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国又爱又气的黑人电影

2020-06-12董铭

环球时报 2020-06-12
关键词:白人奥斯卡黑人

本报特约记者 董铭

“种族歧视电影”被下架!“黑人之死”在全球多地引发的抗议声潮不断,由于被指在种族主义和南方蓄奴上有“历史遗留问题”,1940年的经典影片《乱世佳人》(剧照如左图)被华纳旗下流媒体平台HBOMax暂时下架,但第二天该片的影碟销量登上亚马逊畅销榜第一名。

网飞则在这个节骨眼上线“黑人命也是命”电影特辑,经典剧集《老友记》的主创玛塔·考夫曼则在节目上自责、落泪,表示当年把6位主角都定为白人是考虑不周,没能顾全“多元化”……一时间,关于种族主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蔓延美国影视圈。

娱乐·体育 《乱世佳人》紧急下架

HBO Max紧急下架《乱世佳人》后,其发言人对《综艺》表示,《乱世佳人》的下架只是暂时的,“当这部影片重回平台时,将附上对其历史背景的讨论和谴责,但仍保留其最初的创作主旨,不会更改,否则就相当于声称这些偏见从未在历史中存在过”。

《乱世佳人》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无须赘言,不仅被美国电影协会评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还一直保持着美国历史票房第一的宝座,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评价《寄生虫》获得奥斯卡时称,“我期待像《乱世佳人》那样的经典能够回归”。这部改编自经典小说《飘》、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内战史诗片获得8项奥斯卡大奖,其中海蒂·麦克丹尼尔还成为首位获得最佳女配角的黑人。

然而影片对南方奴隶制庄园的浪漫化处理、对黑奴形象的刻板描写以及麦克丹尼尔在颁奖礼上因种族隔离政策被迫单独落座等轶事,多年来一直遭人诟病。此次《乱世佳人》被迫下架,是因为这段黑历史又被黑人编剧约翰·雷德利翻了出来,他曾因同类题材影片《为奴十二年》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雷德利在《洛杉矶时报》上撰文称:“这部歌颂内战南方地区的电影,忽视奴隶制度的恐怖性,把黑奴描绘成‘幸福的人,延续了有色人种最痛苦的刻板印象。”此外,主角斯嘉丽爱慕的艾希礼是一位主动上前线的南方军士兵,更是种族主义组织3K党的成员。但原著中,艾希礼的形象却被刻画成一个偏正面人物的“理想主义者”。▲

从未在美国发行的《南方之歌》

近些年,因与种族歧视相关而对自家平台电影“下手”的不只有华纳,拥有《南方之歌》版权的Disney+去年宣布,不会上架这部极具种族歧视意味的动画电影。《南方之歌》作为迪士尼第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演的长篇电影,其相关影音产品(录像带、DVD等)目前从未在美国发行,仅在英日等国发行过录像带。该片预算为2500万美元,首轮上映后收获1980万美元票房。

《南方之歌》的故事发生在美国重建时期,美国内战和废除奴隶制后,父母离异的7岁男孩强尼来到自己祖母的种植园,在那里他和黑人——雷木斯叔叔成为好朋友,后者给他讲了兔子和大动物们斗智斗勇的故事。兔子的遭遇让人联想到黑奴,他们同样是在夹缝中艰难求生。与《乱世佳人》一样,一些评论家认为《南方之歌》对非洲裔美国人的刻画是“种族歧视的冒犯”,电影中雷木斯使用黑人语言等特质也属于刻板印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日发布了“对种族主义对话没有帮助”的影片名单,除了《南方之歌》,其余三部中还包括此次遭到抗议者批评的电影《相助》,片中的白人女孩斯基特看不惯美国社会对黑人女佣的不公平对待,想通过写书来帮助这些女佣脱离困境。

黑人女性历史学家协会负责人艾达·琼斯公开批评《相助》“略过对白人语言的刻画,没有肯定黑人的劳动,忽视了黑人女性在白人雇主家中遭到的虐待,缺乏历史准确性”。

此外,名单中还有2000年的影片《重返荣耀》,该片讲述昔日高尔夫金童兰纳福·朱诺在神秘黑人球童巴格·范斯的帮助下重拾自信,最终获得高尔夫比赛冠军的故事。这部电影因使用“魔幻黑人”手法遭到抨击,起初导演斯派克·李较多使用这一手法,指好莱坞在影片中让黑人承担“让白人生活变得更好的角色”。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也在名单中。虽然该片描绘了黑人音乐家唐和白人司机托尼间的珍贵友情,但有人认为本片助长了“白人救世主”的电影风格,即唐的旅程离不开托尼的帮助,唐作为艺术家获得的名利只是来自白人精英的施舍。▲

种族题材受青睐

多年来,种族歧视是好莱坞和奥斯卡最青睐的题材之一,也的确诞生了许多优秀影片,其中既有揭露历史真相、号召奋起反抗的,也有倡导多元和睦、缓和种族矛盾的。要求《乱世佳人》下架的雷德利就一直呼吁关注黑人历史问题,他编剧的影片《为奴十二年》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原本在美国北方的自由黑人,被绑架、贩卖到美国南方后的一系列悲惨遭遇,影片获得201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名导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紫色》讲述佐治亚洲的黑人姐妹西丽和南蒂从小被迫分开并受尽折磨,多年后终于团聚的故事,本片1985年上映后获得9800万美元票房。昆汀·塔伦蒂诺2012年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也将镜头对准南方黑奴,不同的是奴隶们奋起反抗、以暴制暴,不仅消灭了残忍的白人庄园主,也干掉了助纣为虐的黑人管家。此外,2017年大获好评的恐怖片《逃出绝命镇》和2019年的《我们》,也都是与黑人肤色、地位和命运相关的寓言,这些影片上映后都引发巨大社会反响。

当然,以好莱坞和奥斯卡为代表的

美国“自由派”,主要倡导“种族和解”和“多元化”。从1989年的《为戴茜小姐开车》到2018年的《绿皮书》,他们在银幕上努力营造黑人与白人的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场景。倒是以斯派克·李为代表的激进黑人导演,反对好莱坞主流“美化矛盾”的举动,就像他的作品《黑色党徒》那样,呼吁在现实生活中消灭以3K党为代表的白人保守种族主义者。

热衷种族题材的好莱坞对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大多采取“安抚策略”,2018年《黑豹》火爆的票房表现证明这一策略的确有效。另一方面,这也显示出好莱坞的“鸡贼”之处——既然现实世界中的种族矛盾难以调和,那就在银幕上虚构出“瓦坎达”这样一个理想国度。▲

猜你喜欢

白人奥斯卡黑人
美国白人内部“三六九等”的鄙视链(观察家)
暖!一猫有难,众猫支援
高中生写100遍“黑人的命也是命”
“后隔离”时代的骄傲与焦虑
动物奥斯卡
阿达姆松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关于白人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