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节选)
2020-06-12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要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全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低低的抽泣声。
他讓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要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3号行星。
开始检测3号行星。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竟然有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至11号测试题均未通过。
“3C文明测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文明测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通过!确定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了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在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拿来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选自《刘慈欣科幻自选集:乡村教师》,有删改)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以“硬”著称,里面包含太多的科学知识。阅读时读者可能会被这些科学知识构建出来的宏大格局所征服,但读到最后才发现,科学只是包装,真正征服我们的是更宏大的世界观和宝贵的精神内核。
这篇小说的叙事视角在乡村教师的教书生活和碳基联邦的战略布局之间切换。碳基联邦在对银河系的恒星系和归属这些恒星系的行星进行文明等级测试时,来到了太阳系,选中了地球和乡村教师李宝库所教的学生作为测试样本。李宝库临死前教给学生的力学三大定律,恰好在测试题目中。学生们完美的回答,让碳基联邦知道地球是一个具有高级文明的星球,从而放弃了毁灭地球及太阳系的计划。
文中,刘慈欣通过碳基联邦统帅和上尉之间的对话,对教育事业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诠释,也引导读者换个角度去看待教师和教育。小说中,外星人可以通过遗传直接将记忆、知识、文明一代代传下去,而人类,显然是不具备这种机能的。我们的知识和文明的传递、积累,是依托一种职业——教师。可以说,教师是知识传递的媒介,是文明延续的元勋。
刘慈欣将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故事,放置在宇宙这个宏大的背景下讲述,用科幻的外壳,让乡村教师的故事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令读者对教师这个职业和教育本身进行深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读者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文本采用双线叙事结构,一条线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线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文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而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2.文中画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
答:
3.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答:
【崔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