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双龙桥片区湿地景观规划初探
2020-06-12方天昊
方天昊
四川师范大学
一、基础概况
建水县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在创建建水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龙桥片区位于建水县泸江烟柳片区,介于泸江河与临安古城交界处。项目核心区距离古城约3km,古城内有“滇南大观园”一朱家花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建水文庙;距离紫陶文化馆一临窑陶文化艺术中心约5km;距离客运站约6km,火车站约12km;距离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团山民居约9km;距离建水文笔塔约5km,中国唯一运行最慢的小火车米轨小火车横穿场地内部。双龙桥片区属于建水县六大重点旅游区的泸江烟柳乡村文化体验区,泸江烟柳的策划目标是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文化传承小镇、生活旅居目的地,其形象定位是乐农、漫游、宜居的生活之境。双龙桥片区策划的定位是烟江渔歌、耕读传家。湿地公园的总规划面积5348.3亩,首期规划面积2201.52亩,基本农田总面积2178.34亩。场地内部水、田、桥、村庄、小火车分布其中,基地条件良好,适宜建设湿地公园。双龙桥旁的湿地内部遍布大小不一的水道,泸江河穿流而过。
二、设计理念
(一)案例分析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与利用和谐发展典范。该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景观分区有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河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是指位于城市之中河城市近郊区的湿地,包括人工湿地、自然与人工复合体的湿地、自然湿地三大类。农耕湿地就是可以用作农耕的湿地,在景观层面上增加了景观类型和给游客提供特色的观景体验,在功能层面上丰富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增强其稳定性。场内有河道、池塘、湖荡、大小鱼塘等,水网交错。人类千百年来在这里进行农业渔业开发,长期与自然博弈与合作,形成人类开发与湿地生态系统和谐共处的格局,这一点与双龙桥片区的湿地相似。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可借鉴西溪湿地公园的水主题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休闲农业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二)设计定位
将双龙桥片区景观规划设计定位为打造功能业态完善、富有文化底蕴的湿地风光。主题构思为古桥烟柳河、渔牧耕读乡。
三、总体规划
双龙桥片区将分期建设打造,一期是镜海水乡,二期是清溪湿地,三期是归园田居,四期是阡陌耕畴。如下图梳理水域,形成各类水体形态,增加景观特色,人车分流体系,每个分区形成完整的环游园路。
图1 水系规划与交通规划图(来源:自绘)
依托泸江打造自然风光带,依托双龙桥打造文化记忆之脊,形成一带一脊的景观骨架。围绕骨架和中心湖区布置功能和特色各异的景观节点,并融入建水历史文化和生活元素,打造文化底蕴深厚、充满活力和趣味的水上生活之境。重新梳理泸江河河道景观,增加必要的游人停留空间以及停车场地,并利用泸江河串联三座古桥以形成景观序列,增加沿线的历史氛围。同时挖掘相关泸江河与双龙桥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并再现其中。最终再现今日的泸江烟柳盛景。延续双龙桥形成文化记忆脊,与古桥烟柳带交汇与双龙桥片区,且串联公园入口、双龙桥、长堤卧波、书院、农耕广场以及南部的花果山,形成集文化、功能、游赏一体的重要脊带。提升现有双龙桥周边环境。新增停车场,含停车位460个。提升入口广场的品质感:改造驿站前停车场地,替换为亲水观景空间。改造为疏林草地与亲水平台,形成观赏双龙桥的亲水休闲空间,提升环境品质。
丝路步头规划:唐宋时期,建水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水陆换乘交通要道。以此为原型设置观演码头,取名为丝路步头,从而形成一条轴线关系,即从双龙桥开始,经过码头(步头)消逝在远方的巴甸大山,将历史时间长河展现在同一空间之中。同时,延续双龙桥的文脉,设置长堤卧波,一直延续到湖对岸的乡村田园。再现当年繁忙的码头(步头)场景融入观演、集散、休闲、游船码头等各种功能,作为各类文化表演。步头东区布置花林草坡,结合游步道,营造浪漫幽静的氛围。
市井临安规划:古城水井是建水的一大特色。利用水井意向在这里演化出大小层叠、水天一色的水苑。形成高低错落、虚实变化的空灵梦幻的水上花园。引水入商业街,串联各个街区,局部布置水元素景致,使其看似独立各具特色,又统一融合。布置精品酒店,提供住宿娱乐餐饮一体化服务。
图2 总体规划图与效果图(来源:自绘)
四、专项设计
(一)植物设计
设计的原则是特色性、景观性、生态性。适地适树,种植特色植物,营造建水印象。赏、落比例为7:3,呼应主题,季相分明。推动湿地生态、植物群落的可持续发展。在古桥柳江带以柳树为基调树,局部点缀樱花、木棉、桃花等开花乔木恢复泸江烟柳昔日的盛景。文化记忆脊区,桥头两侧列植樱花,桥、湖、樱花一起构成浪漫唯美的画卷;小岛片植凤凰木(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地被以绣球花(紫阳花)、草坪为主,形成凤凰花岛与双龙桥连接呼应农耕广场以农田肌理为基础,片植多年生草花,形成大面积浪漫花田。镜海印象(展示区),以大面积疏林草地为主,节点处片植花林、花被,形成空间有收有放的节点广场。屯营礼读文创区),以枫树竹林、荷塘、农作物为主,体现“以农创美,以花引客”,与农耕劳作,稻香美食,稻田观景融为一体,深入体验传统耕读文化,找回田间地头的无限愉悦。原乡农稼(体验区),湖岸以多年生草花和水杉勾勒出美丽缤纷的湖岸风光。湖心片植睡莲形成花湖。
(二)科普宣教设施
设置科普中心、科普长廊、低碳慢性系统(生态游步道、自行车驿站、生态骑游道、自行车租赁,解说宣教标识系统可以结合公园导览系统一设计。造型符合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普的风格以及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用材环保美观,在满足公园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展现了湿地公园的特色文化。湿地内的智慧系统利用环保设备进行全面检测,更加安全、准确、便捷跟踪监测园内生态情况,使检测指标能在任何时间、空间尺度上都能够测得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组成变化,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生态异常情况,提高湿地生态保护力度与湿地修复工作的科学性。
五、结语
在整体的设计中主要采用自然景观与乡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在营造自然乡土气息的同时,再配合现代时尚的元素进行必要点缀,以展现当地别样的生态与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