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瘟情不日绝 武汉依旧美
——硬核战士施秉银的战“疫”时刻

2020-06-12撰文李瑜郑飞摄影行向辉

陕西画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西安交通大学病区供图

撰文/李瑜 郑飞 摄影/行向辉

供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月25日,感染科大楼病房改造完成,发热门诊及隔离治疗病区正式启用。1月26日,西安交大一附院第一批援武汉医疗队11名队员出征。2月2日,该院第二批援武汉医疗队5名队员出征。2月4日,该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施秉银带领医院专家组共4人连夜奔赴武汉。2月7日,该院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133名队员与先期到达的队员汇合。2月9日,该院援武汉医疗队正式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接管第七、第八危重症患者区。半个月内,该院158名医疗队员在抗疫前线集结完毕,前线总指挥就是施秉银。

施秉银,是业内公认的内分泌学大师,是出色的医院管理行家,更是一名经历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救援的坚强战士。出征前,施秉银说:“我们不仅要参与临床救治,更要为国家提供疫情防控的方案和建议。”

列车一夜疾行,2月5日,施秉银抵达武汉。此时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医护人员已经很疲惫,有些人已被感染”而且“每个病区每天都有患者去世”。“把工作重心放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上,保证最强力量救治最重患者,将危重症患者病亡率降下来!”施秉银明确了医疗队的首要任务。

第七、第八病区是由眼科和血管外科改造而成,共有床位88张,医疗队接管后立即考察了病区设置,制定了详细的感控方案和流程,为病区配备了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机等。施秉银要求医疗队尽快梳理医护流程,掌握每一位患者情况及基础疾病,建立重症病例每日讨论机制,由病区主任、小组组长、相关专家多学科参与探讨重型,特别是危重型患者治疗方案。“如有必要可打破队伍之间的界限,并通过远程会诊,同在西安本部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讨论,把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当做头等大事。”

△星夜兼程 奔赴武汉 供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出4名专家赴武汉 供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征前注射胸腺肽,增强免疫力

△背负使命,我们必须战胜这场疫情

△向主管医师交代用药和看护细节,确保医治过程无差错 供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月16日,施秉银提出了成立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小组的建议,建议很快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指挥部采纳。由施秉银任组长,集合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3位专家力量,通过对病亡病例逐例评估分析、查找原因,形成报告,反馈给所有参与救治的医疗机构,以期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其后的数据证明,这一办法的实施对降低病亡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起初,患者的情绪整体低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为了改善患者情绪,施秉银提出创建医患微信群,医护人员及时解答患者询问,对照检查指标一一回复,指出哪些指标在好转,提升患者治愈信心,身心同治,效果非常显著。

89岁的黄老和83岁的老伴是七病区收治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一对伉俪。黄老肺部感染严重,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精神状态很差,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老伴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入院后格外焦虑。施秉银每次去察看两位老人的病情,总是鼓励他们坚定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医疗队每日工作例会上,都要专门讨论黄老的病情走向,提出下一步治疗方案。通过精细治疗,心理疏导,强化护理,营养支撑,一周后,黄老的肺部炎症有所改善,精神状态也开始好转,脱离病危,老伴的病情也随之好转。通过建立躯体疾病、心理健康、康复训练和生活照护为一体的工作架构,越来越多的患者重返生机,这也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褒奖和鼓舞。

落实国家卫健委的安排部署,协同调度各方援助力量,指导一线救治,参与重症患者诊疗,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施秉银每日的工作总是在凌晨结束又在清晨开始……

2月18日,驰援武汉的第14天,施秉银在微博上发布一张晴空万里的武汉街头照片,配文“瘟情不日绝,武汉依旧美!”经过前期的摸索,战胜疫情的曙光即将划破阴霾。

“在武汉遭遇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特殊时刻,我们受国家之命,作为国家队出征武汉,事实证明,我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这场仗,我们一定能赢!”根据高效作战需求,施秉银带领医疗队严格实行三级联动模式,按照半军事化要求进行管理,设置了医疗组、护理控感组、综合协调组等,通过队管组、组管人,加强上下联动,坚持相互协作顾全大局。医疗队严格执行《集中生活驻地卫生防护安全管理办法》,“培训不合格不能上岗,防护物资不到位不能上岗,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服务病患,挽救患者。”在武汉与新冠肺炎疫情搏斗的56天里,医疗队共接收患者126人,96人治愈出院,26位病人由危重症或重症转为轻症,全体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

△89岁高龄的重症患者收到鲜花和祝福,老人眼中饱含泪水向施院长表达满满谢意。供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疫情期间,施秉银还肩负着给国家提供疫情防控的方案和建议的使命,两次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领的中央指导组汇报工作。他说,全国各地传染病定点医院基本都不是实力最强的医院,有的甚至不具备收治危重型患者的能力,现有的医疗资源布局需要优化。传染病学科建设薄弱现状也不容忽视,一定要重视传染病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经历了此次疫情,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改变,以便今后能够从容应对类似的情况。”完成了支援武汉的任务,施秉银开始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例如,如何更加合理地构建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便在早期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如何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推行分级诊疗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解决疫情爆发时医疗需求和供应之间失衡问题,从国家战略层面储备疫情所需防控物资和人员等。“虽然我们平时也在这些问题上不断探索实践,但是不是做到点子上了,能不能经得起考验?”。科研工作也是他关注的重点,“交大一附院的科研团队将继续留在武汉进行研究工作。”

3月31日,医疗队返回前夕,施秉银倡议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培训,立足长远,为医院打造一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特种部队。4月2日,进入隔离点的第二天,这所特殊的“战疫大学”开班了。开班仪式上他分享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学习经历:“青年时期的学习经历会为一生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不能浪费14天宝贵的隔离期,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在特殊的时期沉下心来学习、思考,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西安交通大学病区供图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江西民居供图张义锋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岁供图》 马菁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培育人才的高校,也要优化自身的人才环境——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
漫画——这样也行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在高档数控机床科研领域获重大进展