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温雪上环境场地场馆精准形变监测系统方案研究

2020-06-12张颖芝姚勇

中国信息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雪场厚度北斗

张颖芝 姚勇

一、前言

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结合风力、风向、温度、湿度、降水量、雪深等传感器数据,可以实现低温雪上环境下的场地场馆精准形变监测。

本文提供一套技术方案,通过研究雪场关键位置精准定位与传感设备布设方案,结合雪场GIS/BIM模型数据,构建覆盖雪场区域的毫米级雪层/雪上场馆形变监测系统,实现对冬奥雪场的全天候连续实时精准监测,同时形成多级预警机制,将监测点位异常状况信息推送至不同应急管理部门,切实保障冬奥场馆运营安全。

二、关键技术研究

(一) 技术方案

目前监测雪层厚度变化的方式主要依赖于雪深仪的监测,主要通过反射雪层表面至雪深仪的高差来对雪层厚度进行识别。北斗多传感器系统主要监测地面位移变化,通过北斗基准站、北斗监测站以及渗压计、固定式测斜仪、雨量计、裂缝计等设备结合,对地表及地面深处的位移变化进行2小时静态毫米级的监测,并根据监测值得变化结果进行实时预等服务。对地面和雪层厚度的监测方式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成熟。

但对于一些大型高山滑雪赛事的比赛场地(如冬奥会),其地势往往陡峭且地质结构复杂,再加上大量的观众对赛场的冲击,会对山地地质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雪层厚度的实时变化会对运动员的比赛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雪深仪的监测是相对结果,在监测其变化时,无法准确判定是由于地面沉降引起的雪层厚度变化,还是冰雪融化引起的雪层厚度变化,如果因为地面沉降,但雪层厚度实际上没有发生变化,一味进行人工造雪也會对比赛产生影响,而且会威胁到运动员及观众的生命安全。给监测结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一个改进方案是将北斗监测站的监测墩与雪深仪支架进行刚体连接,形成一体,北斗监测站结合传感器监测的是地面的位移变化,雪深仪监测的是雪层的厚度变化,二者充分结合,即可准确判定出究竟是由于地面沉降还是冰雪融化引起的雪层厚度变化,为比赛的顺利进行、运动员的高水平发挥以及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等提供重要的保障依据。其原理如图 1所示。

北斗监测站和雪深仪的布设方式如图 2所示。

其他关联传感器包括渗压计、固定式测斜仪、裂缝计、雨量计、风速风向计、温度传感器等。数据通讯方式可以是地面网络(4G/5G)、网线、LORA、NBIOT、无线网桥、北斗短报文等多种方式;数据可直接网络传输,也可通过专用网关进行传输;设备供电方式为电池供电、太阳能供电、220V供电、380V工业用电等。

结合几种传感器的数据,其预测模型判断方式如表1所示。

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所下所述。

(二) 北斗高精度位移形变监测方法

北斗高精度位移形变安全监测技术用于位移及沉降形变安全通常用到的是北斗相对定位原理。相对定位是用两台(或多台)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多条)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相同的北斗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在相对定位时,通过对观测量求差,可以消除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削弱电离层和对流层折射的影响,消去整周模糊度参数等,使基线精度提高。如图 3所示,如果A和B两点在同一时间内观测了相同的一组卫星(至少四颗)。而且A是一个已知点,通过某种数据链,把原始改正信息传到B点,那么B点的位置就可以加以确定。

(三) 多传感器辅助监测方法

多传感器辅助形变安全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布设在地表深处的渗压计监测地下水压力值来判定地下深处土层的变化、通过布设在地下深处的固定式测斜仪(一般每8米布设一个)通过专用套管分段布设,来监测地下每一个深度范围的地层变化,再辅以裂缝计、雨量计、风速风向计、温度计等传感器,通过外界环境的变化监测,进行地下及地表形变的综合判定。

(四) 雪深仪雪层厚度监测方法

雪深仪雪层厚度识别方法主要是通过雪深仪照射雪层,通过雪层反射光线与雪深仪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来监测雪层厚度的变化,具体工作原理如图 4所示:

雪场北斗监测站及传感器布设如图 5所示。

三、系统方案设计

(一) 总体设计

雪上场馆形变监测系统主要由数据层、服务接口层、应用层,项目统一规划的基础设施及信息运行保障体系构成。其系统结构如图 6所示。

数据发布负责雪场各种监测目标上所布设的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在本项目中,主要用到北斗、固定测斜仪、渗压计、水位计、雨量计、裂缝计等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实时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实时传输到服务器。同时,系统支持监测目标、监测目标类型、监测传感器的扩展。

数据分析系统负责监测数据的接入、解算、处理、存储、查询以及分析。

数据层负责北斗和各类传感器所感知的监测原始数据及管理数据的存储管理。

应用层主要针对业务需要构建多种应用系统,本项目中包括安全监测服务系统及预警发布。

(二) 数据接入层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应进行集成化,即传感器、数据采集工控机、通讯系统、接收服务器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图 7所示。

本系统中采用北斗终端及水位计、雨量计、裂缝计、渗压计、测斜仪等多种传感器设备。设备有多种输出类型,包括数字信号、振弦信号、模拟电压信号等,不同信号类型又包含对应多种协议。

数据采集使用多种数据采集工控机,将振弦信号、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标准数字信号,将多种数字信号通过数传模块汇集到数据接收服务器中,系统总线方案如图8所示。

(三) 监测服务展示系统

雪场形变监测服务系统通过服务接口层调用基础底图数据、经过监测分析系统处理的各种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实现监测场景的展示、以监测点或者传感器实体为单元进行监测数据的实时或历史展示和查询、预警数据展示。

基于3DGIS,调用其他子系统所发布的DOM、DEM、矢量、标注、模型等数据服务,构建监测对象及周边的三维场景,能直观的了解监测对象所处的地理环境;各种监测设备的布设点位;同时,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也有参考意义。展示效果如图 9所示。

四、结语

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本项工作提出了一套低温雪上环境场地场馆的精准形变监测系统技术方案,包括雪场雪层形变监测关键技术。

结合雪场GIS/BIM,可以实现对冬奥雪场、雪上场馆和人造施工场地等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地连续实时精准监测,同时形成多级预警机制,将监测点位异常状况信息分等级、分角色推送至不同应急管理部门,切实保障冬奥场馆运营安全。

作者單位:北京北控智慧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编号:2018YFF0300300)

猜你喜欢

雪场厚度北斗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脸皮究竟有多厚
一步之遥
发展滑雪需多方合力
“脸皮”究竟有多厚
“北斗港”再发两星
冰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