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娃别太过,太过会惹祸
2020-06-12青木川
青木川
有些家长一说起自己的孩子就滔滔不绝、沾沾自喜。为子女感到骄傲是人之常情,但是要小心——
很多家长喜欢聊孩子。一说起自己的孩子,他们就滔滔不绝、沾沾自喜。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优秀,完美。孩子的一个眼神,就能看出无穷智慧;孩子随意一句话,就能演绎出无数寓意。他们为孩子感到骄傲,优越感爆棚,甚至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我的孩子超级聪明,简直就是天才!
随便打开一位家长的朋友圈:儿子考了年级第二,哭得不吃饭;女儿去香港参加芭蕾舞比赛,棒棒哒……明里暗里都是显摆。通常,炫完朋友圈还不算完,他们还会到超市、校门口、办公室、食堂等各种社交场合中炫。
中国家长为啥这么喜欢炫娃?他们考虑过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吗?炫娃真的能让孩子感觉“我优秀,我骄傲”吗?
家长篇:
人到中年,不炫娃炫啥?难道炫柴米油鹽,炫你老去的容颜?!
(邱瑟,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
春节前,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携妻女从外地回来,约同学小聚。4个家庭、4个孩子,12个人围坐一张大圆桌。话题开始还有“诗和远方”,但聊着聊着,就不约而同落在了孩子身上。
A说:我们的工资全投资给闺女了。每周学两次舞蹈,跟的是名师,收费很贵。好在闺女争气,去年“六一”前电视台到幼儿园挑小朋友跳舞,就挑两个,我闺女就选上了!电视台的编舞老师说,她韵律感强,很有天赋。
B听了,不甘示弱:我们倒没让孩子学这学那,就是每晚给孩子讲故事。没想到,孩子不到5岁,竟然边听故事边认了好多字。现在,他不用大人管,自己就能读简单的故事书,一看一个小时。
C马上接着说:这倒是跟我家孩子很像——爱看书。我女儿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当语文课代表。我们对她说,喜欢语文可以,但是绝不能偏科。所以,她门门功课都很优秀。
我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暗暗后悔,不该让女儿学钢琴!如果女儿学的是葫芦丝,当场就能演奏一曲,技压群芳,镇住大家。可钢琴太大,无法随身携带,白白错过了这么好的表现机会。当然,我手机里存有女儿演奏钢琴的视频,可以放给大家看。
我们几个同学从夸孩子的才艺、天赋,到夸孩子的懂事、独立……越聊越开心,最后大家一起举杯,相约以后要常聚。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花式炫娃,觉得家长虚伪透顶。但是,我不这么看。人到中年,不炫娃炫啥?难道炫柴米油盐,炫你老去的容颜?!而且父母炫娃并无恶意,无非图个心安——证明自己在辛酸的育儿路上,有过真心热血的付出。再说,社交场合挑好的说,符合社交礼仪,大家其乐融融,有何不好呢?
我感觉,人前炫娃,是对孩子的鼓励,是对他人的礼貌,是对自己的肯定,正能量满满,没毛病!
孩子篇:
话说得太满,会被打脸的,不只大人的脸疼,孩子的脸更疼!
(小魏,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
很多家长,人到中年,青春不再,工作没亮点,生活淡如水,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填补内心的空虚,于是炫耀儿女,甚至无中生有,恣意捏造,把平凡子女包装成人中翘楚,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结果,家长肤浅的虚荣心让孩子内心“压力山大”。
我妈就是这么一个人。
我爸曾留学日本,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我很小的时候,我爸就教我说日语。上小学时,在一次新年联欢会上,我用日语表演了一个节目,引来同学们艳羡的目光。我妈接我时,老师夸奖了我。我妈两眼放光,算是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她逮谁跟谁说,我的日语如何如何好,就像在日本生活过,后来变成了就在日本生活过。我当时年纪小,听了还很高兴,妈妈也高兴,而听的人也不时伸手摸摸我的脑袋,夸我有出息,夸她会教育。
后来,我妈习惯了对我的各种夸耀,也让我慢慢成了小区名人。
初中时,我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获了二等奖。我妈兴奋不已,不断对熟人说,以后我要走文学路,当作家。邻居们一开始还附和,后来干脆当面揶揄我:“你妈盼你成才都快盼疯了。”“你将来肯定是名人吧。”“你给我家孩子辅导辅导作文吧。”而她家孩子在旁边推搡她:“快走快走,真烦人!”这话不知道是不是另有所指?
那段时间,我特别讨厌我妈,更讨厌自己。因为我渐渐发现我并没有我妈说的那么厉害。为了不让她失望,我甚至不敢向强者靠近,只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自满自足,自欺欺人。
进入市重点高中后,我的完美人设彻底崩塌。班里强手如林,我心理压力巨大,苦学到深夜,成绩依然中等偏下。我参加了一些补习班,起色不大。班里,老师每表扬其他同学一次,我就感觉自己被羞辱一次。
一次月考,我的成绩竟然下降到班里倒数。我的同桌阴阳怪气地说:“你妈指望你成龙,没想到你成了放屁虫!”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感觉周围所有人都在看我的笑话。回家,我冲我妈大喊大叫:“都是你到处显摆,现在好了,我什么都没了,再也好不起来了!”说完,我跑进自己房间,泪如雨下。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谁也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话说得太满,会被打脸的,不只大人的脸疼,孩子的脸更疼!
老师篇:
父母夸耀孩子,无非是想从孩子身上借点光,照亮自己的世界。然而,这些浮夸之言却给孩子带来真实的伤害
(韩青峰,某实验中学老师)
中国父母的两种做法,常给孩子带来隐形伤害:一是吝啬赞美,生怕孩子一听夸奖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二是对孩子无原则地夸耀。大家都知道前一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却不知道后一种做法的危害其实更大——
1. 让孩子活在虚假的世界里
孩子的自我判断力不足,对自己的认知,多来自于身边的评价。如果围绕在他身边的全是鲜花和掌声,那他就会一直跟着鲜花和掌声走,哪怕走的方向不对,如林妙可。她9岁登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被万众瞩目。那时,她说话奶声奶气惹人喜爱,结果她把这当成自己该有的样子,长大后还像小时候那样说话。和她一起拍戏的多名艺人劝她不要这样,可她似乎已经难以改变。
2. 让孩子变得虚荣、膨胀、骄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喜欢炫耀,孩子长大后,虚荣心就会特别强。正常的夸奖和鼓励,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可过分夸赞,孩子分不出真假,以为自己真的很优秀,久而久之,内心就会异常膨胀,性格也会变得骄傲、蛮横。
3. 让孩子敏感、脆弱,不堪一击
父母在公开场合炫耀孩子,得到的多是“礼貌认同”。可孩子不知道这一点,真以为自己优于常人,得到赞美、表扬理所应当,并习以为常,结果心理异常脆弱,只能听好话不能听坏话。小挫败落在他头上,就成了大打擊。
4. 让孩子迷失自我
有些孩子在不断被夸中产生了这样一种心理——他们进步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夸耀,而不是自己要追求什么。他们已经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是为了父母的欲望活着,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活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格外在意别人的看法,为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肯定,不惜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其实,父母夸耀孩子,虽有虚假成分,但是并无恶意,无非是想从孩子身上借点光,照亮自己的世界。然而,这些浮夸之言却给孩子带来真实的伤害。
专家篇:
真正有见识的家长,一定是抛弃了虚荣和虚假胜利的家长
(贾莉,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斯坦福大学教授曾对1700名家长进行了6次研究,发现炫耀型家长都高估了自己的孩子。事实上,他们的孩子和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他们孩子的天才和优秀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
生活中有天赋异秉的孩子,那只是极少数。但是,很多家长痴迷于寻找自己孩子具有惊人智慧的有力证明。他们说:我的孩子2岁认字,3岁读报,4岁会加减乘除……是的,当同龄孩子还不会认字、不会数数时,他们的孩子确实做到了。但这只证明孩子学得比别人早,不意味着他就是天才。而那点领先优势,其实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所有的孩子到小学毕业时都能做到。
家长们还说:我的孩子钢琴十级、舞蹈第一、绘画参展……孩子在才艺上取得的成绩,也不能证明他就优越于其他孩子。每个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技能学习的时间有早有晚,发展路径也各不相同。同龄孩子中,有的听话懂事,生活学习样样都能达到父母要求;有的还处在懵懂状态,需要静待花开。人生漫长,在以后阶段出现逆袭和反超的,比比皆是。
炫耀型家长应该认识到,你的孩子大概率上就是一个普通孩子,他做的事情大多数孩子都能做到。周围人对他表示赞赏,只是出于礼貌。
家长为子女感到骄傲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炫耀,不停诉说,显然是不合适的。一显得家长缺乏自信。通常,爱炫耀孩子的家长人生多不如意,于是希望通过孩子的优秀帮自己赚取别人的仰慕,从而获得自我满足。二过分“讲面子”是陋习。“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对有些家长来说,孩子就是自己最大的面子。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和虚荣心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别人强,一定不能比别人弱,否则就是丢了面子。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必须足够好、足够优秀,才能得到父母的爱。无疑,这会让孩子对亲子之爱产生困扰。
其实,真正有见识的家长,一定是抛弃了虚荣和虚假胜利的家长。
他们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孩子是否优秀,都欣然接受;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做孩子精神和心灵的引路人。
他们既不炫耀孩子,也不因孩子看似没有可炫耀的资本而焦虑;他们正确评价别人,也正确评价自己和孩子;他们依据孩子的天性,帮孩子找到合适的成长路线;他们以平常心,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踏实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编后:爱孩子的方式有多种,而炫耀是色厉内荏的一种。家长们要记住:孩子不是商品,不需要用标签来标明价格,更不需要通过家长之口来大肆叫卖。孩子的好和坏,无须向任何人交代。所以,别让炫耀害了孩子,毁了孩子。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