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膜下秸”措施对温室土壤水热盐调控试验研究

2020-06-12张红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年5期
关键词:土壤温度盐分生育期

王 乐,张 娜,杜 斌,张红玲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银川 750021)

宁夏引黄灌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十分有利于温室的发展,近些年温室栽培模式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地经济作物种植的重要模式,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但该灌区是典型的盐渍化灌区,目前灌区盐化面积23.4 万hm2,约占总面积的40%,而温室栽培受盐渍化威胁较露地种植更为严重,会造成产投比降低,水肥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可有效调控土壤盐分运动,改善作物生长环境[1-3],覆盖(包括覆盖地膜、秸秆及上膜下秸等)可抑制地面蒸发[4]、优化土壤水盐分布[5-7]、改良土壤结构[8],从而使土壤生态过程向良性转化,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并有效增加作物产量[9,10]。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是对露地作物种植,针对上膜下秸措施在设施农业种植中应用研究报道较少。同时,设施农业种植因其周年性、全天候和反季节等特性,在秋冬季作物生长受温度及光照影响较大。大量研究表明,覆盖使夏季土壤温度降低、冬季土壤温度提高[11-13],探究上膜下秸措施对设施农业尤其是秋冬茬作物温度的影响,对协调设施农业种植中土壤水、热、盐之间的关系,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达到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宁夏设施农业秋冬茬种植中,翻耕、翻耕结合地表覆盖地膜、翻耕结合秸秆深埋、翻耕结合地表覆盖地膜结合秸秆深埋4种耕作措施对番茄生育期内土壤水、热、盐动态影响,以期为通过“上膜下秸”措施解决温室种植盐渍化问题,促进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7年8月中旬至2018年1月在宁夏银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开发区连栋温室种植区内进行,该区位于贺兰县习岗镇经济桥村,地理位置为E106°19′4.23″,N38°35′11.85″,海拔高度1 102~1 122 m。

试验区土壤质地为壤土,耕层平均土壤容重1.47 g/cm3,田间持水率20.9%(质量含水率)。试验区灌溉水源为园区自来水,矿化度0.204 g/L,符合灌溉水质标准要求。土壤0~20、20~40 cm土层基本理化参数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1.2 试验设计

设翻耕(CK)、翻耕结合地表覆盖地膜(M)、翻耕结合秸秆深埋(J)、翻耕结合地表覆盖地膜结合秸秆深埋(J+M)4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试验小区。试验小区长17 m,宽9 m,面积为153 m2,按随机区组排列。

各试验小区四周挖深1 m后用双层塑料布阻隔,各小区互不影响,中间用土填实空隙。为了不影响到土壤耕作作业和作物根系生长,涉及秸秆深埋的处理均在距地表40 cm深处埋设秸秆层,将小区土壤0~20和20~40 cm层次分别取出,并分开放置,然后把约10 cm长的玉米秸秆均匀铺设在40 cm深处,铺设厚度5 cm,合0.8 kg/m2。为了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并模仿实际机具操作效果,本试验最后将土壤按原层次回填压实,回填完成后及时灌水,使0~60 cm深土壤达到田间持水率水平。对照处理和覆盖地膜处理不埋设秸秆层。整个生育期的灌溉方式为滴灌,各小区的水肥均完全一致,按常规管理进行,其中灌水定额为225 m3/hm2,灌水周期7~8 d,后期温度下降耗水量减少,灌水周期适当延长。全生育期施肥7次,总施肥量720 kg/hm2,所用肥料为华尔沃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N∶P∶K为20∶20∶20的高溶解度水溶肥,通过滴灌系统随水施入。试验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试验周期为 2017年8月20 日-2018 年1月15日。2017年8月28日定植,8月20日埋设秸秆,8月27日覆膜,株距36 cm,行距 75 cm。

1.3 试验测试内容及方法

(1)土壤含水量和地温。通过WITU_GeoScan单杆多节式水热传感器以半小时为步长监测土壤0~20、20~40、40~60 cm的实时土壤水分及地温。同时在番茄各生育期(苗期~开花着果期、开花着果期~结果盛期、结果盛期~果实成熟期)对各处理小区灌水前后进行分层取土,采用烘干称重法对仪器自动测定的含水率进行校对。

(2)土壤全盐含量。在番茄各生育期对各处理小区按0~20、20~40、40~60 cm进行分层取样,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土壤全盐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绘制图表,SUFER12.0软件绘制等值线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上膜下秸”措施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各处理在番茄生育期内土壤剖面含水率等值线分布见图1。可以看到,各处理土壤含水率总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随生育期推移而降低。

各处理土壤蓄水保墒效果不同,其中J+M处理表现出较好的蓄水保墒效果。整个生育期J+M、M、J及CK平均含水率分别为24.74%、22.71%、23.47%及21.64%。J+M处理含水率较M、J及CK分别高8.96%、5.45%、14.32%。

不同土层中,0~20 cm土层J+M、M、J及CK平均含水率分别为21.85%、19.41%、20.97%、18.42%,J+M处理较M、J及CK分别高12.58%、4.22%、18.65%;20~40 cm土层各处理含水率分别为25.49%、23.11%、23.81%、21.97%,J+M处理较M、J及CK分别高10.29%、7.04%、16.01%;40~60 cm土层各处理含水率分别为26.89%、25.60%、25.62%、24.54%,J+M处理含水率较M、J及CK分别高5.02%、4.96%、9.56%。

2.2 “上膜下秸”措施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不同处理整个生育期不同土层温度基本为J+M>M>J>CK,其中,整个生育期平均温度J+M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较M处理分别高0.57、0.64、0.47 ℃,提高3.52%、3.81%、2.73%;较J处理分别高0.99、0.95、0.63 ℃,提高6.23%、5.74%、3.65%;较CK分别高1.44、1.35、1.20 ℃,提高9.35%、8.42%、7.20%。可见,J+M处理较其他处理提高温度会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可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温度。整体而言,整个生育期平均温度J+M处理分别较M处理、J处理及CK提高0.56、0.85及1.33 ℃,提高比例为3.35%、5.21%及8.32%。不同土层各处理土壤温度对比见图2。

图1 各处理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分布

图2 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变化示意图

2.3 “上膜下秸”措施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测定秸秆深埋前到作物收获后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盐分,可知,整个过程J+M、J、M、CK处理全盐含量均值分别为1.00、1.32、1.24及1.36 g/kg,即J+M处理较J、M、CK处理分别低0.32、0.24、0.36 g/kg,分别降低盐分24.44%、19.65%、26.64%。

不同土层中,0~20 cm土层J+M、J、M、CK处理全盐含量均值分别为0.81、1.30、1.05 及1.26 g/kg,J+M处理较J、M、CK处理分别低0.49、0.24、0.45 g/kg,降低盐分37.49%、22.55%、35.06%;20~40 cm土层,J+M、J、M、CK处理全盐含量均值分别为0.02、1.32、1.48 及1.50 g/kg,J+M处理较J、M、CK处理分别低0.3、0.46、0.48 g/kg,降低盐分22.74%、30.95%、32.12%;40~60 cm土层,J+M、J、M、CK处理全盐含量均值分别为1.16、1.35、1.20及1.32 g/kg,J+M处理较J、M、CK处理分别低0.18、0.04、0.16 g/kg,降低盐分13.57%、3.24%、11.86%。各处理土壤盐分变化见图3。

3 结 论

(1)J+M措施可综合发挥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和秸秆深埋针对>20~40 cm土层的持续保墒效果,且能使土壤含水率保持相对稳定。整个生育期J+M处理含水率分别较M、J及CK高8.96%、5.45%、14.32%。

(2)J+M措施具有较好的增温作用,整个生育期平均温度较M、J及CK处理提高3.35%、5.21%及8.32%, 对于温室秋冬茬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图3 不同处理全盐量变化图

(3)J+M措施可显著抑制积盐,较J、M、CK处理土壤全盐含量分别降低24.44%、19.65%、26.64%,可有效改善温室盐渍化土壤盐分表聚和深层积聚特征。

猜你喜欢

土壤温度盐分生育期
阿尔泰山森林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及其预测
基于SHAW模型的青海湖流域土壤温度模拟①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宁夏中部压砂区表层土壤离子分布及盐分类型预测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滴灌条件下盐渍土盐分淡化区形成过程中离子运移特征
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海水这么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