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2020-06-12万怡乐夏娟
万怡乐 夏娟
一、引言
传统的会计制度以商业交易活动与财务往来信息为主进行记录与分析,这些信息内容在上报的过程中存在规范性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传统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与传统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更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企业应充分落实各项工作,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企业为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会对财务管理工作做出调整,以此应对市场竞争压力,规避市场风险。分析新会计制度给财务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变化。传统的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财务管理模式也是将经济效益作为参考。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企业越来越多,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新的标准,如何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已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发生变化。新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令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内容更加细化,确定了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内容,提高了企业对风险的控制水平。新会计制度提倡公允价值企业无须再次确认受益和损失,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会出现超分配的情况。
(三)财务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社会发展进程下,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做出创新指导,在弥补以往财务管理工作漏洞的同时,提升了这项工作的规范性和实用性[1]。
三、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一)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
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中分析,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时通常会遇到财务管理难以统一的问题,这与管理权力分散有关。对此,应将新会计制度作为指导,将过去分散的财务管理权力集中化,构建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采用标准统一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财务情况的集中监督,防止财务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要求管理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调整资金,在保证财务目标照常达成的基础上抵御运营风险,加强对资金的管控。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应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深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以新会计制度为核心自觉遵守相关制度与规范。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背景,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职能,强化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使资金流向更加透明化[2]。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统一会计行为准则。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将统一化的会计行为准则作为依托,促进各环节工作的顺利展开。企业应转变工作模式,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联系起来,重视对资金流动情况的控制。做好资金预算工作,将新会计制度贯穿于财务管理制度中,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制度的高效落实。资金管理方面,应以合理使用、降低风险、提高效益作为管理原则,加强预算管理,这是对企业财务计划从制订审批到实施分析的全方位管理、企业应按照规定对提取备用金限额管理,各部门在支取现金时应填写借款单,预支的现金只能在2000元以内,超过2000元的应通过转账或支票结算。在对外收付款方面,应填写对外付款审批单,有合同或者协议的付款,要求第一次付款时附上合同或协议,分次付款时收款方应开具收据,要求收款方提供发票与收据。
(三)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企业在加强财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还需建立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避免人为因素对这项工作产生失误影响,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与第三方企业合作,研发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合的财务管理软件,编制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方案中包含企业总账管理、业务财务对账管理、销售发票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内容。软件将提升经济效益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加强对成本的精细化核算和控制,完成前期成本预算,对资金流向进行全过程可视化监控,确保企业资金不会出现浪费。
可视化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以下便利:
1.成本核算可视化。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从成本的分析环节入手,通过ERP成本数据可视化,对成本构成与变化情况加以分析,计算成本实际执行偏差情况,预测成分的变化趋势,帮助企业抵御资金风险,将实际成本支出尽可能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利润可视化。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关注每笔订单的利润,还要考虑企业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来源于哪些订单和客户,进而将企业的百分之八十资源投入在这部分订单客户中。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为企业提供了利润可视化数据平台,经过多维度分析阐述企业利润分布情况,方便企业向客户展开针对性服务。
3.精细化成本核算中降低工作量,提高准确率。通过采购费用分摊的方式,将运费、处理费、保险费分摊,使物资采购成本更加精准化。多维度精准成本核算拥有多存货核算范围,同样的物料可以在不同的存货核算范围中进行成本阶段,同种物料既可以分批结算成本,也可以分MTO号结算成本。
4.商业智能分析。该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并连接数据孤岛,洞察成本支出数据,了解新会计制度的最新政策实施情况,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为企业的业务决策提供帮助[3]。
(四)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全面的企业财务风险预估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对风险的规避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现了潜在的风险问题,并通过编制合理的风险防控方案应对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地位的重要内容。但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无法准确地判断潜藏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没有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发生时只能未采取可实施的应对方案,而是在风险发生后予以补救,导致企业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损失。为了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引导企业全面应对财务风险,要求企业重视对风险的预估分析,应用财务管理软件记录财务管理工作全过程,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风险。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监督小组,监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以集权和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活力。
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以下建议供参考:
1.增强财务风险意识。企业应重视对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技能水平以及道德修养的培养,引导财务人员强化风险意识。重视财务监督服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开展有关业务之前,财务管理者应对风险问题展开事前分析,业务开展进程中财务人员应密切跟进资金流向,做好财务跟踪与监督服务,妥善处理各项财务问题。业务完成后,应落实总结和归纳工作,帮助企业完成风险过渡。
2.建立多元化财务管理主体制度。该制度可以实现企业产权分离,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以企业现有的产权管理制度为基础,法人财产权应该在各个主体间完成分配,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是企业投资主体,经理人是财产使用主体,监理会是监督主体,同时应设计会计与出纳等财务主体。多元化财务管理主体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的财权分离,使财务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各主体之间相互制衡,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等策略,在筹资风险控制方面明确企业筹集资金的两类渠道,即所有者投资与借入资金,通过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投资风险控制中,应尽可能地降低或者避免投资风险,决策时追求收益性、风险性以及稳健性的嘴和,或者处于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投资风险控制。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带来的改变,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财务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从而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从而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