发病率在白种人中为每10万人有26人,在西班牙裔中为每10万人有5人,在非裔美国人中为每10万人有1人。
同时,由于深色皮肤的人黑色素基因水平较高,因而需要更多阳光照射才能产生像维生素D这样的化合物,而他们在阴暗日子里储存这种维生素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太阳光带给他们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非裔美国人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内脏癌症等疾病比率较高,有专家推测,这可能与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有关。
关于日晒,有哪些新的官方建议?
很多国家的医学专家已经认识到日晒的好处,并影响了官方指南。
阳光充沛的澳大利亚于2005年就已经改变了态度,它的官方建议是:当紫外线指数低于3时(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冬季紫外线指数为3),除非靠近积雪或其他反射表面,否则不建议使用防晒措施;每天中午花一些时间在户外,裸露部分皮肤,以促进维生素D的产生;即使在盛夏,也要每天晒几分钟太阳。
新西兰也发布了类似的建议。
美国的日晒指南似乎是为地球上肤色最白的人编写的,防晒依然是重中之重。但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在一份声明中直接反驳了美国官方的立场:“安全地享受阳光,同时注意不要被晒伤,有助于维生素D的生成,而不会过度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是否需要防晒,人们会因季节、纬度、肤色、个人经历、人生观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而作出不同的决定。每个人的需求干差万别,官方不可能给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建议,最终还是得由你自己来拿主意。
但各国的指南中有一些共识:儿童和青少年一定要注意防晒,这个时期遭受的晒伤是难以修复的。如果日晒强度很大,建议别涂防晒霜,而是穿上衬衫、戴上宽边帽子,它们是更安全的防晒选择。
(欣怡/编译,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