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研究员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2020-06-12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小丈桥小学侯全胜
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小丈桥小学 侯全胜
【习作导航】
通过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我们这些小小研究员们该怎么做呢?
【研究过程】
一、选择恰当的研究话题。本单元介绍了有关汉字的字谜、形声字及汉字的历史等内容,我们可以在本单元提供的内容中选择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如自己姓氏的历史和现状、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社会上用字不规范情况的调查与建议等。研究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尽量要小,要有实际意义。
二、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确定好研究话题之后,各小组要讨论清楚搜集什么资料,怎样去搜集等,拟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每组同学要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负责从某一渠道搜集。搜集的资料要与话题有关,尽可能地多一些,全面一些。
三、广泛搜集大量的资料。各小组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去搜集资料,真正行动起来。如一个小组去搜集象形字的资料,其途径:1.查阅的书籍有《中国象形字大全》《我的第一本汉字书》《中国记忆·汉字之美象形字》等。2.利用网络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象形字”,可搜到相关网站,查找相关内容。3.在大街上或店铺里可搜集到一些象形字牌匾。通过以上搜索资料的活动,能得到有关象形字的历史、分类、艺术特点等许多资料。
【明确格式】
简单的研究性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标题。在第一行的中间,可采用《××的研究报告》做题目,如《关于隶书的发展史的研究报告》。
2.署名。一般在标题下写明研究人所在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如“小丈桥小学五年级王志秀”。
3.问题的提出,也就是研究的目的,写清楚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内容。
4.研究方法。介绍搜集资料的途径及其所达到的目标,如查阅有关故事的书籍,了解相关的故事。
5.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可以列出表格概括写出资料的来源、类别及综述相关的内容。
6.结论。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阐明研究结论,如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在实际应用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等。结论要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分项编号逐条列出。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外贸易的兴起,各式外语学馆在沿海通商口岸次第开办。在清末新政期间全国性教育改革开始之前半个世纪内,东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已经设立66所新式学堂。[5]
【佳作登场】
关于中国楷书发展史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班同学都喜欢写正楷字,平时一有时间就在一起谈论魏碑和唐楷,可是我们对楷书的历史一知半解。为此,我们组对楷书的发展史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去图书馆查阅有关书法历史的书籍、报刊,了解楷书的发展史、书法家等。
2.利用网络搜集楷书的起源、发展及各时期的书法家。
3.向老师、家长等请教历史上的书法家故事及楷书作品。
三、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
搜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籍、报刊利用网络询问爷爷和大伯涉及的方面楷书的发展书法家和字帖楷书起源楷书的发展书法家及作品具体内容主要是魏碑和唐楷,唐朝是楷书的鼎盛时期。王羲之字帖、四大楷书等。由隶书演变而来,起源于东汉时期。从魏晋至今经历了四个时期,一直沿用不衰。魏晋时期、唐代楷书名家及代表作。
四、研究结论
1.楷书起源有文献可查。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记载:楷书是东汉时期王次仲创造的,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根据看到的书迹,最早的楷书是魏国钟繇的楷书,他被称为楷书之祖。
2.楷书的发展长盛不衰。
形成期:秦汉时期楷书刚刚有了它的雏型;发展期:魏晋、南北朝这个阶段;鼎盛期:隋、唐、五代这个阶段;延伸期:宋、元、明、清至今。
3.按时间分为三类楷书。
魏晋小楷是魏晋时期钟繇、王羲之等楷书作品,是楷书艺术的源泉。魏碑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刻石的字体,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唐楷是唐朝时期逐渐成熟起来的楷书,唐末楷书已发展到顶峰。
4.法帖越来越完整实用。
清代邵瑛所著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是在唐初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基础上全面研究剖析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归纳总结出九十二种汉字结体书写的方法,至清末、民国初年家喻户晓。
5.名家代表之作永流传。
楷书四大家及传世代表作: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松雪斋文集》。
魏碑《张猛龙碑》《郑文公碑》,东晋王羲之的《黄庭经》,唐朝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